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生:不要糾結於發展路上的因子糾纏。
「我想實現一個目標到底分幾步?」
「把大象裝進冰箱到底有幾步?」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於是很多人只能把問題簡化,剝繭抽絲的拿出其中的核心:分三步,打開冰箱門,放進去,冰箱門關上。
換成所謂的目標和理想,那就是明確方向,學以致用,堅定執行。
聽起來是非常雞湯的話,因為講述背後複雜的東西是一般人沒法理解的事情,並且很多人這輩子也根本達不到同時三者都能做到,於是註定這些雞湯背後的邏輯是少部分人才能知道的。
沒關係,今天不講雞湯,講講背後的老母雞,講講為什麼偉大的道路往往都是相似的,而失敗往往各有各的道路。
看不進去可以多看幾遍,你不會後悔。
1
用一種綜合性的思維來類比:
幾個鏈條:上游的原材料,也就是道路方向,沒給你講明白,只包裹了一層普世價值,變成了雞湯。於是你只懂得大道理。你爸媽也不懂,也只能跟你反覆說雞湯,包括但不局限於:不聽老人言吃虧啊,努力才能有回報等等。因為能理解背後邏輯,並且走通的家長也是少數人。
中游的加工和運輸,也就是你的學以致用,你自己沒理解清楚供應鏈,不會用,導致你用不到生活中去。這一塊還比較考驗一個人的聰明度的,如果你腦子很笨,那這一塊很容易不能活學活用,因為你根本沒理解。比如高中的時候如果你懂了定理但是沒法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的從理解題里剝離出考點,基本就是認知能力的問題。(所以高考最後還是概率性和智力有關的只不過勤能補拙)
下游的產品,也就是你的實際產出產品,你沒有足夠的執行力,也導致你哪怕會用到生活中,哪怕正確的路已經被你摸索出來了,你還是沒法成功。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貴人相助、你的自我吸收轉化的聰明度、你的執行力,決定了整個鏈條你能不能跑通。只有1和2你只能紙上談兵、只有1和3你會喝雞湯喝到死,只有2和3你會找不到正確方向,當然,如果你有1或者2或者3,基本你現在就處在迷茫狀態里不能自拔。
2
為什麼要用上中下游的思維思考問題?如果你聽過我講的微觀經濟學,你一定記得那個圖上半部分的東西。因為任何學科到最後都是相通的。你吸取、消化和產出的過程,和小米戰略定死供應鏈做好手機賣好的過程別無二致。
這是商科的思維,如果你把階級、教育、工作模式、社會架構這些都拿進來,你會發現人生其實就這麼綜合,沒有說1/2/3三步驟就能把大象放冰箱里的,這是很愚蠢的線性思維。
哪怕商科裡面,這也只是一小部分的運用,你再把會計學的複式記賬的辯證思維拉進來,你會發現每個鏈條裡面也都是兩面性的。
而這其實又和歷史、和哲學、和物理守恆、和許多學科都是相通的。
所以就是那句話,偉大的道路最終都是相通的,你看過的每一本書學過的每一個科目,在你大學期間里只代表你的分數和學院、只代表你畢業簡歷上的質量,只代表你工作前幾年的大致道路,而無法決定你未來的走向。
工廠工作多年的人轉型管理、科研做久的人去做創投合伙人、PWC的審計師最後去做阿里巴巴的CEO,企業的副總裁去做規則明確的體育行業,大部分人到最後都也得有自己的副業。都一樣,偉大的道路最終都是相通的。如果你現在就立志在你的行業里干到死,幾年後你就會覺得你愚不可及。道路是OK的,但是總歸後面會有各種交叉讓你慢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3+7可以等於10,2+8也可以等於10,5+5也可以等於10,100的開根號也可以是10,無數個方程、微積分、解析幾何最大值、數組,都可以是,因為這社會上因子太多了。
3
既然你渴望理想,渴望不被淘汰,渴望以後能給下一代一個好起點,你一定或多或少在這三步驟里經常的嘗試過。
要麼是1,2,要麼是2,3,要麼是1,3,更多的人是只有3。
於是很多人一畢業其實就被社會淘汰了,只是等待著時間的流逝讓他們承認和妥協而已。
因為社會是一個多因子交叉的構成,它不是你大學裡面分的清楚的學科,每個學科定理公理明明白白,最後評判結果按照分數有正確答案的,這是學生思維的固化。
到社會裡,你所有的因子都會被打破。
在這個過程里,如果你沒好好深刻理解這個社會的構成、沒有理解那些之前你覺得古怪的邏輯背後正確的道理,那麼基本上,第一點,你已經失敗了。
你會繼續慣性的按照你的學生思維繼續去做事情,把他當成你的目標。
比如:
1 我努力工作,勤奮刻苦,老闆就一定不會虧待我,因為一份付出一份回報,因為大學裡我努力學習,我就能得高分,不會掛科。
2 我不需要出去認識人,我只要自己足夠強,自己能hold所有工作,我就能對得起自己。不需要和任何人求助,因為我學到的東西都是我自己的。
基本上抱著這種思維工作的人,五年後就會被社會的多重因子淘汰掉。包括工作分工、團隊合作、行業理解、人脈構建這些因子在內。
你首先一定要明白道,才能有法和術而已。
深刻理解了道,理解了這個社會後,你的法和術才會有巨大的意義,否則,你還是在按照原來的思維跑步,哪怕你足夠聰明(第二點足夠強)、哪怕你足夠有行動力(第三點足夠強),你還是在這個社會的多重因子的黑箱子里被篩選的越來越靠下,懂演算法的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意思。
4
但是你也不能因為不知道第一點,就一直停滯不前。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求完美。總想把一切都思考的到位後再去行動,但這種思維往往會回過頭來害了自己,因為任何事情都是在不完美中慢慢變得較為完美的。
一個人最主要的時間,應該是在謀求發展中。
也就是不能只站在存量的基礎上思考問題,而要從增量角度思考問題,只有盤子做大了,你未來能分的蛋糕才會多,而不是一直糾結於如何分現有的蛋糕讓自己吃飽。
而體制則是著力於在分蛋糕的過程中力求市場化和公平化,保證一定概率下的良性循環。
什麼意思?
你不能指望一個事情一點風險沒有才去做,你要先去做,然後去吸取教訓,然後去反思,修改你的道,只要保證你的道是逐漸發展的,你就是在進步的。
沒有程序是寫出來就沒有BUG的,但是程序員不可能為了追求一個完美的程序邏輯,坐著干想,想外框架,想內框架,想並發,想這個那個。一定是你先寫,然後發現BUG,修改,再修改,最終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所以這又對你的第二點是否聰明產生了考驗,在做事情的過程里,那上面的例子舉例,你能否體會到你的學生思維?你能否不恥下問的理解別人比你思維強的地方?你能否修正你的道路?能的話,你就是在發展,那麼你根本不必先追求一個完美的框架,你去犯錯,去找罵,去承擔痛苦,基本幾年後,你基本第一點的道路就校正了。
而這裡又不僅僅是這三點執行力發揮作用了,你的自卑、你的不敢問別人、你的不謙遜要強、你的好學生慣性、你的懶惰這些原生家庭的階級問題和心理問題又發揮作用了。所以你看,你只懂社會和工作模塊的東西也是不夠的,所以我的課程才一直力求面面俱到,因為各個模塊,都是聯繫的。
比如如果你父母關係非常糟糕,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你在畢業到工作這幾年裡:
1 你有學生思維,因為你妄圖通過好好學習來跳出你父母給你壓抑的圈子。這會導致你工作前幾年很難改正。
2 你在工作里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不敢有求於人,悶聲工作,不敢結識人脈。這會導致你本來就錯的路,不能用發展的角度解決。
3 你會把更多時間放在瞎想上,導致你執行力也不夠高,別人周六日都出去見朋友或者充電,你在家裡坐著哭瞎想、越想越鬧心。
等等。
所以用發展的角度看,每個人的發展,又加入了家庭、心理和個人經歷的這些因子在裡面。根本無法用一個「發展」來掩蓋。
5
當然,你的執行力是你的基礎,執行力都沒有、懶惰,這些不良習慣會直接讓你所有的東西都沒法實現,就像我之前所說,努力是你的基礎,選擇大於努力而已。你連行動都不行動,你還想幹啥?
那麼我們看,就這簡單的三步,背後涉及的社會因子就已經非常多了。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看暈了,覺得邏輯怎麼這麼亂?寫的什麼破B玩意?千萬別著急,正是因為這雞湯背後的邏輯很難講清楚,它才會成為雞湯。
第一步就是,深刻的理解這個社會,你認知都不夠,道路都不對,你還渴望什麼?
第二步就是,學以致用,你學到的東西怎麼用到生活里?比如你學到我的一整套社會邏輯,你怎麼運用到你工作選擇里?這不但和你聰明、是否能理解有關,也和你諸多其他因子有關,包括但不局限於你的家庭你的性格天賦等等。在這一步千萬不要被大多數人認為的生活導向——財富所牽扯,因為一旦你這樣想,你所有的導向都會變成財富,那你永遠沒法學以致用,賺取未來長久的財富和更重要的社會地位。
第三步就是,執行下去。想的很美,理解的很透徹,執行不下去,就像我這些道路都懂,但我就是沒法寫出來寫成文章,那基本上很少人會跟你產生情感共鳴一樣。執行力很重要。而在執行力側又會有很多其他因子牽扯你,但你一定要秉承「發展」的眼光去執行下去,而不是追求一個完美答案。
這基本上就是最籠統的說法了。
6
為什麼要用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你在說哲學概念嗎?
發展是哲學裡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但想大多數人聽到哲學就頭疼,根本沒法學以致用。
我們來看一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