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彈響二三說

相信大家對關節彈響並不陌生,我們的關節在處於一段時間的靜止狀態後,如果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常會發出清脆的爆裂樣聲響。例如當人體靜止一定時間後突然站立、聳肩、張口、伸懶腰、扭轉或側屈軀幹時,四肢、顳頷、脊柱關節常「咔噠」作響,這樣的聲響我們稱之為關節彈響。

關節彈響也可故意產生,例如在壓折手指時;骨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使用特殊的手法使頸、胸、腰椎等關節複位時發出彈響聲。

以上這些都是生理性關節彈響。這種彈響常見於關節發育的成熟期,幼年不發生,青少年少見,中年多見,老年則逐漸減少。

關節彈響是人體的關節在運動時發出的響聲。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關節彈響的發生機理:

  • 關節腔負壓

彈響聲來自關節腔,關節腔是由關節囊滑膜層和關節軟骨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有少量滑液,腔內壓力小於大氣壓,通常稱為負壓,它使對應的關節面互相緊密貼附。腔內負壓是關節的穩定因素、滑液是靈活因素。

  • 滑液

滑液是由關節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的,含有類似粘蛋白物質的透明粘質潤滑液(質地與蛋清類似),起著潤滑、營養骨組織的作用,同時有吞噬壞死細胞,清除關節內部的骨質和軟骨殘骸的作用。還可以緩衝骨與骨之間的衝擊,幫助骨與骨之間的相互滑移,減少骨與骨之間的相互摩擦。

  • 彈響發生

當關節靜止時,穩定因素佔優勢,靈活因素相對減弱,負壓形成一個中心區稱為谷區。谷區內壓力最低,而在其周圍則壓力較高。當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實際上是槓桿力牽拉)時,瞬間拉力超過腔內的負壓力,靜止平衡突然被打破,出現一個暫時的明顯腔。在明顯腔內,壓力進一步急劇下降,明顯腔周圍的氣體迅速向明顯腔擴散。彈響實際上是關節腔內氣體的震動。類似於氣球被捏爆的過程。

氣體擴散的結果使關節腔內的壓力趨於均衡,滑液分泌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增加。但是過多的關節液會使關節壓力增高,從而產生關節內部的疼痛。

了解了生理性關節彈響的實質,有助於對關節彈響這一臨床現象的總體認識。並非所有的關節彈響都是病理性的,實施手法時發生的關節彈響也並非都是關節複位的標誌。

彈響發生的瞬間,關節囊受到有效的牽拉,滑膜皺摺得以伸展,天節腔內的壓力發生變化,這些作用使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未梢受到刺激,從而使血液循環加強,滑液泌散增加,有助於解痙、消炎、撥離粘連和解除嵌頓。

怎麼判斷關節彈響是否為生理性的呢?

1、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

2、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靜止期;

3、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4、不伴有疼痛或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那麼,病理性的關節彈響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1、關節壓力異常增高

關節內部炎症,關節腫脹等

2、關節滑液不足,骨與骨之間摩擦聲

例:膝關節滑液減少時,股骨與脛腓骨的摩擦

3、力線不正:

  • 肌腱與骨的異常摩擦或撞擊

例:彈響髖中髂腰肌在髂恥隆起上的來回滑動

  • 韌帶與骨的異常摩擦或撞擊

例:踝關節外側彈響,跟腓韌帶與跟骨或腓骨的異常摩擦

  • 骨與骨的異常摩擦或撞擊

例:髕骨位置不正時,與股骨的摩擦或撞擊

4、運動節律:

以肩肱節律為例

肩關節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

肩肱節律出現異常,如當肩胛骨活動受限時,再做肩外展動作,肱骨與肩胛骨則會發生撞擊;或者當岡上肌受到損傷或肌肉力量減弱時,肱骨的向心穩定性減弱,肱骨與肩胛骨也會發生撞擊,產生彈響。

當出現關節彈響的時候,我們應該去判斷它是生理性的還是異常的彈響,如果是異常的應該要諮詢骨科醫生或康復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不然可能會引起關節炎或其他骨關節疾病。


推薦閱讀:

TAG:關節彈響 |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