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分泌失調是怎麼回事?身體出現這12種癥狀,說明內分泌出了問題

「內分泌失調」,一個很神奇的「病」,想必女性朋友並不陌生,長痘痘、月經失調、脾氣暴躁等,很多人都會將其自覺歸類為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究竟是什麼,如何調理……你真的清楚嗎?

什麼是內分泌失調?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是個大家族,囊括了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胰島、腎上腺、性腺等多個腺體,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

內分泌系統能分泌各種激素和和神經系統一起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各種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果因某種原因導致這個系統紊亂了,會悄然你的健康。

內分泌失調,最易引發這6種疾病

1、面部色斑

內分泌失調,據統計:28.2%的中青年女性出現面部黃褐斑、雀斑,用各種護膚品也無法使皮膚變好。

2、婦科病

婦科內分泌疾病很普遍,例如月經不調、痛經、月經量不規律、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都是婦科內分泌疾病,另外還有一些乳腺疾病也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

3、影響兒童發育

兒童性早熟、矮小症等小兒內分泌疾病發病率正日益提高。

4、糖尿病

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科最多見的疾病,我國糖尿病發病率超11%,糖尿病患者約1.2億人。

5、不孕不育

不孕也是內分泌失調的一個主要癥狀,內分泌失調使得大腦皮對內分泌的調節不靈,或是子宮內膜受損,女性雌激素反應不靈敏,從而反射性的影響到了內分泌,降低了成功受孕的機率。

大概有高達10%~15%的不孕不育發生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內分泌失調引起。

6、甲狀腺疾病

內分泌失調,會影響到甲狀腺的正常分泌,加大甲狀腺的患病率。尤其女性的一些激素變化較大的幾個時期,如妊娠、哺乳、絕經後卵巢功能的衰退等,都會影響雌孕激素分泌。而對甲狀腺這個臟器來講,激素波動越大,甲狀腺影響就越大,就越容易引起疾病。

如何判斷是否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系統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年齡增長,激素水平失調,是最為常見的生理因素。你的內分泌正常嗎?請自測!

1、易疲勞: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體力和耐力不如從前,伴隨體重增加、食慾波動、排便不正常,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2、身體疼痛:身體某部位常有疼痛,頸椎、腰椎出現問題。

3、脫髮:女性產後、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造成雌激素分泌失調,都可能導致頭髮稀疏、斑禿以及脂溢性脫髮等。

4、皮膚變差:面部鬆弛有皺紋,晦暗起斑有痤瘡,這是內分泌失調促使皮脂分泌過盛,無法排出而將毛囊堵塞的結果。

5、毛髮旺盛:雄激素分泌過多,女性也會出現毛髮旺盛的癥狀。

6、肥胖:有些人「喝涼水都會長肉」,這往往與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導致內分泌失調有關。肥胖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誘發各類代謝性疾病。

7、血壓異常:突然出現血壓不正常,免疫力降低,經常感冒等。

8、脾氣急躁:有些女性月經來臨前,常有不適感,如:情緒不穩、痛經,注意力不集中,脾氣變化等,都是由於內分泌異常造成的。

9、骨骼變化:行動時易骨折,有駝背、身高變矮的現象發生。

10、睡眠障礙:經常睡不夠或睡不好,很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雌激素過低時,會出現夜汗、潮熱等症,也會降低睡眠質量。

11、腸胃異常:激素對人體的調節是方方面面的,當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過高或過低時,也可能誘發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

12、性慾減退: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有一種名為睾酮的性慾激素,當其水平過低,會造成性慾減退。

結果分析:

3個以下:表示內分泌基本正常;4-8個:提示內分泌失調;9個以上:預示內分泌嚴重失調。

做好這4件事些事,合理調節內分泌

調節內分泌,需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做好這4件事,可以輕鬆調節內分泌,不妨試試看。

  • 調節飲食

食物種類盡量豐富多樣,多吃穀物、蔬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適量魚、蛋、瘦肉,少吃肥肉。烹飪時最好清淡少鹽。

  • 不要熬夜

臨床研究發現,成年人的睡眠時間低於4小時/天,就會出現嚴重的新陳代謝障礙,從而引起內分泌失調,加快衰老進程,誘發多方面疾病。

  • 多運動

運動是一個綜合性的保健方式,不僅能釋放壓力、消耗能量,還可增強心肺功能。

  • 氣血充足

中醫認為,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由氣血淤滯造成的。人上了年紀,往往容易氣血不足,尤其是30歲以上的女性,更要注重氣血通暢,使精血充足,滋養全身,再由內而外平衡內分泌。

3個小動作,調理內分泌,改善肌膚狀態

1、倒立

頭倒立,需要手臂、肩部和胸大肌的支撐,相當於對胸大肌的鍛煉,對腹肌和頸椎也有相對的作用。雙腿伸直有力併攏,初學者,可以先靠牆練習。

2、犁式

平躺,吸氣抬高雙腿,與地面呈90度,雙手在身體的兩側支撐;呼氣用手推地,腳向頭後送,盡量讓雙腳的腳尖觸地,雙手支撐後背保持穩定,如果感覺輕鬆,可以鬆開雙手,十指交叉放於地板上,將肩膀向內調整。

3、嬰兒式

雙腿跪姿,上半身向下俯;臀部坐到腳後跟上,雙手朝前伸,手掌朝下,額頭點地。


推薦閱讀:

TAG: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