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國製造的希望。
今天看了《流浪地球》,這麼幾點東西寫給大家看看。
輕量劇透,怕影響觀影體驗可以看後再看此文。
1.
好看。
我想到了兩個原因:
一是大劉的作品天生就適合拿來當劇本,並且是極其優秀的劇本。
格局壯闊,流浪地球、球形閃電,再到集大成的三體,大劉是一個很會寫悲劇的人。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對未來的思考,這種思考很多時候是沉重的,作為一個電影的劇本來說,我認為往往電影承載不了如此多的思考,或者說全書內容中的一小部分,已經足夠一部影片去表現了。
我舉一個小例子,原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死亡。
如果是放在一部影視作品裡,這句話可能成為傳世的經典對白,但是在大劉的書里,這樣的文字並不少見。所以說大劉的作品很適合拿來拍,而且從流浪地球開始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一上來就拍三體,浪費了。
這裡插播一句,韓寒最初的作品後會無期里,也是放了太多內容和思考點進來,導致大家批評他是金句PPT,韓寒本身是有足夠多的內容的,所以在後面的兩部作品裡,越來越精簡,從乘風破浪到這部飛馳人生,韓寒是在做減法,把故事講清楚,笑梗合適的話就埋兩個,事情說完了其實就是部不錯的電影了。
說回大劉的作品本身,吸引人的,打動人的也始終都是永恆的悲劇。
三體里程心和羅輯截然不同的生死兩隔,托馬斯韋德那句只送大腦,為什麼給人們留下極其深刻的震撼。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真實,或者說符合邏輯。我以前讀過一本傅雷譯的《藝術哲學》,其實藝術來源於生活不是一句空話,藝術往往是在事物真實關係的基礎上,對某個局部的關係加以誇張和重構,以造成戲劇化或衝突的效果,但是它的底層,始終是真實世界合理的邏輯關係和變化規律。換言之,藝術家只是用局部的戲劇效果,用以諷刺及引發人們的關注。
在大劉的作品裡,最不缺的就是這種誇張,但是卻依附於「真實、合理」的關係。為了不劇透,還是說三體的例子,比如剛剛提過的只送大腦,再比如質子展開的時候,質子里的世界傾盡整個宇宙之力,向三體人發起的自殺衝擊等——震撼,但是經得起推敲。
所以本質上,科幻電影為什麼是電影中的王牌,是因為不僅劇情和人物關係情節發展要盡最大可能的合理,還要是硬科幻——即幻想的邏輯在科學上是有跡可循的,至少不能像毒液這種毫無邏輯的坑。
而大劉的作品,無論是其悲劇內核的劇情,還是科幻的硬功底,都是出類拔萃的優秀。所以我看完之後發了一個朋友圈說,希望以後拍大劉的作品都按這次的配置來,千萬不要浪費大劉的才華,這是其一。
二是電影本身的特效和編排,下了功夫。
特效我不懂,我只能說觀影體驗上絕不遜色於現在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幾乎是全片的渲染末日的絕代場景,尤其是最後整個救援任務的大半個小時,特效全程高能。在我看來這是國產科幻電影的絕對進步,我們是有實力做出好電影的,而我們的觀眾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觀眾,我們也願意為了這樣的優秀作品買單。
其次是電影的編排,非常的劉氏。如果你熟悉大劉的作品,你就會在觀影的時候有強烈的這種體會。大劉往往在不經意間的寥寥數語就刻畫了龐大、豐富的多條敘事線。還是那句話,大劉的作品, 天生就是好劇本。比如電影里印象最深的在於那個「飽和式救援」,主角小隊即將到達發動機的時候卻發現發動機已經搶先被其他救援隊啟動了,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劇情,就讓世界豐富了起來,讓「飽和式救援」這個概念活了。是啊,不止主角這一支小隊,其他隊伍也在冒著生命危險帶著火石進發。
這是一個好作家好編劇好導演的功力,用的鏡頭也不多,半分鐘不到,著實點睛。
所以我們管中窺豹,見微知著,從這一個小小的鏡頭就知道了這個電影是下了本錢,用了良心製作的,這樣的電影,觀眾自然會感激。
2.
我看完之後想說的是,也是我這篇文章的標題,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我們「中國製造」的希望。
什麼意思,中國製造不止在實體產業,我們的文化產業和文化輸出也應該收到絕對的重視,這不只是一個經濟效益的問題,更多的是意識形態和名族自豪感這些潛在的軟競爭力,會和我們的實體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大國繁榮必不可缺的因素。
日本的文化輸出(動漫遊戲av)、美帝的文化輸出(好萊塢、音樂、競技體育)等等,這些東西帶來的遠不止經濟效益這麼簡單,背後還牽涉著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些東西是不可分離,像DNA雙螺旋一樣。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要說什麼,我最近恰好隨便看了一下社會達爾文主義,就著這個電影我和大家講講文化輸出和意識形態有多麼重要。
為什麼中產階級的很多家庭會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呢?我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解讀——因為中產階級在一開始誕生的時候往往不是以財產多少來衡量,而是以職業來衡量的。換言之——這完全是一個西方的概念。
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醫生、律師、藝術家等是正統的中產階級,他們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如果社會穩定,他們的收入就將會維持在較高水平。所以他們會站在政府一邊,對所有會帶來風險和危及到自身利益的一切事情持反對意見。同時,中產階級的財產十分脆弱,因為他們往往依靠主動收入,他們的財產不像富人那樣能夠經得起時間的侵蝕。在這樣的環境里,如果不能賺錢將是一個中產階級最大的罪惡。
所以一個中產階級,他的財產經不住考驗,收入也依賴於社會穩定,更加拚命的賺錢就是中產階級的道德。所以在他們的眼裡,往往只能觀察到自身努力帶來的成果——忽略了社會穩定的前提,以及,對於窮人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相信很多朋友也是這麼想的,知乎上有很多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崇尚奮鬥,於是有人指責他們何不食肉糜;又有很多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於是很多人站出來說這是成長環境帶來的不可抗拒的影響等等。我其實不是要討論這些言論的是非曲直,只是想說,僅僅是一兩個概念和因素,就可以極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而我們目前所接收到的很多文化輸出,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敲打著我們的大腦,一點一點的施加著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里。熱血動漫和競技體育,以及美國式的超級英雄個人主義,就和我前面提過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一樣,以不同的形式渲染著我們的生活,文化和價值觀本無對錯,我想說的是,我們也要有這種掌握主動的文化輸出能力。不然我們就只能接收到外來的價值觀,很多時候因為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外來的價值觀不一定能夠完全的本土化,這種割裂的關係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未必是好事。
所以,我們要在文化產業上逐漸的扭轉凈輸入的地位,以前我們拿不出好的作品,但是現在,大劉的這部新片子讓我門看到了一些契機,雖然這部電影里還是有濃重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但是其中蘊含的中國元素,所刻畫的multiculture、multirace的未來生活方式,在過往的科幻電影里是較為少見的,只有中國人的博愛包容,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才能完美的表現這種場景,美帝老大哥只會教你怎麼做人,他不會和你平等的交流,但是中國人不一樣,即使是在盛唐我們也是以和為貴,不欺壓不凌駕。
更何況這種兩千五百年的移民計劃,我不相信其他民族也能刻畫出來。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聽過愚公移山,沒有背過「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他們高考前沒有背過這麼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話說回來,我們需要珍惜大劉的才華。蝴蝶扇動翅膀都能引起風暴,更何況是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我們可以挖掘的內容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真真的文化寶藏啊。
3.
最後,這部電影只講了一件事其實,很多偉大的作品也都講了這件事,比如大仲馬曾說:
人類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兩個詞裡面——等待和希望。
我們等待了很久了,等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從來都不懼怕等待,中國人也從來都不匱乏希望。這部電影激發了我濃重的民族自豪感,熱血湧上心頭,所以我認為吳京來飾演,恰恰是非常合適的。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準備二刷了。
最後用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諺語作為結束吧,代表著一個男人孤身撞向木星的決絕、悲壯和浪漫:
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
強推,希望大家去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mushroobby
新年快樂,歡迎私戳我入群和大家一起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