怎麼去識別痛風、風濕和類風濕?

經常有客戶找到我們的駐群專家,「醫生,我患風濕已經2年了,關節一直反覆疼痛,治不好,怎麼回事?」「醫生我關節痛,是不是得風濕了?」「我是風濕還是類風濕?」「人家說類風濕關節炎會影響心臟,我心臟會不會壞掉啊?」

風濕、類風濕、痛風、關節炎……簡直就像一團扯不斷、理還亂的麻繩。天天面對這些問題的骨病專家,除了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外,也只能默默抬眼望天。

實際上生活中,太多病人沒有去醫院檢查,也沒有專業醫生可以諮詢,以至於根本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患的是哪種病!

痛風,古時候稱為「帝王病」或者「富貴病」,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種疾病。痛風的典型表現主要為關節紅腫、畸形及痛風石形成的不適,常見於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及少數絕經後的婦女。

痛風最主要的病因是:

1、不良飲食習慣,比如飲食不規律、常吃夜宵、過量飲酒等;

2、遺傳或某些藥物的作用也與此病密切相關。

需要知道的是,痛風是一種「重男輕女」的疾病,男女發病比例為20:1,發病年齡常集中在40-55歲,且60-70%的患者為肥胖者。因此,如果40歲以上肥胖男性,突然夜間出現非對稱性關節紅腫熱痛,特別是第一跖趾關節紅腫,就需要格外警惕是否患了痛風!

而女性患痛風幾乎都是在絕經以後,這可能與卵巢功能的變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變有必然的關係。

此外,如果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腔內沉積,就很有可能造成痛風性關節炎。如果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那麼其特點就是:起病急,夜間易發作,出現紅、腫、熱、痛的癥狀,且疼痛難忍。這種疾病一般並不會表現為關節的對稱性發病。如果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久而久之就會使得受累關節腫脹、畸形,甚至會形成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痛風石,這種痛風石則在耳輪、關節及周圍常出現。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侵犯全身關節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的關節為雙手、雙腕等小關節,通常呈對稱性。

類風濕的癥狀表現

1、類風濕結節,在早期的時候,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患者易出現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流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稱為風濕結節。

2、晨起時泛起僵硬的癥狀,午後會有所減輕。關節僵硬開始流動時會感覺痛苦不適,關節流動增多會使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流動障礙。

3、發病比較緩慢,前幾個月癥狀主要表現在倦怠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痹刺痛等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癥狀。

類風濕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腫脹,伴有晨僵和握力下降,常見於中老年女性。類風濕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畸形,一般呈「紐扣樣」畸形、「天鵝頸樣」畸形等,嚴重者還會導致患者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從而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治療方面,類風濕患者需要規律治療,除貼敷膏藥外,長期聯合服用改善風濕病情、抗炎鎮痛的藥物等。

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癥狀相似,但多累及大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等。風濕性關節炎沒有抗體和影像學指標的陽性。治療起來也不像類風濕那樣複雜,風濕性關節炎多以對症支持、物理治療為主。

風濕病的癥狀表現

1、關節疼痛。一般中老年患者比較容易複發,常見為關節疼痛、酸痛,可採用阿祖消痛貼配合熱敷治療。

2、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3、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癥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癥狀。

4、關節腫脹。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

5、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

簡單來說,痛風可以當作一種代謝性疾病理解,通常起病急驟,與飲食有很大關係,預防痛風要牢記這樣幾點:管住嘴、減體重、多飲水、常運動。風濕病則是個比較廣泛的疾病,包括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等的病變。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風濕病中的一種分類——瀰漫性結締組織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的特點為持續性、對稱性以及侵蝕性,病程反覆,關節疼痛不像痛風那般劇烈,並且主要與免疫調節相關。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痛風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