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什麼窮?

2018年の第171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上個月寫過一篇文章《急用錢時,找誰借錢更安全?》,介紹了幾個急用資金周轉時,比較穩妥安全的借款渠道。

但,不是提倡大家一碰上點小難處就去借錢。借錢這種事,借著借著你就會習慣甚至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畢竟現在很多平台借錢太容易了,而太多人無法自律,無法對抗自己的慾望和脆弱。

而且,很多人根本弄不清楚自己的借貸成本。今天我們就好好捋一捋,真實的借貸利率究竟有多高。

01

先看看融360前段時間發布的一份消費貸款使用問卷,調查結果還是挺驚心的:

圖片:融360

消費貸款人群中90後(含95後)佔比最高,達49.31%。

49.14%的人每月還款金額(不含房貸、車貸)占實際到手收入三成以上。如果包括房、車貸款,還有5.44%的人群資不抵債。

在90後的貸款人群中,已經有近47.2%的人產生過逾期,超過64%的人在4個以上平台進行借貸,而在20個以上平台借貸的人已經達到9.6%!

除了償還房貸、車貸以外,有29.6%的90後貸款的原因是要償還其他欠款。

從調查結果看,相當於使用消費貸的人群有一半是90後。而這群90後中,有近5成的人有過貸款逾期,有超過6成的人在4個以上平台借過錢,有近3成的人在「以貸養貸」!

這屆90後,在蓬勃的消費慾望驅使下,是真的很敢窮!

起初,你可能只是想買一款最新的iphone,滿足一點點「虛榮心」,而且分期每個月只要還600,完全不成問題。但有了最新款的iphone之後,你又想要YSL的口紅、戴森的捲髮棒,還想上一年的健身私教課......花唄、白條、信用卡,很快你的工資到手後就馬不停蹄的分流進這些借款渠道。

透支-借錢-還錢-透支......

當你的賺錢速度遠跟不上你膨脹的消費慾望時,自然而然就陷入了「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之中。

02

如果說「賺錢速度跟不上膨脹的消費慾望」是年輕人窮的原因之一,那麼「缺乏金融常識」加劇了年輕人變窮的速度。

「XX銀行信用卡,3秒核批,最高額度10萬!」

「秒級審批,3分鐘到賬,20萬額度,無抵押貸款!」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手機APP、電腦網頁、電梯牆上、廁所門後、公交車座.......抬頭低頭你都能看到各種貸款廣告。

只需要一張身份證,不管你有無車房存款,都能輕鬆快速地借到一筆錢,用來填窟窿再合適不過。

但你算過這些借來的錢,最後要還多少利息嗎?

以信用卡賬單分期為例:

譬如招商,賬單分期費率如下

分期12個月費率為7.92%,很多人對本息的理解是這樣的:

年利息

10000*7.92%=792元

本息合計

10000+792=10792元

每期應還本息

10792/12=899.33元

乍一看確實挺便宜的,銀行也是這麼幫你算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敢肆無忌憚用信用卡分期買買買的原因。

但顯然,銀行利用了大多數用戶不懂「貨幣的時間價值」的缺點來蒙蔽你。

所謂「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

貨幣被佔用後,會損失在其他機會上的投資回報,即具有機會成本。因為通脹原因,貨幣可能會貶值。資金被佔用後還可能產生風險,需要一定的風險補償。所以貨幣具有「時間價值」。

我們向銀行借款,佔用了銀行的資金,補償銀行「貨幣的時間價值」理所應當。但當你把每期的已還本金和待還本金、每期利息拆解開來,就能發現其中的貓膩:

看出來沒有?

儘管我們每一期都償還了部分本金,剩餘的待還本金越來越少,但我們每一期要支付的利息卻依然是按照總借款額10000元來計算的。一直到最後一期,我們只欠銀行833.33元本金,還是要支付66元的利息。

如果從「貨幣的時間價值」角度看,在這筆信用卡賬單分期中,每一筆本金實際被佔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第1期本金實際只佔用1個月,第2期本金佔用2個月,以此類推,只有第12期本金真正佔用了12個月,其他期數越早的本金借用時間逐級遞減。

每筆本金被佔用的時間不等,卻要承擔同樣的「名義年利率」。相當於這筆賬單分期一直都是按「借款金額」而不是「實際佔用金額」來計算手續費,這筆錢的實際年利率遠高於名義年利率7.92%。

那麼這筆賬單分期,實際年利率究竟有多高呢?

我們可以使用【貨幣時間價值計算器】計算這些現金流(本金)的實際月利率:

PS:因為是支付現金出去,因而每期現金流為「-」。

由此得出,該筆賬單分期每的實際月利率為1.192%,實際年利率為14.31%。

如果再考慮每年內的複利次數,則最終的有效年利率為:

(1+1.192%)^12-1=15.29%

沒有TVM計算器,我們還可以藉助Excel表格中的IRR公式來計算。

IRR公式小丫年初的時候有介紹過,這是「內部收益率」,可用來計算每期現金流的實際回報率。

計算流程:

(1)打開excel表格,B2格輸入賬單分期總額10000,B3-B14分別輸入每期的現金流支出-899.33;

(2)選中B15格,錄入「=IRR(B2:B14)」,得出1.1925%的實際月利率。再乘以12期,即得實際年利率14.31%。

(3)如果考慮每年內的複利次數,可得有效年利率15.29%。

由此可見,所謂的「信用卡賬單分期」,實際利率遠超出名義利率!

03

我們經常還會看到各種很吸引人的產品清倉甩賣活動,比如:

1萬元的沙發立即拿走!12%的單利,3年付清!超低月付只要377.8元!

如果我們懂得分期賬單的真實費率遠高於名義上的費率,就不會輕易被誘惑著剁手。比如宣傳中所謂的「超低月付377.8元」,實際年利率究竟有多高?

打開TVM計算器或者excel表格中的IRR公式,可以計算得出:

實際月利率1.767%,實際年利率為1.767%*12=21.204%,如果再考慮每年的複利次數,則有效年利率可達23.39%。

無論是21.204%,還是23.39%,都遠超廣告宣傳中提到的所謂「12%」的單利。

不懂TVM計算器和IRR公式都不要緊,有人推導出了一個分期費率係數,能大致判斷出真實費率的位置,係數如下:

3期,係數1.5

6期,係數1.7

9期,係數1.8

12期,係數1.85

24期,係數1.92

36期,係數1.95

比如12期的分期賬單名義費率7.92%,那真實的費率大約為

7.92%*1.85=14.65%

除了信用卡分期,你使用的花唄、白條、微粒貸等分期的真實費率有多高,也可以算算。

03

上面是針對「賬單分期」所進行的真實利率推導,如果是正常的銀行貸款,貸款利率是不是也存在和「分期」一樣的貓膩呢?

實際上,賬單分期的每期手續費,是一直按照「借款總額」來計算的,不因每期本金的減少而減少相應的利息。而正常的銀行貸款,則是按照「實際佔用本金」來計算利息,當你逐步償還本金,相應需要支付的利息也會逐步降低,反映的是真實的「貨幣時間價值」。

以房貸按揭中的「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為例,這種還款方式,每期需要償還的本息也是等額的,但每期的已還本金、待還本金餘額、已還利息構成卻和「賬單分期」大不一樣。

為了方便比對,我們還是以「貸款1萬,分12期,年利率7.92%」為例: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剩餘待還本金的逐步減少,每期償還的利息也越來越少。

我們利用【貨幣時間價值計算器】計算下這筆等額本息貸款的真實利率:

真實年利率=0.66%*12=7.92%,和銀行貸款給出的名義年利率保持一致。

這樣看來,銀行貸款比起賬單分期要地道很多。

上完今天的這門「金融常識課」,以後有大額消費支出,缺錢的情況下,究竟要用賬單分期,還是直接申請貸款,大家心裡就要有數啦,先算筆賬再說。

以前小丫說過,很喜歡雪球大V「水晶蒼蠅拍」的一句話:投資的本質是認知變現。

今天的案例其實也說明了:無知的人總是容易被收「智商稅」。

這屆年輕人之所以窮,除了賺錢的速度跟不上花錢的慾望,確實和「無知」也有很大關係。

還是要好好學習,爭取少交「智商稅」!


推薦閱讀:

TAG:消費 | 信用卡 | 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