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科生必須明白,讀博並不適合所有人——不讀博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我自己的研究生經歷和20年的科研生涯告訴我,一名優秀的學生並不一定具備讀博或從事學術工作所需的特質。經常有學生以為取得很不錯的本科學位就預示著將來能在學術上取得成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想要寫出一篇有價值的博士論文,除了幾分幸運之外,以下能力和特質也至關重要:不怕失敗、百折不撓、持之以恆、能夠解決疑難雜症、甘於奉獻、獨立自主、刻苦耐勞,以及好奇心和對研究的熱情。博士階段的困難通常來自以下兩大原因:一是接受失敗的能力欠佳,二是為了名利選擇科研,而不是出於內心真正的熱愛。
對於研究生學習缺乏清晰認識的本科生,很容易因為想法太過天真或隨大流而選擇讀博:博士生深知「博士」二字只是聽起來高大上,但真相卻很殘酷。我認為很有必要在本科階段加入一些課程,讓本科生能夠理解真正的博士是怎麼讀出來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告知學生,博士學位既不是本科學習的自然延續,也不是通往錦繡前程的入場券。失敗的實驗、錯誤或冒險的假說才是科學發現的推動力。科學家若要取得最終成功,都必須先學會接受失敗。
願意招收本科生的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可以告知本科生他們對於研究生的科研要求和預期。也應鼓勵考慮讀博的同學從大學同窗和教授的口中,或通過科學期刊和網路渠道了解研究生學習將會面臨的挑戰。加強本科生對這方面的理解,有助於篩選掉那些不適合做科研的學生,而讓更合適的學生從容應對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過渡。
在學生踏上漫漫博士路之前,另一種有益的做法是要求他們取得一些模擬博士經歷。多所美國大學已經要求研究生候選人從事更多的實驗室工作,才有望被錄取。認真考慮讀博的學生不妨抓住這些機會,切身體會自己是否享受工作中的種種挑戰,以及自己是否足夠堅毅,扛得住反覆失敗所帶來的打擊。
同樣地,博士生入學考試也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讓研究生看到自己是否具備讀博所需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必須認識到,如果他們在該階段尚無法應對自如,那麼不讀博可能是一種積極的選擇,而不是一種失敗——直接進入就業市場會讓他們的幸福感更強。
博士深造是一場極具挑戰的經歷,並不適合所有人。將研究生的真實生活原原本本地告訴本科生,同時實行嚴格的篩選制度,將可以大大減少不得志的青年科學家數量,並幫助學生在所有的可能中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原文發布在2018年10月18日的《自然》職業專欄上,作者:Irini Topalidou,分子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在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系擔任研究科學家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AG:科研 | 職業發展 | 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