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根據其病理改變和咽部檢查不同,可分為三型:
慢性單純性咽炎:病理改變為咽黏膜層慢性充血,小血管擴張,黏膜下結締組織及淋巴組織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亢進。咽部檢查可見,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暗紅色,小血管擴張,有散在的淋巴濾泡,可附著少量黏稠分泌物。
慢性肥厚性咽炎(又稱慢性增生性或顆粒性咽炎):病理改變為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廣泛的結締組織和淋巴組織增生,咽後壁上形成顆粒狀隆起。若咽側索淋巴組織增生,則呈條索狀增厚。睏部檢查所見: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肥厚,呈暗紅色。咽厚壁淋巴濾泡充血水腫,呈顆粒狀突起,典型者猶如「蟾蜍背」,或融合成塊狀,兩側咽側索也充血肥厚。
萎縮性咽炎(或乾燥性咽炎):病理改變為主要為黏膜上皮細胞退化變性,黏膜上皮變薄。腺體萎縮,分泌減少,變稠,黏膜乾燥。繼而黏膜下組織逐漸機化收縮,壓迫黏液腺和血管,妨礙腺體分泌與營養供給,致使黏膜下組織萎縮變薄,嚴重者可累及咽腱膜乃肌肉。咽後壁上可附有膿性臭味痂皮。咽部檢查所見:咽腔可較正常寬大,咽黏膜乾燥菲薄,色蒼白,發亮如「油紙」(或蠟紙),黏膜附著黏稠分泌物或膿痂,有時可在咽後壁見到頸椎椎體的輪廓。咽部感覺及反射減退。
慢性咽炎一般指單純性或肥厚性咽炎。
看了上述有關慢性咽炎三種類型的詳細介紹,似乎很難理解,但是只要了解以下基本概念,你就能明白了。
一般來說,咽部黏膜急性炎症充血,以動脈性充血為主,故急性炎症黏膜多為鮮紅色。而咽部黏膜慢性炎症以靜脈淤血為主,故慢性炎症時黏膜呈暗紅色。
慢性單純性咽炎病理改變以黏膜慢性充血為主,故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呈暗紅色。慢性肥厚性咽炎病理改變除了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外,以黏膜肥厚及淋巴組織增生為顯著特點,故咽部黏膜在瀰漫性充血的暗紅色背景上,黏膜肥厚並有顆粒狀淋巴濾泡增生及咽側索增粗。因此,慢性咽炎病人口咽部黏膜瀰漫性慢性充血,呈暗紅色,可診斷為慢性單純性咽炎。而口咽部黏膜呈暗紅色的背果上有「蟾蜍背」改變者即可診斷為慢性肥厚性咽炎。但在臨床Z作中,習慣上將這兩種類型的慢性咽炎簡單地診斷為慢性咽炎。
萎縮性咽炎應單獨診斷。
萎縮性咽炎在發病原因、病理改變、病人主訴、咽部檢查所見及治療等方面都與慢性單純性咽炎或慢性肥厚性咽炎不同,萎縮性咽炎的病理改變主要是黏膜和腺體的萎縮。主訴以咽部乾燥感為明顯。咽部檢查見黏膜乾燥、變薄、蒼白髮亮如「油紙」,並有灰褐色干痂附著。萎縮性咽炎治療也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萎縮性咽炎應作為一個獨立的診斷。有些病人以咽部不適來就診,經醫生檢查診斷為萎縮性咽炎,再檢查鼻腔而發現有萎縮性鼻炎。嚴重的萎縮性咽炎可伴有萎縮性喉炎。
TAG:慢性咽炎 | 咽炎 | 咽喉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