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征服自己與征服世界

很遺憾,在《格林德沃之罪》中,偉大的鄧布利多依然沒能與格林德沃交上手。甚至在開始時,鄧布利多會讓人認為是一個不敢面對格林德沃的「懦夫」,因為他沒有親自去找格林德沃,而是授意我們的主角紐特·斯卡曼德前往遠方的戰場。

當然,在結局的時候鄧布利多不親自前往的理由被揭曉了,原來他與格林德沃在曾經一起施下血盟,兩人不能彼此動手。所以,鄧布利多成為了那個背後的掌控者,將救世主的使命交給了紐特·斯卡曼德,而結果是沒有人能夠有與格林德沃匹敵的實力,以至於結尾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如同魔王般向全世界噴吐危險的藍色烈焰。

在JK·羅琳的魔法世界中,一共塑造了兩個超級大反派,一個是伏地魔,另一個是格林德沃。這兩大反派彼此有相似之處,比如都有著除鄧布利多之外無與匹敵的實力,都是天生的領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計手段,以及都想締造出一個自以為是的理想世界。

當然,伏地魔的境界要比格林德沃低上不少,前者需要矯飾自己的身世,以暴力為武器來平復性格中的懦怯和不安。後者則是試圖阻止預言中的未來,要讓魔法師凌駕於麻瓜之上。一個是為了自己,一個是為了自我抱負。如果說,伏地魔是一個陰暗血腥的屠夫(如本拉登),那麼格林德沃就是一個極度偏執的野心家(如希特勒)。

以時間線來看,格林德沃失勢於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年。羅琳曾親口承認麻瓜在發生戰爭時,魔法界也在發生著戰爭。這也就很直白的將格林德沃比肩麻瓜世界中的「希特勒」,毋庸諱言,這是哈利波特系列最具深度的一部,它的背後是一個史詩戰爭的開端,一個野心獨裁者宣告著魔法師將大白於陽光下,宣告著麻瓜將成為僕人,在最後的集會過後,他正式的舉起旗幟,向著一切不服從者宣戰。

而在戰爭理由上,格林德沃身處的那個時代本身就有著舊有制度的落後,譬如麻瓜與巫師不能通婚,譬如魔法部為了所謂的秩序濫用武力。如果不是濫殺與血統高下之觀,格林德沃簡直就是以一代改革家的形象在與愚蠢的舊世界做鬥爭。反觀伏地魔,他的時代世界已經基本和平,麻瓜與巫師世界也已進行了幾十年的融合,伏地魔製造動亂的理由僅僅只是滿足自我私慾。

在最後的集會上,格林德沃向眾人展示了他預言到的未來,麻瓜們發動世界大戰,坦克與炸彈轟擊著脆弱的世界,人們面對原子彈的威力瞠目結舌。格林德沃呈現了一個末世的預言世界,如果任由人類這麼下去,那麼他們所發明的武器將造成遠比魔法更甚的破壞力。

「我所做的是為了阻止可怕的未來,而不是製造可怕的未來」格林德沃用實際行動告訴了眾人這麼一個道理。

格林德沃是一個極具魅力,且人格豐滿的反派。羅琳剔除了老式反派身上以情緒催動行動的設定,而將理想主義野心者所擁有的極端與抱負付諸到格林德沃身上。所以即便格林德沃到如今的戲份要遠遠少於伏地魔,但他的人格已經被羅琳成功的塑造起來。

羅琳本身迷戀著民族融合,亦或者是天下大同。有階級優越感的人在她的筆下都被寫成了令人憎惡的反派,比如馬爾福一家,貝拉特里克斯,伏地魔以及斯萊特林學院幾乎所有人等。在這種政治正確的取向下,鄧布利多偉岸的形象被襯托的無比高大。然而鄧布利多也並不是那個全能的救世主,至少在面對格林德沃時,他無法坦然的自處。於是,紐特·斯卡曼德出場了。

《格林德沃之罪》是由三條線同時推動的,當格林德沃謀劃著未來時,紐特帶著他的嗅嗅與雅各布來到了法國,而克雷登斯也與納吉尼(長的像劉亦菲的伏地魔大蛇)逃出了馬戲團。最終他們在萊斯特蘭奇的家族墓地匯聚,在克雷登斯的身世之謎被揭露後,格林德沃為什麼要找克雷登斯的動機也被揭開了。

相比於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格林德沃之罪》的劇情要複雜的多,它在劇情上設置了天然的門檻,讓非核心粉絲向的觀眾幾乎變為純粹的神奇動物觀賞者。比如,克雷登斯為何最終和鄧布利多扯上了關係?莉塔·萊斯特蘭奇與紐特·斯卡曼德之前發生了什麼?奎妮是如何被格林德沃說服的?雅各布這樣一個麻瓜闖入者將在最後飾演什麼角色?還有克雷登斯,奎妮認為奎妮並未完成被格林德沃說服,這樣一個X因素是否會成為最終之戰的關鍵存在呢?以及納吉尼,為什麼將伏地魔的大蛇變為如此美艷的美女呢?

羅琳將大量的鋪墊寫進了《格林德沃之罪》里,所以相比於第一部耗費了大量時間抓「寵物」而言,第二部實際上承擔起了為最終劇情埋伏筆之責。甚至可以這麼說,《格林德沃之最》是服務第三部之作,它本身並不像一部電影一樣擁有健全的線索與結局,而是以散亂的方式埋下大量的伏筆,等待著第三部被一一揭曉。

而在第二部的結尾,紐特·斯卡曼德將嗅嗅偷來的格林德沃所擁有的那個飾品交給了鄧布利多,並且問道:「你有辦法毀掉嗎?」後者面色複雜的看著那個曾經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手締結而成的飾品,用半是舒起,半是沉重的口吻回道:「或許。」

那麼,在第三部中,顯而易見的將迎來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的碰面。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我們已經知曉這場世紀之戰中勝利的將是鄧布利多,格林德沃最終被投入了阿茲卡班,於幾十年後死於伏地魔之手。但在原著中,這些只是被風輕雲淡的一筆帶過。那場遠古的大戰究竟打成怎樣?鄧布利多是如何取勝的?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羅琳塑造了強弱不對等的宿命之戰,以哈利的成長為線索,刻畫了不斷進化的三人組。這亦是典型的成長型主角的打造方式,哈利波特如同打怪升級一般最終成功的和伏地魔面對面的決鬥,然而那場最終之戰卻又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充斥著偶然中的必然,哈利波特不是靠自己實力贏的,而是依靠著魔杖設定贏的。

但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就不同了,兩者實力相近,曾是最親密無間的一對。在他們的身上不僅有宿命的羈絆,亦有著無法迴避的昔日情愫。《格林德沃之罪》中,鄧布利多在霍格沃茨拒絕魔法部半是期盼,半是威脅的讓他出戰格林德沃的要求後,臉上的複雜之色顯而易見。他也知道這世界上唯一能匹敵格林德沃的只有自己,然而他真的能坦然的站到格林德沃的對立面嗎?要知道,鄧布利多在面對博格特時,看到的是自己與格林德沃。

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總是容易讓我聯想到X戰警里的萬磁王和X教授。後面那對也是曾經締結過深厚的友誼,初衷也都是為變種人爭取權益,然而方式與理念卻大相徑庭,萬磁王與格林德沃從來都不相信談判與妥協能帶來和平,所以決定用武力親手締造新世界。而鄧布利多與X教授則認為時間能夠撫平一切,落後的制度終究有被修正的一天。

其實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但格林德沃與萬磁王就像是那個喊出「我愛凱撒,但我更愛羅馬」的馬可斯·布魯圖斯,他們用暴力維繫自我價值取向,且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而當他們也同樣喊出這句話後,所謂的理想主義就變為了屠刀,毫不猶豫的揮向那些獨行道路上的阻礙。

笛卡爾曾說偉大的人要「征服自己,而不要征服全世界。」當鄧布利多克服了魔障,面對博格特時不再看到格林德沃,當格林德沃揮舞著黑色旗幟試圖締造偉大的巫師世界,二者的勝敗其實早已一目了然。

推薦閱讀:

TAG: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電影) | 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 | 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