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烏鴉上尉
最近香港的TVB電視台
公布了2018年的十大劇集
咱們內地的《延禧攻略》
成為了香港去年的收視冠軍
上尉不由得想起來
這部在去年火遍全國的劇
也被日本引進了
不過日本的電視台很奇葩
他們把劇名改成了
《瓔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
燃燒?逆襲?
這名字,一股濃濃的中二風撲面而來
不過你還別說
日本人的風格就是特別中二
還經常帶有一些浪漫情懷
最近幾年裡
日本從我們這裡引進的古裝劇
都被改成了這種風格
比如《甄嬛傳》被改成了
《宮廷爭霸女》
海報上配的字是:
宮廷劇的最高傑作
終於登陸日本!
《琅琊榜》被改成了
《琅琊榜,麒麟才子起風雲》
左邊還配了一行小字:
超越孔明的謀士!
還有《妖貓傳》這部電影
本來因為電影里有日本的空海和尚
很適合引進到日本
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改出了一個
極為中二的名字
——《空海·美麗王妃之謎》
配的小字是:
天才和尚挑戰楊貴妃之謎!
還加了一大堆浮誇詞
什麼絢爛、豪華、空前絕後
生怕人家覺得不夠誇張
我:
不光是電視劇
日本在放體育節目的時候
也喜歡給我們中國的選手們
起一些中二爆表的綽號
比如世乒賽的時候
日本電視台就做了一個
日本隊對中國隊的預告片
在預告片里,日本人把我們稱為
「最強乒乓帝國!」
張繼科被稱為
「帝國的絕凶虎」
馬龍化身為
「帝國的破壞龍」
大滿貫傳奇張怡寧變身為
「最強女王張怡寧」
還有奧運會的時候
中國隊的游泳健將們
也逃不過被日本電視台取綽號的命運
屢破紀錄的孫楊被叫做
深海的大魔王——孫楊
帥氣的寧澤濤變身為
「東海的龍太子——寧澤濤」
洪荒少女傅園慧變身為
「憤怒的大海嘯」
他們還用上了
非常熱血激昂的配音
愣是把中日乒乓球對決
解說出了一種
決戰紫禁之巔的感覺
就連我們朱日和軍演
藍軍旅的旅長滿廣志
也成了日本論壇里的
帝國的陸軍之花
朱日和的絕凶虎
滿廣志旅團長閣下
這還不算完
日本人也不只是對中國人這樣
日本有點名氣的政客
也都被日本網友們起了外號
比如安倍的祖父岸信介
因為作風放蕩,行事奇葩
被叫做滿洲之妖、昭和的妖怪
安倍因為處理宗教問題不當
被網友叫做
「自滅黨教主——安倍晉三」
日本人為啥對「中二外號」
這麼執著呢?
其實,這還要從
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說起
在咱們古代的時候
日本文化免不了
要受到中國文化的輻射
有時候,日語能表達的意思有限
想表達得有內涵、有深度些
經常得藉助中國的漢語
在唐朝的時候
日本人要借鑒中文
就是通過讀中國的唐詩
圖:日本嵯峨天皇手書的白居易詩
唐詩是日語借鑒中文的第一個工具
因為是通過詩歌學習的
所以日本的文字表達
免不了變得很浪漫、委婉
圖:這本《文華秀麗集》,是日本首次嘗試
用更精鍊、藝術化的文字表達情感
後來到了明代
中國的話本小說
又傳到了日本
日本的文豪就提倡:
「看小說學漢語」
而他們選的第一部「漢字教材」
就是。。。《水滸傳》
俗文之書雖多,但如能讀通《水滸傳》,其餘則勢如破竹,故《水滸傳》可作唐話的教習之用。——日本江戶時代大儒荻生徂徠,1705年
俗文之書雖多,但如能讀通《水滸傳》,其餘則勢如破竹,故《水滸傳》可作唐話的教習之用。
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
不是個個都有綽號嗎
哎,日本人就把這個習慣給學走了
圖:嚴格地說,傳入日本的「水滸傳」
是南宋說書人整理的這本:
《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
在日本人寫的《水滸傳人物事典》里
作者就考證過
以前日本人起綽號
總喜歡用外貌、所屬陣營
但梁山好漢的綽號
那叫一個豐富多彩!
用歷史人物、神話怪獸
再加上誇張比喻的修辭手法
什麼小李廣花榮啊
青面獸楊志啊
黑旋風李逵啊
赤發鬼劉唐啊等等等等
《水滸傳》傳入日本之後
梁山好漢們起綽號的法子
讓日本人耳目一新
開拓了日本「綽號文化」的思路
圖:這位日本作者,對梁山好漢外號的考證非常詳細
於是,日本人一發不可收拾
在日本戰國時代
無論是統治一方的大名
還是大名帳下的武將
都開發了自己的綽號
日本大名的外號
一般都是「地名+霸氣的生物」
比如「奧州之龍」伊達政宗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美濃的蝮蛇」齋藤道三
「東海的巨人」今川義元
而武將的外號
一般都是「鬼或虎+姓氏或出身地」
為啥前面用鬼作前綴呢?
因為大家都怕鬼唄
比如,「鬼半藏」服部半藏
「鬼武藏」森長可
「虎加藤」加藤清正
還有就是各種「第一」、「無雙」
最牛的叫「日本第一」、「戰國第一」
實力次一級的
就叫「西國無雙」、「東國無雙」
圖:西國無雙立花宗茂
他們把自己的綽號寫在軍旗上
用來壯聲勢
彰顯人物的地位和勇猛
讓對手害怕自己
不敢輕易打自己領地的主意
到後來甭管是哪個村哪個店的
也都學了這一套
搞出了什麼「越後第一」、「信濃第一」
照這麼算,上尉我在東北老家
也能整個「蛤蟆塘第一」
到民國後,俠客和他們的綽號
在中國的市場就比較小了
然而,「綽號文化」在日本
反而遍地開花
成了重要的宣傳噱頭
比如日本軍部有個軍官
叫做阿部規秀
他的綽號叫「名將之花」
就是日軍宣傳部門搞出來的
圖:阿部規秀開花沒開幾天,就被八路軍炸死了
另一個日本軍官
山下奉文的綽號「馬來之虎」
也是日本宣傳機關的傑作
因為日本媒體覺得
這種綽號朗朗上口,生動形象
非常方便讀者記住
後來,他們還給八路軍起
讓士兵照著背
日本記者波多野乾一
專門編了本《延安水滸傳》
他按八路軍將領的能力、性格
對照水滸傳人物故事
搞了個「延安108將」
於是,華北日軍說起八路軍
都記得是:
及時雨毛澤東、智多星周恩來
玉麒麟朱德、大刀彭德懷
一直到現在
日本的綽號文化都長盛不衰
咱們奧運選手的「中二」綽號
就是這麼產生的
在我們看來
這些綽號可能有點中二
還略微有點尷尬
但是在日本人看來
這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我們逢年過節的時候
有人也忍不住學古人吟詩作對一樣
偶爾玩一玩還挺浪漫的
我們自己有時候也這麼干
比如去年冬奧會的時候
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奪冠
因為他的表現太出色了
咱們央視的解說員在點評時
化用了《洛神賦》里的詞句
把羽生結弦的高超技巧
講解得躍然紙上、無比生動
他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羽生結弦,一位不待揚鞭自奮蹄的選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場觀眾全體起立鼓掌的回饋。——央視解說員 陳瀅
他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羽生結弦,一位不待揚鞭自奮蹄的選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場觀眾全體起立鼓掌的回饋。
很快,消息就傳到了日本
一位日本網友自告奮勇
把解說詞翻譯成了日語
雖然這翻譯不太準確
也少了中文的韻味和內涵
但還是把一群日本觀眾
看得如痴如醉,興奮不已
剛發出來幾分鐘,就有2萬多點贊
日本新聞還專門做了報道
大多數的日本觀眾都在感嘆
中國語言文化的豐富
居然能有這麼優美的表達
有的誇起了中國的歷史積澱
還有的要求,日本轉播時
一定要把咱們的解說員請過去
給日本電視台做個示範
其實,不管是唐代的古詩
後來的綽號
還是羽生結弦的解說詞
其背後反映的
都是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
我們強盛時
日本學習我們
近代,中國實力衰弱時
我們也曾以日本為「文化窗口」
通過他們學習外面的先進知識
圖:清末的留日中國人里,走出了一大群革命元勛
科學家、文學家,推動了中國的進步
漢語里有個概念,叫「日語借詞」
是日本翻譯了外國文獻後
我們又從這些日語詞拿來
用在漢語里的
漢語里這樣的詞
大約有700多個
圖:「共產黨」一詞,即是直接用的日語詞
而現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
中國文化隨著經濟騰飛
抖音、電視劇、遊戲等產品
讓中國文化有了新的面貌
圖: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在海外大受好評
一大群外國觀眾瘋狂留言點贊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
我們和日本在內的所有國家
在世界的舞台上PK
你給我起中二綽號,放動漫
我給你做古詩講解,推電視劇
這不就是最好的
「世界文化大融合」嗎?
TAG:延禧攻略(電視劇) | 日本 | 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