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里三個做人的秘訣,讓你一生受用

「做人真難啊!」

這是每個人窮盡一生都在面對的問題。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老子就已在《道德經》中為世人解開這個難題。

生活嘛,無非三種狀態:平淡、得意、失意。

平淡時,要懂得知足。

得意時,要懂得知止。

失意時,要懂得知常。

學會這三點,做人這門學問也夠火候了。

1

知足的人,富有而喜樂

知足,知足,知道滿足,這個通俗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人的慾望是填不滿的黑洞,常常還未來得及感受擁有的,便急忙趕著去追逐下一個。

永遠得不到滿足,一直在索取,直到精疲力盡、得不償失,卻已追悔莫及。

還記得《漁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嗎?

漁夫捕到了一條有魔法的比目魚,好心地將它送回大海。

比目魚出於感恩,答應滿足漁夫妻子的願望。

一開始,她只是想要一隻新木盆,

得到後,她馬上就提出要一棟別墅,

實現後,她又要一座宮殿,

住進去後又想當皇后,

當了皇后就想著要比目魚做她的奴僕。

最後,漁夫和他的妻子又住回了原先的破農舍。

正如《菜根譚》里說到的: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貂,編民不讓王公。」

貪婪的人,得到金銀時還抱怨得不到美玉,被封為公爵時還抱怨沒有封上公侯。

這樣的權貴之家,卻甘願淪為乞丐。

知足的人,吃粗食野菜也覺得味道鮮美,穿粗布棉袍也覺得溫暖。

他們雖然身為平民,卻過得比王公貴族還要自在富足。

佛說: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古話有言:「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富在內心的豐盈,富在精神的飽滿,富在情感的豐富。

明朝時,有個家境很貧困的人,名叫胡九韶。

他又教書又下地耕作,也只能讓一家老小的生活剛好過得去。

他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黃昏時,到家門口焚香並叩拜上天,感謝賜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的生活這般清苦,怎麼談得上福?」

胡九韶認真地說:

「一來我慶幸生在太平盛世,無戰爭之禍;

二來慶幸我們全家人有飯吃、有衣穿,不會挨餓受凍;

三來慶幸家中無病人、無人犯罪入獄。這難道不是福嗎?」

人生在世,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人生最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而知足的人,往往最懂得珍惜這些細微而無價的幸福。

「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林語堂的一番話,點出了幸福生活的真諦:

知足的人,更能感受到細節和簡單事物帶來的美好,快樂也因此更長久。

2

知止的人,智慧而強大

老子告誡世人,只有知道停止,才能復歸於淳樸和簡單,才能收穫內心的清靜,才能不忘初心。

懂得知止的人,是智者,也是強者。

心中常有一把秤,知道自己該往何處走,需要有過人的遠見,此為智。

能在各種利誘之下,及時制止自己膨脹的心,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力,此為強。

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被封為上將軍。

在羨煞旁人的榮華富貴面前,他卻選擇辭官雲遊四海,治產經商,成為「一代商聖」,過得逍遙自在。

而另一個救國功臣文種,結局卻是被賜死。

無獨有偶。

張良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後,天下初定,他便託病隱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

而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

范蠡和張良都是因為懂得「知止」,方得以保全性命。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把「知止」二字掛在辦公室中警示和鞭策自己。

他停止的是「己之不能行」,即克制住自己帶有危險性和毀壞聲譽的每一種行為,警示自己切勿因利益熏心而誤入歧途。

這也是他事業常青的秘訣所在。

現實生活中,因為「不知止」從 高峰跌入低谷的人,還少嗎?

曾經掀起的「炒股熱」,就有不少人跟風進入股市,看不透市場行情,蒙頭就把所有積蓄往裡投。

嘗到甜頭後不知及時停止,繼續加大投資。

不料行情突然急轉直下,一路跌停時又捨不得及時收手,越虧越多。

總想貪婪地佔盡天下大小之利,甚至有滿盤皆收、贏家通吃的衝動,最後往往得到的是一敗塗地的下場。

知止,既是一種強大的定力,也是一種高級的自律,更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3

知常的人,洒脫而自由

「常」,大到自然法則,小到人生常態。

什麼是人生常態?

是歌詞里唱到的,「人生可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

是台灣著名主持人沈玉琳說的,「人生不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嘛。」

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人活一世,不如意時,要知道這便是人生常態,然後泰然處之。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巴山楚水的凄涼之地,一待就是23年。

別人感嘆他仕途凄慘,他卻深知人生的常態便是起起落落。

於是乾脆心懷天地美景,活得洒脫自在,成就了自己的「詩豪」之名。

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時,遇到了一個勢利的知縣,故意把他安排到一個臨近江邊的荒蕪之地住下。

劉禹錫不惱不怒,揮筆寫下一副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貼到門上,意思是「這地挺好的,有江景,又有白帆,特別適合靜思。」

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讓他去另一個更偏僻的地方,房間還小了一半。

劉禹錫看到附近的德勝河楊柳依依,觸景生情又寫下了「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怡然自得的樣子,又再次派人將他調到城中一間斗室之中: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

可劉禹錫依舊不急不躁,還一氣呵成了千古名篇《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知道了人生「有喜有憂,有起有落」的常態,便能在逆境時站在更高的角度,

讓那顆開始怨天尤人的心從牢籠里釋放出來,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知常,是懂得順其自然,是享受洒脫的清歡,更是放飛心靈的自由。

在生命的旅程中,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領悟,都不是白走的路。

如果你剛好處於平平淡淡的生活,那就知足吧,好好享受平淡悠然的尋常日子;

如果你正處於春風得意時,那就知止吧,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形,適可而止;

如果你剛好處於低谷期,那就知常吧,好事壞事,終成往事,安然前行。

?文|由師父曰原創

圖|網路,侵刪

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

幸福的婚姻,女人要寵,男人要捧

人生不順,謹記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聽懂冬的三字「密語」,平安喜樂又一年

喜歡記得給一心點個贊~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