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話說日本刀

2004年,偶然看到一些日本刀的圖片,覺得很有意思,開始從日本郵購相關書籍以求更多的了解。我不懂日語,就從圖片和書中的漢字看起。水淺么就容易咣當,期間陸續在刀友論壇、拔刀齋、翰龍論壇幾個日本刀愛好者聚集的地方參與鴰噪,可能很多刀劍愛好者對我的印象就是一巴掌把龍泉周正武大濕驚天地泣鬼神的「窯變劍」打回原形,此後他貌似基本不在網上論壇出現了。。。對,我是睚眥必報的天蠍座~

2007年,我寫了一篇從歷史演變、術語解釋、鑒賞要點、鍛造流程等各方面簡要講解日本刀這麼個東西的文檔,圖文一共88頁,四萬多字,起名叫《話說日本刀》,首發在翰龍雅集論壇。當時國內包括港澳台地區,雖然已經有不少資深愛好者,但比較靠譜的中文資料還非常稀少,大多數立足翻譯日文,全面系統介紹日本刀的更是欠缺,所以我這篇文章算是矮子中拔將軍吧~ 不過10年過去了,看了看貌似還是沒有更高的站出來。。。

當時會寫這篇東西是因為自感對日本刀的理解已經入了門檻,加之有一位不斷與我交流鍛刀經驗的陳榮樑老師的邀請,所以硬著頭皮開始寫。寫作的過程就是不斷檢視和反省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作為初入門者,遇到知識結構中無法繞過的欠點,那是相當的痛苦,時不時要同時擺開好幾本書,找到內容相近的地方,反覆琢磨其中的主線,以求轉化成自己的理解去形諸於文字。這時,還是不懂日語,一直卡在50音表那裡繼續不下去。好在刀書里大多數關鍵點都是漢字為主,實在無法落實準確含義的關鍵段落,就用相機拍下來,找會日文的朋友幫忙推敲其中的意思(會日文的朋友都不懂日本刀),經常憂心忡忡萬一理解錯了,寫出來被人打臉怎麼辦?完美主義者就是這麼龜毛。。。 期間不斷復盤,確定至少絕大部分知識點是站的住腳的,少數可能帶有不確定性的地方對於整體也不會造成反噬性的危害。所以,寫完發出來之後,刀友們普遍反響還行,也請了一些資深刀友前輩給挑毛病,但大家都比較客氣,最後也沒做什麼修改。

當時研究日本刀,除了它本身的藝術魅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動力,是想了解甚至有可能的話復原隋唐刀劍的鍛造技術。因為眾所周知,隋唐刀劍算是日本刀的老師,雖然日本刀並非從唐刀變化而來,但奈良時代的全盤摹唐,刀劍從鍛造到形制都深深的刻下了中原大陸的印子,所以我特別注重收集日本刀鍛造方面的資料,當然這方面的內容也對我研究日本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

之後幾年大致在翰龍、貼吧、刀友等幾個地方參與討論,同時依舊不斷麻煩朋友從日本買回各種刀書,大概每隔幾個月會寄來累積的一、兩大箱,一箱通常不超過20kg。後來搬家時,光是整理打包刀書就累的一身汗。到現在,雖然藏書已經精簡了不少,但可能還是國內收藏相關資料最多的人之一吧(其實也不算太多,各種資料1、200冊,另外幾百本雜誌)。那些年的大部分閑暇時間都用在網上搜索各種日本刀相關的網站、資料、圖片等,不斷跟書上的東西做對照,在見與思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舉一反三,其中的脈絡就自然浮現出來。看到東西會本能的關注到要點,就像看到一段K線就知道這支股票大概發生了什麼事,出現過什麼信號,還可能會有什麼信號即將出現。這幾年已經比較懶了,收藏夾里近百個日本刀網站,一年裡難得點開幾次,其實也是因為從鑒賞的角度出發,認知已經達到新的程度,不太需要繼續通過多看實例來積累原始感受。

大概2013年開始,我就逐漸淡出了日本刀研究這一塊。一是想買的書已經陸陸續續買的七七八八,自身知識結構所需要的基礎框架已經成型;二是仍然不懂日語,雖然大部分內容看下來並消化理解也不太困難,但仍然容易遇到一時摸不清頭腦的關鍵點(我對於日文介紹中的敘事部分比較拿捏不好,但是只要是講刀本身特點的部分,基本沒什麼理解障礙),雖然不至於就此卡殼,但總留下點遺憾對於龜毛的完美主義者也很煎熬;三是早先曾經以為基礎打好之後可以深入學習日本刀各流派的鑒定,成為一個真正的日本刀達人。但逐漸發現在國內其實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缺乏大量的實物來提升感性認識,很多時候理論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往往需要一個直觀印象來穿透。你看了所有的鑒定要義和網上能找到的所有圖片,仍然難以準確掌握不同刀工流派之間鐵色差異,對於某些細節的質感也無法產生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國內的日本刀研究者最終都要面臨的問題,不是你自己多買幾口刀,多去日本看刀展能夠解決的,那些典型名匠的作品都不是問題,而往往是一些不那麼出名的刀工,你對他的作品缺乏足夠的直觀感受,就難以準確把握,於是就容易照本宣科的與別人混淆。而典型名匠的作品,需要你去鑒定么?實話說在國內就沒有這個環境,那些看照片從ebay上拍些「迴流刀」回來的人,幾乎都是沖著撿漏名家作品去的,回頭給你一看是個偽物,不說良心不安,說了又打人臉。。。

所以我的興趣就停步在對鍛造工藝的研究,對刀劍本身美術性與鍛造水平的鑒賞上,都是從本質出發的角度。從前是靠看書看圖各種琢磨刀身特徵、質感的特色與異同,後來去日本看博物館和刀展,面對那些名匠作品,眼裡看到的和腦子裡印象是一致的,證明路子沒有走錯,算是對這個興趣愛好以及這些年的自學給出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論。所以你看,我到現在還是不懂日文,但是我懂日本刀啊~ 天蠍座就是這麼傲嬌!(話說知乎最近頻繁給我推送天蠍座的話題是什麼鬼?被洗腦了。。。)

這些年或多或少的也幫不少刀友看圖「鑒刀」,必須說明看圖的局限性很大,對於很多具有非典型特徵的作品,幾張圖片所能反映的信息是遠遠不足以達到鑒定的條件,總之看到啥就說啥,看不出的不要硬掰,絕對要杜絕不切實際的聯想。很多愛好者上來就抱著鑒定類資料學習刀工流派,名工特徵背的滾瓜爛熟,做些紙面鑒定題也有模有樣,但碰到實物往往容易生搬硬套,其實就是消化不良,知識沒有內化,更缺乏足夠的直觀體驗。鑒定,要收集全面的足夠的信息,既要肯定那些明確的線索,也要排除那些不確定性的可能性,所有信息的合理性得到驗證,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而不是看到一雙大長腿的照片,就開始心思思「這大美女的身材好火辣」,沒準照片後面是個竹竿男呢~

前些天看到有人談及知識內化的5個過程,大概是這麼表述的:

1. 了解;

2. 對知識體系有全面了解,並開始去理解更深層次的也就是本質性的驅動;

3. 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4. 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新架構;

5. 從本質的角度解讀、解構上層知識點、面,無所謂表面的變化,萬變不離其宗,都可以掰開變成基本元素的組合。

回顧我的自學過程,感覺這個觀點還是比較到位的,也就是禪宗說「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到「見山還是山」的差異。比較運氣的方面,是我在自感已達入門,也就是達到上述第二階段之後,已經大致預見到了後面可能進階的境界,因為我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我的知識架構是符合邏輯和自洽的。(所有刀劍的表面特徵,都是鍛造這件事里主觀意圖與隨機意外的綜合體現;一支刀本身所展示的,就是日本刀本質的體現。傳統習慣與個人習慣的結合,就是刀匠的流派特點。)

所以我一直說,大部分愛好者看了點資料,知道了一些名匠名刀和術語名詞,就覺得自己已經入門了,實際上都算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根本連門在哪裡都還沒摸著,只能算是初心者。在日本刀這個領域,入門者與初心者之間,就已經是天上地下的差距。而只要入門之後能夠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嘗試去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基本上都有希望達到第四層的程度。至於是否能夠達到第五層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其實取決於你對最基礎部分的理解深度。這些年見過很多對日本刀很感興趣,也願意花錢買書學習的刀友,但是往往流連於「大愛備前刀」、「山城棒棒噠」這樣的氣氛里,雖然不遺餘力的去記憶名匠作品和流派特徵,但最終一個個都棄坑了。。。 基礎知識不夠過硬,接觸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產生迷惑和無所適從的感覺。沒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論,想要深入的確會越來越艱難,僅有初心的熱情無法一直維繫下去。(就像很多人學炒股,先是迷戀各種指標,今天看MACD好用去學MACD,明天看有人講波浪理論就跟著去數浪,後天又去跟隨題材打板,卻沒有仔細考慮過技術的本質與驅動是什麼,只是形而上的利用別人給予的模式成品去東套西套,往往還沒到理解技術本質之前就已經把本錢輸光了。其實即使只透徹理解MACD這一個最基礎和常用的指標,起碼做到看到一段裸K就能在紙上畫出對應的MACD形態,在市場里的勝率已經足以支撐其他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一不留神又跑題了,還是回到知乎來。會做這個專欄,其實是因為我是個徹底的知乎生手,才開始混跡沒多久,總是收到八竿子打不著的XX專欄邀請撰稿的簡訊通知,搞的我手中40米長的強迫症大刀始終饑渴難耐。。。 一直沒裝手機APP,桌面版上又找不到相關的屏蔽設置,我就天真的以為自己建個專欄的話,是不是系統就不再給我推送這些亂七八糟的邀請了? 結果發現然並卵~ 既然如此,接下來我大概會用這個專欄,做《話說日本刀·最終版》的在線發布,畢竟上個版本有些過於簡略,我一直存著心思想要重新寫一部,力求知識點的準確,盡量點出來龍去脈以幫助理解,特別是關於鑒賞方面的規則與要點。之前發布的關於定寸、脅差的介紹,也算是向這個方向的嘗試。但是前期大概率不會按照既定順序來寫,可能先會挑一些知識點相對獨立、篇幅容易把握的部分,主要是整段的時間不太確定,而且經常寫著寫著會想起要補充一些內容。如果你們有注意我之前發的文章,可以看到好幾篇我後來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和更新,比如《日本刀的切味》,昨晚就補充了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至於隋唐刀劍方面的文章屬於順手為之,稍微深入研究一點,然後發現目前國內網上這方面的文章也是一泡污,互相抄來抄去YY的太多。所以有機會還是要有針對性的撥亂反正一下。

好了,屁話說完,就醬~

=====================再次啰嗦的分割線==================

  1. 有私信問微信公眾號,索性正式回復一下:沒有做公眾號,主要因為我懶,而且以後也不打算做~
  2. 不會做收費閱讀,也不開打賞。本來就是小眾愛好,從前、現在、以後都沒打算從中獲得額外收益,從興趣本身得到的收穫就很愉快了。感興趣路過看一看點個贊什麼的,感謝支持。
  3. 有關日本刀的問題,可以不用私信的,還請盡量公開提問。知乎桌面往往不提示有私信。
  4. 雖然上面嗶嗶了一通學習的問題,但盡量還是從愛好本身出發,保持對未知的興趣,不要勉強自己。不管你登上不登上峰頂,花都在路上,enjoy過程就挺好。說句不要臉的話:其實過眼千紅也有點無趣,對自己的三分鐘熱度有了更深的認識,很難再有掏錢的衝動,還是當作記憶里的風景就好~

推薦閱讀:

TAG:日本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