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不勸你結婚生子,沒關係,你可以繼續恐婚恐育

那年我十四歲。

表哥帶第一個女朋友上門,是他大學同專業的學妹,只差了五六歲的我們很快就聊的很開心。

小女生之間的細碎八卦,總是圍繞著男朋友,女閨蜜,變美和減肥這些小事小情打轉。

聊到減肥的時候,我提到一個當時非常風靡卻不正規的減肥藥,她嚴肅的跟我說

「那個葯超恐怖的,我室友有吃過,一周減了快20斤,然後大姨媽不正常都去醫院了,醫生說副作用超大,好像她以後都不能生孩子了。」

「效果這麼好!! 一周就能掉這麼多啊?」

我關注的全然不在她表述的重點。

「可是她不能生孩子了啊。。。」她哭笑不得。

「唔。。。。」

「不能生就不生了唄,反正我也根本不想生孩子」

當時的我就是這樣想的。

上大學初期的時候,我有一個閨蜜。

她那時候談的男朋友,比我們年長很多。

她曾驕傲的帶著我們和這位魅力四射的男朋友吃過飯。席間對她無不是噓寒問暖的關心與呵護,而對在席其他女生也能保持點到為止的照顧。

這種歷練過的周全的確打動人心。

溫柔又多金,紳士又踏實,我們都為閨蜜找到這樣的如意郎君感到高興。

閨蜜也每天都生活在優質戀愛帶來的無盡欣喜里,然而直到一通電話,打破了所有安穩。

原來她的優質男朋友,早已有了妻室,以及一個已經上了小學的女兒,妻子目前正在孕中,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沒錯,這又是一個俗套的,成功男人在妻子孕中出軌的故事。

閨蜜是驚訝的,沮喪的,氣憤的,悲傷的,符合一個好女孩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第三者的所有心態。

更重要的是,她覺得噁心,原來在我們面前那個成熟溫柔挑不出錯兒的男人,把所有暴躁冷漠厭煩的一面,都留給了自己的髮妻。

留給了與他患難與共十幾年的髮妻,快四十歲還因為他想要個兒子而努力的懷孕,面龐身軀都臃腫起來,柴米油鹽的瑣碎和發自內心的節儉也讓她也無心無力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保持外形上。

「再好的男人都會出軌,知人知面不知心。」

「結婚生子女人就毀了,變胖又變醜,再遇上個渣男太不值得。」

午夜girls night,我們一眾女孩咬牙切齒的私語道。

那個時候我剛剛19,絲毫不期待愛情。

六七個月後,我認識了老劉。

在我和老劉戀愛的,漫長的前半段時間裡,我和大部分少女一樣,持續性恐婚恐育,間接性期待未來。

每當我恐婚症發作,給老劉批鬥婚姻里的種種不堪,麻煩,問題的時候,他始終都是微笑沉默著聽,從來沒有反駁過我,我一度擔心老劉因為年齡問題,突然「逼婚」,可是這一幕也始終沒有發生過。

我身邊唯一堅持不結婚的人叫V姐,在經歷過一次短暫的婚姻之後,決定不再結婚,生活自由安穩,工作努力上進,看不到雞毛滿地,充實又開心。

然而在聽我強烈的表達過恐婚恐育之後,勸我認真考慮結婚生子的人,卻也是她。

「你恐懼的,正是你期待的。 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對與期待不符的恐懼。

所以,與其做毫無根本的恐懼,不如好好努力,讓現實接近期待」

戀愛五年半之後,老劉求婚了,而我決定結婚了。

結婚一年後,我生下了Ryder。

我長胖了一點,還好也沒到令人抓狂的程度,焦慮過的妊娠紋和妊娠斑也完全沒有出現。

托現代醫學進步的福,生孩子的過程也並不狼狽痛苦,我緊握著先生的手,迎來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寶寶乖巧可愛,雖然我也在如何當新媽媽的過程中糾結了一陣子,但也終於順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式。

恐懼是什麼時候消失的,我真的不知道。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做了一個關於恐婚恐育的調查,十分鐘之內,評論數量就接近一百。

然而在我瀏覽了大家的回答之後,不得不自己公開回復了一條,希望大家在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加上自己的年齡。

很快的,回復出現了明顯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年齡陣營的劃分。

大部分18-24歲的少女們,被當下恐婚恐育的營銷文以及社會版的微博熱門新聞影響頗深。

怕丑,怕老,怕痛,怕被拋棄,怕丟失自由,覺得當下渣男當道,良人難尋,生孩子更是不可想像的夢魘。

25-30歲這個階段,則是更明顯的擔憂錢和人的問題。

想是已經有了免疫營銷號洗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的是從身邊人出發,看到了因金錢而瑣瑣碎碎畏首畏尾的婚姻,看到了橫眉冷對勞心費力理不清的婆媳關係,看到了患難難享福更難的易碎愛情。

沒錢,或者說,不如自己想像中有錢,反而成了恐婚恐育最大的原因。

30歲以上,這個階段還在恐婚恐育的姑娘,反而憂慮的,只是人的問題了。

一生那麼長,找到能一起升級打怪不離不棄的伴侶,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每一種恐懼,其實都代表了一種期待。

因為在每一段年齡,我們的慾望都不盡相同。

若你還是個年輕少女,就不必逼迫自己考慮結婚生子的事,考慮代表了擔憂,期待等等一切情緒,換句話說,你腦海中根本不需要有這四個字。

當然,也許你被各種各樣的強調婚姻負面信息的文章和新聞影響,陷入到對婚姻和生子無限的厭棄和憂慮中。

雖然通過激進的吶喊來取得認同感是人之常情,但是到了這個年紀,更重要的是學著逐漸脫離」烏合之眾「,你的經歷會影響你思考的能力,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豐富經歷完善個體上,少放在因口號而抱團的淺薄歸屬感上。

不婚不育是一種可以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成熟的人會為自己的選擇而做出努力。

越激進越孩子氣的喊著,女人決不能生孩子,決不能結婚的少女,最終都會投入到婚姻和家庭里 有的因愛而幸福 有的因焦慮而凄涼。

而那些真的獨立自主沒有婚姻,選擇不生孩子的女性,她們依舊覺得婚姻是幸福的事,孕育下一代是充滿希望的事,而她們是真的平和的接受命運的安排,安然的與自己相處,上進努力,有所追求。

相信我,她們都忙得很,根本沒時間喊口號,也沒時間恐婚恐育。

所以,享受當下,沒有人勸你下一秒就務必嚮往家庭和婚姻。

任何時光在回頭看時都是美麗的,哪怕是充滿焦慮的少女時光

從未來回頭看也是幸福的。

現在這個時代,生育成本和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全然不匹配的。

適育年齡確實有充足的科學依據,很多少女關於生孩子變醜的擔憂,的確越年輕越不是問題。

然而在身體最適合生孩子的時間,卻沒有相匹配的心智,相匹配的經濟條件,甚至連相匹配的人都沒有。

我不建議,也不支持,為了迎合最佳生育年齡,而對其他問題草率應對。

但是比起相匹配的經濟條件,和匹配的人,更重要的,其實是匹配的自我預期。

要多少錢,多大的房子,多顯赫的成就,才能結婚呢? 你要參照的,不是你朋友圈裡每天曬幸福的朋友,不是社交網路上的網紅,更不是真人秀里的明星。

而是你自己的心,你努力的程度。但當努力配不上慾望,就到了截斷慾望的時候。

最浪費女人青春的,就是因貪心而焦慮,因懶惰而沮喪。

有一個我遺漏的恐婚恐育的原因。

有那麼一部分姑娘,因為原生家庭而恐婚恐育。

千千萬萬個問題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因原生家庭而恐婚的姑娘,需要遭遇的挑戰也不相同。

我的原生家庭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和大部分人一樣,父母給的愛極度粗糙,我在少年時代也困於無人理解無處訴說的苦惱之中。

而父母作為夫妻之間,也並不是理想的愛情狀態,他們的年代,愛情的表達更匱乏,婚姻的調劑更單一,年輕時也磕磕碰碰摔摔打打。

這一度在我恐婚恐育的過程中,覺得組建家庭是一件極度無趣的事,還要被迫相處,被迫經營,比起這份勞累與無力,我更愛獨處。

直到遇到老劉,我才逐漸的發現被理解,被接納,是一件多麼快活溫暖的事情。

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和分享不完的事,但也有沉默著無話靠在一起的時候,我曾經以為愛情或者婚姻里,沉默應該是最終的悲慘歸宿,但是經歷了才知道,原來相愛的人在一起,沉默是一種多麼難得的默契。

住在北京的時候,我們的家離老劉上班的地方有一段距離,每次下班的時間,為了躲開高峰期,我倆磨磨嘰嘰的吃了飯才會開車回家,半個小時的車程里,我們有時是不說話的,車裡會放我喜歡的歌,看著夜色下北京川流不息的車河。

偶爾我回頭看他一眼,他也會看著我笑笑,那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刻。

後來我們有了Ryder,他下班再累也會包攬所有帶孩子的工作,不讓任何人插手,哄睡了Ryder,我們會靠在一起看電影,有時電影還沒演完,我便能聽見漸漸沉重的呼吸聲,轉頭髮現他已經靠著我睡去。

我關掉電視,熄滅燈光,黑暗中能感受到他似睡非睡的緊了緊握著我的手。

我曾經對婚姻始終悲觀,我擔心激情被磨滅只剩白水泡飯的無味,我擔心再好的愛情也會走到湊合過日子的境地。

然而如今的我無懼平淡,因為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人,能讓我享受未來人生中每一個珍貴且充滿幸福的片刻沉默。

寫這麼多,一定有人說,你根本沒資格寫恐婚恐育。

沒錯,如果說只有經歷過極度悲慘的人才能寫恐婚恐育,我的確不行。

我物質充足,夫妻和睦,生活中不需斤斤計較,有份熱愛且為之奮鬥的工作,艱難困苦也可安然度過。

但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我一直在努力,努力令現實無限接近期待。

我絕不勸你結婚生子,沒關係,你也可以繼續恐婚恐育,

因為這絲毫不影響你最終得到幸福。


推薦閱讀:

TAG:恐婚 | 結婚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