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從好好說話開始——非暴力溝通

我和我弟又吵架了。

每次看到他把房間弄的亂七八糟還總是想不起來打掃衛生,我就要氣急敗壞的數落他:

你看看,房間讓你搞的像豬窩,你能不能有點責任心,屋子都打掃不好,你還能幹成點什麼事。

每次聽到我這麼說,我弟的反應要麼是沒好氣的回我:知道了,知道了。下次依然我行我素。要麼就沉默著不吱聲,用冷暴力來回應我的話。

可是不管哪種態度,他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打掃衛生這件事。而且對我的話還總是愛答不理的日漸冷淡。

/ 01 /

我意識到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元旦假期,我翻出書架上已經落灰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打算了解一下,是什麼導致了我和我弟這種面對面也無法溝通的情況。

這本書是美國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體量不大,一共190頁。沒有枯燥艱深的理論知識,大都是作者的一些溝通案例,溝通法則也列的簡明清楚。乍一看,好像覺得很簡單很容易掌握,但是一細想就知道,這些原理想要利用到生活中去還是挺難的。

因為我們生活環境中的語言暴力太司空見慣了,甚至我們自己都經常使用語言暴力而不自知,要改善就意味著推翻自己原有的思維和語言體系。

就像我弟沒有按照我的要求打掃房間,我就會不自覺的對他進行語言暴力的指責:你是沒有責任心的,你什麼事也幹不成。

/ 02 /

馬歇爾博士在這本書中就指出,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

觀察發生的事情

表達自己的感受

說出自己的需要

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把它套用到文章開始時和我弟的溝通方式上,我就應該這樣跟我弟說:

老弟,我看到你房間的地板上都是橘子皮,鞋子也扔的到處都是(觀察),我覺得不太舒服(感受),我希望房間保持乾淨和整潔(需要),你現在如果有時間就去打掃一下衛生好嗎?(請求

觀察事件、表達感受、說出需要、提出需求,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在這簡單的四個詞後面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注意不到的誤區,如果理解錯了,不僅做不到非暴力溝通,反而可能會使溝通上升為吵架。

/ 03/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觀察發生的事情。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會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

比如

我說話你從來不認真聽。

你總是很忙。

你從來不帶孩子。

你經常不回我信息。

你覺得這是觀察還是評論?

這些話都是評論,帶有很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主要是為了發泄自己對對方的不滿,可是在別人聽起來,這就是指責,怪罪,會很容易引起反駁,爭吵,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盡量少用。

那與之對應的,是觀察。觀察是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事實描述。

(我說話你從來不認真聽)我半年前建議你買房子,你沒有接受。

(你總是很忙)我最近組織了3次活動,每次你都不願意參加。

(你從來不帶孩子)昨天孩子想讓你陪她玩,當時你正在玩手機,拒絕了孩子

(你經常不接我電話)昨天給你打電話,你沒有接。

這是觀察和評論的區別。說出自己的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

/ 04 /

第二步:表達自己的感受。

同樣的,你也可以看一下,下面這些話是不是感受?

我覺得你不愛我

我真沒用

我覺得老闆很卑鄙

「不愛我」「沒用」「卑鄙」,這些都是想法。是「我」對「你」或「自己」作出的判斷。而不是自己當下的感受,感受是

我覺得很難過

我很傷心

我很沮喪

想法是自己的價值觀體現,感受是自己的情緒感受。我們要客觀描述情緒感受,不摻雜價值判斷。

區分出觀察和評論的不同,感受和想法的不同,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的練習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了。

/ 05/

第三步:說出自己的需要。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不順心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去指責別人。

如果一個人說:你從不理解我,她實際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如果一個人說:你整天就知道工作,家都不要了。她實際上是渴望親密關係,想要得到陪伴。

可是如果從指責的角度去表達自己的需要,一是對方聽不懂你話背後的意思,二是指責的語氣會很輕易的引起對方的反駁和辯解。

所以,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我希望你能多關心我」,「我需要你陪我一會兒」

/ 06 /

第四步:提出自己的請求

請求要具體,明確。

如果你需要對方的陪伴,你要告訴他,他要做什麼:「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抽出一天來陪陪我」。如果你需要對方的尊重,你要告訴他:我希望我在說話的時候你不要打斷我。

但是,提出請求的誤區在於,我們常常把請求和命令混為一談。怎麼分辨呢?

請求和命令的區別,就看對方如果拒絕了你,是否會導致你的批評和不滿。

如果不會,是請求;如果會,是命令。

「我現在頭很痛,我希望你能過來陪我」

「我今天太忙了,不能過去」

「你一點都不愛我」

這就是命令,而不是請求。

非暴力溝通不是改變他人,以使別人的行動符合自己利益的工具,它是用來幫助我們更誠實的傾聽別人,加深與人的聯繫的一種溝通方法。

不勉強別人,清楚的向對方表明,自己無意強人所難,會讓別人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不是命令。

/ 07 /

到這裡呢,剛好是《非暴力溝通》一半內容,介紹了如何運用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來表達自己

接下來的一半內容是如何去傾聽別人。聽到別人的聲音,更好的給予反饋。

畢竟,溝通,就是說與聽的藝術。只會說不會聽的人,算不上一個好的溝通者。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

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身心的體會對方。

不急於給對方建議,說教,安慰,同情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

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給他人反饋。

/ 08 /

最後,非暴力溝通的最重要的應用是培養對自己的愛。

當我們表現不完美的時候,當我們自責自己「太蠢」「總是把事情辦砸」「我應該早點知道」的時候,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要試著去理解自己過去的行為,試著發現是自己哪些方面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後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採取那種行為的「我」。

就像我現在已經不為我搞砸我和老弟的談話而自責了,因為我當時只是想要滿足自己整潔的需要而採取了那麼暴力的溝通方法,現在我有了更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晚上,我決定試一試。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心理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