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PK抗生素而服用益生菌?後果竟然如此嚴重

導語: 越來越多的人把益生菌作為一種保健品,尤其是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後。而重要的問題常常被忽視:益生菌真得像宣傳語說的那樣是「萬能靈藥」嗎?同一益生菌補充劑是否對人人都有效?今天,來自國際頂尖學術雜誌《細胞》的兩篇論文對此提出質疑。而益生菌的神話被打破,並不是第一次了。

撰文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調節胃腸平衡、增加胃腸蠕動,

消炎、防感染,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減肥……」

相信關注健康的你,會經常見到以上益生菌宣傳語。近些年,從酸奶、泡菜、嬰兒配方奶粉、嬰兒零食、甚至洗手液等,添加益生菌的食品或日用品無處不在。益生菌,似乎給勞碌的現代生活帶來的腸胃問題注射了一劑良藥。

毫無疑問,益生菌覆蓋的人群從嬰兒到老年人,銷售市場是非常巨大的。數百萬人選擇購買益生菌補充劑保健品來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益生菌市場的火爆,少不了腸道微生物研究的背書。近些年來,大大小小的相關研究層出不窮,證據顯示腸道微生物對身體健康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

比如說,我們體內不僅僅存在影響胖瘦的「胖」菌,也存在導致的糖尿病的「糖」菌,影響癌症的「癌」菌等。除了這些「壞」菌,那些定植在腸道中並能護衛健康的「好」菌就是通常所說的益生菌。

然而,益生菌的功效真得如廣告語所說的如此「萬能」嗎?為了弄清益生菌的有效性和有利健康的機制,研究人員對益生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此前科學家們報道了益生菌(如菊粉、長雙歧桿菌)等能夠改善腸道菌群、抑制肥胖和代謝綜合征、保護腸道黏膜等功能。另有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表明,益生菌補充劑可以顯著改善前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代謝情況。

然而,最近一項對阿爾茨海默病人的研究則發現,補充益生菌對嚴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並沒效果。無獨有偶,此前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綜述文章,對不同益生菌在成年人中治療腸胃疾病的隨機臨床試驗(RCT)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大部分RCT都存在規模小、質量低的缺點,特別是雙歧桿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等證據並不充足。

今天,來自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Elinav團隊科學家們在生命科學頂級期刊 《細胞》(Cell) 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再次質疑了外源補充益生菌保健品的有效性。

人人有效的萬能葯?NO。

在第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關注的是通用益生菌補充劑是否會如人所願的那樣「乖乖」定植在人體的腸道中。儘管此前有過類似的研究,但都基於糞便中的微生物來進行分析,並沒有在腸道中進行微生物採樣分析。

研究人員將15名志願者分為兩組,第一組4周服用通用益生菌(每兩天一次,含有11種菌株),而第二組服用4周的安慰劑。

實驗開始前的第0天和第21天,研究人員對志願者分別進行了有創結腸鏡檢查和內窺鏡檢查採樣分析。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採集了志願者在此期間的糞便。

圖 | 實驗過程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外源攝入的益生菌在人體腸道定植的菌株、位置有非常大的差異。

在一部分人的腸道粘膜中,某些外源益生菌株出現了顯著升高,即成功定植,這些個體被稱為「Permissive」型(「寬容」型);而在另一些人群中,則並沒有出現外源的這些益生菌株的顯著升高,並沒有成功定植的個體,稱為「Resistant」型(「抵抗」型)。

也就是說,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益生菌保健品,其結果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差異。這些益生菌群定植狀態的差異,會影響宿主(即人體)腸道微生物的整體群落結構和基因表達,進而影響人體健康。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員發現,可以通過個體基線期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等信息預測個體到底屬於Permissive型還是Resistant型。這提示,對不同的個體,開發不同的益生菌群,個體化、精準化的益生菌代替通用性益生菌可能更加有效。

同時,研究發現不管是Permissive還是Resistant型,糞便中的菌株類型和腸道中的菌株類型並不一致。這表明,糞便中的微生物組成和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的一致性有限,依賴糞便中的微生物來反映腸道中的微生物類型,很可能會產生誤導性的結果。

益生菌能抵消抗生素的害處?NO。

益生菌的另外一個主要賣點,在於恢復抗生素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服用抗生素後使用益生菌重塑腸道微生物的有效性也是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問題。

在本期《細胞》發表的第二項研究中,21名健康志願者首先接受了7天的抗生素治療,然後將他們分為三組:

第一組:通過觀察等待讓腸道微生物自發重建恢復;

第二組:志願者服用和第一項研究中相同的益生菌(每兩天一次,含有11種菌株)持續4周;

第三組: 採用自體糞便微生物移植方法(aFMT)將其自身微生物(抗生素處理前採集)移植到志願者體內。

圖 | 實驗過程

和第一項研究類似,研究人員在實驗開始前第0天和第21天,對志願者分別進行了有創結腸鏡檢查和內窺鏡檢查採樣分析。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採集了志願者在此期間的糞便。

結果顯示,在使用抗生素後,儘管外源通用的益生菌在第二組中的每個個體中定植成功,但是讓研究人員意外的是,這些定植的益生菌反而阻礙了腸道正常微生物的重建,這種影響持續長達5個月之久。也就是說,使用益生菌來恢復腸道微生物,可能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

據論文作者說,益生菌的使用不僅延長腸道菌群的恢復,還改變了個體的基因表達譜,長時間得不到菌群平衡更可能會誘發過敏、炎症疾病。

相比之下,使用aFMT方法移植自身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群落在幾天之內就可以恢復正常。而不用任何處理、等待菌群自然恢復所需的時間稍微要長一些。而對於第一組自然恢復組,抗生素帶來的腸道種群失調在第21天時得到恢復。

領導這兩項研究的Elinav研究員表示,很多人認為抗生素治療時使用益生菌能快速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但實際上可能帶來潛在的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相比之下,使用自體微生物進行個性化治療,能夠將抗生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完全逆轉。

綜上,今天《細胞》發表的這兩項研究,都將益生菌的開發指向了個性化、精準化的方向。事實上,這也是科學家們目前努力攻克的方向。比如,今年8月在《自然-生物技術》 (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的基於益生菌大腸桿菌Nissle開發的工程菌株SYNB1618,能夠在腸道內缺氧的環境下穩定表達苯丙氨酸(Phe)抑制酶,從而有望有針對性地治療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代謝疾病患者。

推薦閱讀

小小的腸道菌,竟是生酮飲食緩解癲癇發作的大功臣!

這個基因好特別:一邊讓你喜甜食,一邊幫你降體脂

「談硝色變」沒必要:正確認識膳食硝酸鹽

糖、脂肪、蛋白質,哪個才是讓你長胖的"元兇"?

參考文獻:

[1]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Cell

[2]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Cell

[3] Development of a synthetic live bacterial therapeutic for the human metabolic disease phenylketonuria, Nature Biotechnology

[4] 題圖:

pswordpress-production.s3.amazonaws.com

版權聲明: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編譯,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healthcaresci@hotmail.com,或添加微信號JKXR_KK進行諮詢。

推薦閱讀:

TAG:抗生素 | 健康 | 益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