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涯的總結
2018年12月14日我拿到了我的博士畢業證。2019年,我即將步入三十歲,我想是時候做個總結了,畢竟今年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自身的輸出。
我是一四年夏天開始讀博的,美國中部,純理工科。我的經歷就是典型的進步路徑,本科三本,研究生一本雙非,博士美國前一百左右。但是如果讓我說有什麼經驗,我覺得只能講是好運氣和不太浮躁。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差,家人的支持,簡單的社交關係,一顆總想向外跑的心讓我變成了現在的我。
當初我去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身邊並沒有戰友,自己考的托福,GRE,也沒有找中介,只申了三個學校,也沒有怎麼發陶瓷郵件。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想著「做好比做差強,做了比不做強」,當時碩士畢業階段,多線任務並行這樣硬抗下來了。直到今天我實在不想工作時仍然會拿這句話激勵自己。所以我覺得如果真有特別想做的事的話,不要管外界怎麼說,不要想自己的條件有多差,至少應該試一下。申了三所學校,一所直接拒了,一所的系主任發郵件說他沒有funding也不會申項目了只能做TA,而且錢非常少,還有一所給的AD. 最後本著賭一下的想法還是接了最後一家的AD。也不能說自己前期工作沒有做好,因為當時我想對於我這樣的條件(中TG,弱學校,一篇英文會議)來說,即使多申學校的話也不會有太多好的結果吧,畢竟世上沒有如果,現在的就是最好的。
研究生時做的是computer vision 在醫療圖像上的應用,但是當時我的系是被分在了機械學院,我申請時就申請了機械系里關於biomedical里的分支,但是實際上也許我申電子或者計算機可能更合適。我來到學校後,發現學校的AD給的還挺多,同一個系裡我就碰到另外兩個拿AD過來的學生。然後我就開始我上課與陶瓷並行的第一學期。
Chapter 1
由於國內研究生課程的經驗,剛開始的時候還真是輕視了它,覺得找這個就是個順帶的事不用放太多精力。沒想到等上課的時候,現實就給了我大大的一拳。在我們學校,工程數學是必選課,第一學期我又選了連續力學和振動基礎與理論。這幾門課學下來,我真的快崩潰了!不同於國內高校一學期幾乎上十幾門課,這邊最多上四門課,但是每門都學的比較細緻,就拿有限元分析來說,居然可以分為基礎課和理論課,基礎課使用matlab編程,一門課下來要掌握有限元分析的數學原理,能使用matlab編寫一個二維的熱能計算小程序;而理論課使用C#編程,解決更複雜一些的力學問題。基礎課還可以和本科生一起上,而理論課就只能研究生以上的申請了。一開始覺得簡簡單單,每次作業只留兩三個題目,但是這兩三個題目我做一周都不一定做的完,當時只是基礎課的一個小作業,我寫了大概三十幾頁的計算與程序,生生從上午五點寫到下午五點,寫完後頭暈眼花都快站不起來了。再就是語言問題,雖然在國內覺得英語還可以,但是來到這裡以後像是回到了最開始做英語聽力題那樣,在成段的語句中只能聽懂零星的單詞,更甚的還有口音和專業辭彙的表達問題。上課時有一個話比較多的美國同學一直和我介紹這邊的情況,但是他說的太快我實在是不能接住他每句話的點,只能和他說你講的太快我聽不太懂。後來他就不怎麼理我了,沒有辦法,自己由於能力問題不能接收到有用的信息,就只有自己多努力改進自己的水平。
為了找導師我搜集了所有的老師的資料,做的什麼方向,有什麼論文,現在在做什麼,上什麼課。把自己感興趣的老師都找了個遍,但是都是以沒有錢不招學生做借口。還有一個東歐的老師,傲氣衝天,寫郵件幾乎都不回,讓你去找他又只忙自己的事讓你等很久。就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系裡一個中國老師拿到一個funding,把我招過去了。然後我就有課題有組織有工資免學費了,所以之後即使這個老師對我很嚴厲,我也沒有跟著她畢業,我都很感激她,因為她在我最需要學術歸屬感的時候幫了我。
Chapter 2
這個老師的項目本來是和系裡另外一個老師以及醫學部合作的,但是後來由於一些問題,機械這邊就只有我們老師參與了。做項目的時候我經常跑醫學院,看相關的一些醫學文獻。由於我本來就不是組裡的方向相關技能的應用並不是很熟練,看文獻需要時間,練習技能需要時間,和醫學院磨合需要時間,上課還需要時間。而導師性子比較急,需要我迅速發文章來證明能力,我急匆匆湊了一篇不怎麼樣的文章遞了上去,老師自然是不滿意,其實我對於項目的展開方式也不太認同,而且由於很多事情在我這裡她有點言行不一出爾反爾的感覺。我覺得可能沒有辦法在組裡呆下去了。對於讀博來說,導師與學生其實是很重要的,很多人說找導師就像找另一半,得雙方看上眼;但是其實導師和學生之間本來就是不平等的,雖然是雙方選擇,但是畢竟對方站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自身能力不夠的話是沒有什麼資格和對方談條件的。雖然我沒能在這個組裡帶到最後,而且心態也變得非常沮喪,但是我仍然要承認我在這個組裡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學到很多種方法。如果繼續在這個方向呆下去也差不多是可以出東西的時候了。
Chapter 3
又經過了一番波折,我找到了我後來的博導。我最開始沒有找他是因為我們的方向太不匹配了,但是正好我再去找他時他手裡有一個偏加工一點的項目,然後就跟著這個導師一直到畢業。這位老師是個非常典型的美國人,信教,已婚,給人感覺特別可靠。然後我就跟著他加入了一個大組,有很多不同領域的老師一起開會。就又開始學習新的東西,轉新的方向,每周有好多的組會,每次開組會的時候非常羨慕美國人的表達能力。新的方向是非常基礎紮實的學科,和正本清源的學生比起來,我這種半路出家自然是基礎薄弱的,但是實驗一開始進展的不錯,儘管最後使用另一種方法的結果不如預期,做起來仍然覺得很有希望。
但是人的本性總是懶惰,在鄰近畢業的這不到兩年的時間了,我懈怠了,發表的東西不多是我的一個遺憾,很可惜,這麼好的資源,這麼好的老師卻沒有好好利用起來做事情。雖然老闆人很好,仍然讓我畢業了,但是我覺得自己本來還可以做的更好。在這個大組裡,我覺得自己學到在中國老師組裡學不到的東西,有了這些材料我可以整理好,讓自己慢慢進步。沒有辦法,很多·事情沒有對自己狠一點,就只能等別人和時間對你狠了。
總結
以上就是我博士學習生涯的流水賬式記錄。寫來平平,但是感覺起來也很豐富,寫作業寫到半夜三四點的抓狂,看不到未來的絕望,覺得能力不足時的沮喪,我甚至沒有時間好好來感受這些,只是覺得一定要堅持下去,實在不行再想辦法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除此之外,生活上我還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和奇葩房東打官司,莫名其妙成為某協會主席,去市政廳和各種議員一起開會,從手動擋跑車換到自動擋SUV,因緣巧合養兩隻貓,體驗開飛機,愛打獵的教授。。。每個都可以另外寫個故事。
展望
我的博士生涯雖然不能算是很成功,但是四年半下來也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雖然我自己覺得自己在科研方面並沒有什麼天分,但是還是想試一試自己究竟能走到什麼地步,目前申請的博後進入了二試,對方說爭取下周給結果,2018年前是不太可能有消息啦,希望新年後有好消息。
2019我來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