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突發事故,歷時近6個小時艱難脫困全過程

青函隧道是穿越日本津輕海峽的海底隧道,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長的隧道。隧道全長53.85公里,由本州島地底隧道(13.55公里),穿越津輕海峽的海底隧道(23.3公里)和北海道地底隧道(17公里)三部分組成。雖然比總長50.5公里的英法海底隧道還要長3公里左右,但是實際上單就海底部分來說,青函隧道只有23.3公里,遠遠不及英法海底隧道的37.9公里長。

青函隧道於1971年9月28日動工,1985年3月10日貫通,1987年11月竣工,工期逾16年之久;完工後即成為世界最長的隧道達31年之久,至2016年6月1日才被總長57.09公里的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超越。青函隧道的普通JR客運一直持續到2016年3月26日北海道新幹線通車運營之前,隨後即完全被新幹線客運所取代。

文 | 瓦叔

區位

↑ 青函隧道在日本大致區位

↑ 北海道新幹線大致區位

史上第一次事故

2014年4月3日下午5點15分,一列由北海道開往本州島方向的六節編組的特快(スーパー白鳥)列車,在駛過龍飛定點1.2公里,距離本州島隧道出口12公里左右的地方。列車員觀察到窗外有火花閃爍,同時列車內有大量濃煙冒出,遂緊急制動列車。啟動緊急避難程序,引導乘客有序撤離列車,通過隧道內的聯絡通道,穿過龍飛定地(原先的龍飛定點海底站)抵達海底避難所,之後分批次乘坐海底應急逃生纜車安全到達地面。整個撤離行動一直持續到深夜11點才結束。這次事故也是青函隧道自1988年開通至今的唯一一起事故。

這是事發後晚上7點,剛剛抵達龍飛定點海底避難所的避難人群。

青函隧道海底部分全長23.3公里;作為安全應對措施,分別在本州島和北海道兩側隧道即將深入海底處修建了龍飛定點和吉岡定點兩個海底緊急避難處(2014年3月15日前分別為兩個海底隧道車站,每日有JR列車停靠)。遇有突髮狀況,可通過聯絡通道就近前往,然後乘坐逃生纜車直通地面。

北海道新幹線

青函隧道現在是北海道新幹線的一部分。北海道新幹線從本州島北部的青森縣的新青森車站開往北海道的新函館北斗車站,未來將繼續往北延伸到札幌市。從新青森至新函館北斗全長148.8公里,共有新青森、奧津輕今別、木古內和新函館北斗四個車站,四站均可與JR換乘。

青函隧道

青函隧道由主隧道、聯絡通道、作業坑道和先導坑道四部分組成。先導坑道較為獨立,用於調查海底的地質構造。作業坑道用來搬運隧道施工所需的各種器材和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砂石泥漿,與主隧道通過長約30米的聯絡通道連接。

主隧道為複線設計,最寬處約9.7米,最高處約7.9米。為了兼容1067毫米的窄軌普通JR列車和1435毫米的標準軌新幹線列車,主隧道內鋪設的是特殊的三軌軌道,窄軌列車使用中間的兩條鐵軌,標準軌列車使用最外側的兩條鐵軌。不過自2016年北海道新幹線開通以來,青函隧道已經暫停普通JR客運列車。

作業坑道與主隧道俯視圖如下,在龍飛定點和吉岡定點兩個原海底隧道車站處,主隧道兩側均設有作業坑道,並間隔40米設置有12個聯絡通道,形成長達480米的海底緊急停車站,遠超東京新幹線410米的站台長度,可停靠最多17節車廂編組的新幹線列車;兩側作業坑道通過一條下穿主隧道的聯絡通道連接。其餘海底部分則只在主隧道靠近下行線一側修建有作業坑道,通過間隔600米左右30米長的聯絡通道與主隧道連接。

如何安全從海底撤離到地面

下面就用圖片告訴你,4月3日這次事故的人群是如何從位於海底的隧道內撤離到地面上去的。

龍飛海底車站

龍飛定點(原龍飛海底隧道車站)、海底避難所、海底應急逃生纜車線大致平面示意圖如下。

青函隧道在龍飛定點處的主隧道,右側可隱隱看到綠色標誌的已經廢棄的龍飛定點海底隧道車站站牌。

目前位置是龍飛定點的下行往北海道方向的站台,對面是上行往本州島方向的站台以及通往作業坑道的聯絡通道。

從上行站台撤離到下行站台後方的作業坑道

通過聯絡通道。

來到龍飛定點上行站台後方的作業坑道。

順著安全撤離標識,從主隧道下方穿過。

穿過主隧道,從下圖左側的通道來到龍飛定點下行站台後方的作業坑道。

撤離到海底避難所

繼續沿著安全撤離標識,右前方是非緊急情況下嚴禁開啟的一直通往吉岡定點的作業坑道。左側前方不遠處就是海底避難所。

安全抵達海底避難所。

海底避難所的廁所,非緊急情況下是嚴禁使用的。

海底避難所里的龍宮水族館和龍飛定點模型。

前往海底逃生纜車站

繼續前進,厚厚的防水門。

穿過鐵門,體驗坑道展區,用實景深動再現了青函隧道的建設過程。

參觀完體驗坑道展區,通往海底纜車站的路上,能看到停放在這裡的隧道工作人員使用的自行車。

總算來到了海底逃生纜車站 —— 體驗坑道站。

乘坐纜車前往地面

逼仄的空間。

從纜車裡往外望去,往上延伸的軌道以及中間的牽引纜繩。

回看一下剛剛上車的車站,斜向上的軌道與斜向上的車站站台。該纜車滿載可乘坐20人,4月3日事故發生時,為防止意外的發生,將124名乘客與5名車組工作人員以15人為一組,順序乘坐前往地面。

纜車軌道與旁邊的人行步梯。

9分鐘,778米,終於抵達地面!垂直開合的大鐵門,是不是有種逃出生天的感覺呢?

到站了,下車。

終於安全到達青函隧道紀念館站了,此時最後脫困的人群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6個小時了!

怎樣,有沒有感受到從海底脫困的緊張呢?

參考文獻 & 圖片出處

  • 青函トンネル
  • 青函トンネル竜飛斜坑線
  • 海峽線
  • 北海道新幹線
  • 竜飛定點
  • 吉岡定點
  • 2013年10青函トンネル
  • 世界初の海底駅、竜飛海底駅に行く
  • 青森の旅2016
  • 見に行けるのもあとわずか!青函トンネルの「竜飛海底駅」を見學してきたよ
  • 青函トンネルの斜坑ケーブルカー

歡迎加QQ群221957592參與討論。

原文首發於:

海底隧道突發事故,歷時近6個小時艱難脫困全過程-日本地鐵?

jpmetro.com圖標

感謝閱讀本文,請問你知道下圖中該填入什麼數字嗎?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軌道交通 | 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