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改變偷懶習慣

第二節 懶惰獎勵

當懶惰也成為獎勵品,你連偷懶的借口都沒有了。

在選擇懶惰之前,先跟自己說,舉起手然後在放下,然後才去懶惰,懶惰是一種

獎賞行為。

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我們可以投入事情當中,並且把這件事情當做是遊戲一樣對

待,但是現實卻很困難,讀書只是讀書,工作只是工作,他們只是任務的一部分

,我們因為某種原因必須去讀書,工作,一旦沒有外在壓力,我們就會放棄。

當我們放棄讀書,工作,我們會選擇懶惰的方式去消費時間,生命這麼漫長,總

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在這裡等待。

懶惰是我們最後保留的愉悅方式。

我們在選擇懶惰的時候,總是輕易就滿足自我的需求,卻沒有給他一個合理的理

由。我們忘記了最基本的獎賞機制:

目標+完成=獎賞/懲罰

我們知道如果一直滿足小孩的需求,最後就無法滿足小孩的要求,他們會提無數

願望,希望你幫他滿足,卻不需要去完成一些事情來獲取獎勵。

過渡縱容小孩的行為,導致最後無法把控他們的言行,只會培養出目無法紀,貪

婪無厭的孩子。

我們過渡縱容自己的行為,同樣也為自己無法按照計劃執行埋下了後果。

回到開頭,舉起手是一個輕而易舉的行為,你的懶惰也是將要發生的事情,但是

你在懶惰之前構建了一個目標,並完成這個目標,這才是重點。

如果按照往常的行為,你會選擇直接舒適開始自己偷懶的行為,這個行為沒有任

何理由,就是單純你想要休息採取的方法,如果在這之前你已經設定了工作+完成

工作=懶惰,這一個目標,就可以構成一條完善的獎懲鏈條。

在自己的日常的生活當中,將原本就會發生的事情,通過「目標+完成=獎賞/懲罰

」的方式構建,逐步培養目標會獲取愉悅的印象,目標就算本身沒有意義,但是

他的獎賞對於你來說,是可以帶來愉悅。

人是需要正向反饋,去證明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能夠帶給自己認同感,愉悅感

,少部分的人會喜歡通過負面情緒獲取愉悅,但是這部分人畢竟是少之又少,因

此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正向反饋,這才是愉悅的源泉。

一開始你還不習慣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用生活當中的常規事項進行替代,讓自己

習慣這樣的反饋行為。

你可以先列舉自己放鬆的方式,遊戲,音樂,電影,看書,旅遊,聊天等等。

再列出自己一天需要完成的事項,然後在事項中構建關聯。

事項1:早起刷牙洗臉;獎勵1:早餐

事項2:完成工作,讀書計劃;獎勵2:午餐

事項3:完成一天工作計劃;獎勵3:放鬆

事項4:規定時間點完成一項制定任務,可以是閉氣,到達目的地等等;獎勵4:

糖果;

一開始先要讓自己的行為有所意義,不再是按照習慣去滿足,而是設置一定的簡

單行為,讓自己習慣這樣的行為方式,讓自己的行為有所回報,連同懶惰都要淪

為獎勵的一部分。

現在你可以發一段「你很棒幫哦」給作者,當做獎勵,然後自己吃顆糖獎勵自己

了。

第一節 什麼是愉悅 無生:愉悅:讓你遠離懶惰

第三節 時間遊戲 愉悅:使你建立自律行為


推薦閱讀:

TAG:懶惰 | 拖延現象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