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人道與圓成佛果(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183篇
作者:東方陽熹
一位同學問我:「有大師說:『人道的圓滿,就是佛果的圓成。』學佛者怎樣做,才算是人道的圓滿啊?」
我回答說:「『人道的圓滿,就是佛果的圓成。』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是辯證和相對的,萬物有生就有滅,有得就有失,有合就有分。一個孩子從一出生那天,就已經開始走向死亡,何況同樣的事物,人們從這個角度看是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許就是壞,人們在事物的形式上,怎能獲得真正的圓滿呢?從理法界(事物的本質)來說,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夢幻泡影業,就如同電視里演的各種節目一樣,無一是真。人們執著在虛幻的事物上,只能加重自心的障蔽,使自己產生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如此又怎能圓成佛果呢?」
「我原以為學佛者把個人的家庭和倫常道圓滿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成佛了呢。」
「佛經云:『見性成佛』,也就是說,學佛者必須覺悟自心,即覺悟萬物的本質和真相才能夠獲得覺悟和解脫。學佛者迷在個人的家庭兒女上,又怎能成佛呢?按照你先前的觀點,學佛者必須把個人的家庭和倫常道圓滿了才能夠成佛,那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們都無法成佛,因為他們都是出家人,從世俗的角度,他們在家庭的義務和責任上,都算不上圓滿。」
「那學佛者也不能拋棄自己的家庭啊!王鳳儀善人不是也讓人們盡倫立命嗎?」
「對。在家的修行者與出家修行者不同,在家的修行者必須盡其自己本分和職責,這也是維繫家庭和社會和諧,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關鍵。一個人丟掉了自己的本分和職責,就是丟命;一個人違背綱常倫理,就是丟了人道;性命和人道都丟了,還談什麼佛道!這也是歷代聖賢講倫常、勸忠孝的原因。但是,這不等於讓人們執著在虛幻無常的事物上。」
「一個人不執著、不重視自己的家庭和兒女,又怎能盡倫立命呢?」
「佛法和聖人無過,過在凡眾量小根薄,落於事物的兩端。末法時期的許多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了,所以天派王鳳儀善人降世,善人以自身為忠孝仁義、盡倫立命之榜樣,重啟家庭倫理、社會道德之新風,被萬人學習和仰慕,真乃聖人之風範!但這不等於讓人們執迷在事物的形式上,王鳳儀善人也沒有讓人們陷溺在家庭和兒女情長之中,而是說:『人有妄想或有牽掛,就是循環沒了。不會當人、不明道理,心就贖不出來。不滿意、不知足,意就贖不出來。物不空、事不凈,志就贖不出來。必須做一件事,了一件事,行一條道,了一條道,鑽進去還能鑽出來,不被世網迷住,才能贖出身來。』又說:『成佛沒有帶著家成的,都是把小家庭拋開,拿天下為家,才能成佛。』又說:『蠶作繭不是想永遠住在裡面,是要化個蛾從繭里飛出去。人做事也該如此,立一個會、辦一所學校、做一個生意、過一個家,不是要老死在裡面,不過是借他成我的道就是啦。』」
「那麼像我們這種人在家庭中該怎樣做才算盡倫立命呢?」
「這些在《王鳳儀言行錄·嘉言錄》和《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中講得具體而詳明,如王鳳儀善人所說:『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認不是,不找別人的不對。不論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沒孝?不問兄弟義不義,但問自己悌沒悌?不管別人好不好,但問自己誠不誠?』這就是盡倫立命。」
「那怎樣才能使自己不迷在裡面呢?」
「有執著、妄想、牽掛,就是迷。學佛者必須在塵出塵,入世出世才能夠獲得解脫,如王鳳儀善人所說的:『必須做一件事,了一件事,行一條道,了一條道,鑽進去還能鑽出來,不被世網迷住,才能贖出身來。』」
寫於:2011年07月22日
相關文章:
五倫八德圓滿就能夠成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