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面對孩子不願學習,父母有必要採取一些「強制措施」。
這兩天,一則「虎媽」的新聞在網上瘋傳。
武漢的一位年輕媽媽,因為一年級的兒子不願意上學傷透了腦筋。
這位媽媽說:「每次送孩子上學都特別艱難,不是拉我的手,就是扯我的衣服,不肯進學校。」
最艱難的一次,在校門口僵持了兩個小時,最終還是沒能把孩子送進學校。
這天,孩子又不願上學,這位「虎媽」乾脆橫下心來,帶著孩子徒步9公里拾荒,並嚴格要求他撿夠100個空瓶子,才能回家。
期間,孩子口乾舌燥,想喝水,媽媽卻態度堅決:「撿夠20個空瓶,賣了錢才能買水喝!」
經過5個小時的「歷練」,孩子在翻遍無數惡臭的垃圾桶,攢夠瓶子後,真實地感受到了「賺錢太難了」。
第二天,孩子就乖乖去上學了,連老師也反饋說:「孩子在學校里,表現變好了。」
生活中會有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去學習,這位媽媽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打罵孩子。
而是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真正明白生活的疾苦。
沒有誰願意吃生活的苦,想讓孩子長大後生活的更加幸福,學習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今年初,網上有一則新聞引髮網友討論。
鶴壁市一名15歲的男孩不顧父母的教導阻攔,每天想盡辦法逃課打遊戲。
孩子的父親肖先生說:
「孩子為了打遊戲,不僅逃課,而且還夜不歸宿。他只能採用跟蹤的方式,才知道孩子到底在哪裡。」
「孩子為了打遊戲,不僅逃課,而且還夜不歸宿。
原來,肖先生的孩子今年15歲,自從上了初中接觸到網路後,就一下子沉迷在各種網路遊戲中。
因為學習成績一再下滑,而玩遊戲的水平卻越來越好。
孩子因此聽到了太多的讚揚,覺得在遊戲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甚至還跟父母放話,自己不用讀書了,以後就做一名專業的「電子競技」運動員。
這可讓老父親肖先生髮了愁,孩子為了躲避學習的苦沉迷遊戲,卻不理解讀書才是能讓人生不吃苦的最大捷徑。
很多人都是在吃過生活的苦後,才明白為讀書吃的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的遠房表弟,寒窗苦讀十二載,終於考上了大學。
可是,當他進入大學後,就鬆懈了,認為終於可以好好享受,可以痛快地玩。
他每天不是躲在宿舍打遊戲,就是逃課睡覺,一點也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
臨近畢業時,專業證書他一張沒有,還因掛科太多,差點畢不了業。
畢業後,舍友們都找到了好工作,他卻因為成績差、沒有專業資格證書,卡在了面試的第一關。
有句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世上沒有白白付出的努力,更沒有唾手可得的回報。
讀書再累,也比不過以後生活的累。而讓父母最苦惱的是,這個很簡單的道理,孩子卻根本不明白。
不久前,四川有一名六年級的學生明明,因為覺得讀書太累,連續兩天沒有完成家庭作業。
他跟父親保證,如果第三天再沒有完成,就回鄉下挑糞。
結果,到了第三天,他又偷懶食言了。
於是,嚴厲的父親在周六一早,專門把他帶回鄉下老家「兌現承諾」。
他讓兒子拿出家裡平時挑糞的糞桶,到糞坑旁舀糞灌玉米。
父親說:「糞桶沒有裝滿,一挑估計三四十斤重。」
挑著糞桶的明明顫顫巍巍沿著小路往玉米地走,父親就跟在他後面監督。
到玉米地這段300米的距離,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鐘,明明記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
整個上午,他一共挑了七八趟。
在這期間,明明多次跟父親哀求,帶著哭腔做出保證:
「你讓我回去複習嘛,參加期中考試,考差了就回來挑糞。我真的好想複習,你讓我讀書嘛。我考差了就回來挑糞。」
「你讓我回去複習嘛,參加期中考試,考差了就回來挑糞。
不過,父親依然不為所動,只說讓他不要哭,繼續走。
回憶這個經歷,明明說:
「我用盡全力才站了起來,走一步都非常困難……感覺肩上的糞越來越重,像扛著一座山一樣。」
最後,經過父親的這個「教訓」,明明不僅保證會好好學習,還定下了期中考試的目標。
其實父母要求孩子認真讀書,不僅是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更多的是希望他們的人生道路,能夠走得更加順暢。
正如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提到: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也因如此,學習的苦,遠遠比不上生活的苦。
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明白「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這個道理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事,包辦孩子的衣食住行,連家務活都不讓孩子沾手。
這種寵愛,太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主生活能力。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一位女生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學,卻在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突然說想要復讀。
原來,這個女生從小就被父母溺愛,在生活上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沒有自理能力。
她說:「害怕上了大學後,不知道怎麼生活,也不知道離開父母后,怎麼和人相處,更不會照顧自己。」
著名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說:
「孩子應該去做事,因為他身體的本能,有能力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而且有學會如何做的天賦。」
父母只有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的能力。
二、 有選擇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有一種溺愛,叫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小時候,孩子喜歡一件玩具,父母覺得花不了多少錢,就買了。
長大後,孩子要求買房買車,父母又怎能隨意滿足他們呢?
杭州有一個26歲的男生,想在當地買套房。
可是,工作沒幾年的他,幾乎沒有積蓄。
於是,他想到了他的父母,這兩個永遠不會拒絕他的人。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媽媽寫了一封信,斷然拒絕了他。
其中一個理由這樣寫到:
媽媽認為你已經二十六歲了,需要獨自承擔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時候一樣,只要哭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媽媽認為你已經二十六歲了,需要獨自承擔一些事情。
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有選擇性地滿足他們的要求,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三、 適當給孩子看一些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主要包含了社會現象,生活百態,更包含了很多人間疾苦。
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溫室花朵,然而,讓孩子融入社會,看清現實,認清生活的真相,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養分。
適當看社會新聞,不僅能孩子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能讓他們開闊眼界,更懂得成年人的生活不易。
人們常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作為父母要明白,寧願讓孩子現在吃遍學習的苦,也不可以讓孩子長大後陷入生活的泥沼。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不可以在該學習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TAG:孩子 | 父母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