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歲男孩弒母背後,兇手究竟是誰?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一瀾說 授權發布。id: yilanshuo

一瀾說:讀有趣故事,觀世情百態,品百味人生。這裡是你讀書、感悟、分享、成長的專屬地。在你前行的路上,有我陪你。

近,湖南12歲男孩吳某弒母案成了轟動世人的新聞熱點。這細絲極恐的案件背後讓人唏噓不已的,究竟是孩子的無情,還是教育的無奈?

01

還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吳某,因抽煙被母親發現後狠狠毒打了一頓,由於不滿母親的嚴厲管教,他直接拿起菜刀砍了母親20多刀,導致母親失血過多當場死亡。

不僅如此,案發之後吳某的所作所為更讓人大跌眼鏡。他悄悄收拾好現場,將衣服換洗乾淨,帶著弟弟在家裡睡覺,甚至假借母親口吻向老師發信息請假。

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冷酷到髮指,還始終保持著超乎常人的理智。當鄰居發現端倪後,他謊稱母親去了外地;當外公發現母親屍體時,他依然不慌不忙解釋母親是自殺,跟他無關。

警察帶吳某來到現場調查時,吳某被親戚問了幾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

「為什麼要抽煙?」「我們班幾個同學也抽。」

「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那以後怎麼辦?」「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我們驚愕於孩子的兇殘暴力,更無法理解他對母親死亡的視若無睹,當天有人看到吳某在現場竟然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而這笑容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大抵沒有人能清楚的知道。

只是從一個本需要母愛庇護的孩子口中,輕描淡寫吐出那句「我就是恨她」,似乎就能窺見這個家庭教育的畸形與病態。

義大利醫學女博士蒙台梭利曾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擁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向來他們的原生家庭里都有一個性格暴戾、極端、專制、刻薄的父母。

吳某是個留守兒童,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他是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

由於老人的長期溺愛導致吳某身上出現了許多問題,這時候急於管教的母親方法不當,親子關係的疏遠又造成了吳某的叛逆和懷恨在心,所以才導致了這場人間悲劇的發生。

說到底,不給孩子投入愛的父母,根本教不出一個懂愛的孩子;一個淡漠疏離的家庭,根本生不出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如果開始這個孩子就能被多一些關注和關愛,也許他和這個家庭的命運都會變得截然不同。

02

其實,類似吳某這樣的孩子並不是罕見的個例,作家張雅文歷時半年撰寫了一本紀實文學《媽媽,快拉我一把》,這本書就記錄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實故事。

這些深處鐵窗的花樣少年有殺人犯、強姦犯、搶劫犯,而其中就有殺害自己親生父母的案例。

張雅文曾經在採訪中告訴記者,「未成年犯罪就像一台X光機,無法遮掩地透視著孩子身後的背景:家庭、學校、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我想讓這個社會多一些清醒,高牆內的鐘聲真正應該敲醒的是高牆外的人。」

孩子本無罪,他們被選擇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也曾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只是擁有絕對選擇權的父母卻只懂生不懂養,只懂管不懂教,才造成了一張張白紙變得七零八碎,變得殘敗不堪。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參加《奇葩大會》時,曾有過一段對於「原生家庭」的深刻解讀。

他認為,一個社會中的家庭是整個社會的濃縮,人又是家庭的濃縮,在他對於自身認知不斷加深的過程中,也愈加深刻感到「我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和我原生家庭的聯繫實在是太緊密了」。

他還精闢的總結道「家也是會傷人的。」

家庭傷害孩子的方式是無形的,因為孩子永遠無法站出來大聲質問父母的對錯,所以要麼選擇無休止的隱忍,要麼選擇無條件的反抗,最後不是教育出了一個唯諾懦夫,就是造成了一個冷血屠夫。

而無論哪一種,相信都是為人父母的極大失敗。

03

在豆瓣上有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曾經引起過輿論嘩然,12萬人組團痛訴父母「罪行」似乎有點大逆不道,但細細看下去每個申訴苦難的孩子成長的都並不快樂,甚至飽受煎熬。

有的父母是言而無信,讓孩子一次次失望;

有的父母將自己當成政治正確,不允許孩子犯錯和拒絕;

有的父母強加給孩子自身未完成的理想,道德綁架了孩子選擇的自由;

有的父母過度強調付出,要求孩子無條件承受和接納,因此背上了沉沉的負罪感;

還有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始終用棍棒教育來代替溝通疏導,認為打出來的是孝子,罵出來的是英才……

曾經有網友做過一個假設,如果當爹媽需要考試上崗,那麼將有一大批人將面臨淘汰出局。

因為這類人生子的目的,或傳宗接代,或完成人生歷程,或僅僅將孩子當成夢想的寄託者。他們只想隨便一生,然後扔到時光機,就轉眼收穫個孝順聽話的乖孩子。

對,就是一句「聽話」成了孩子痛苦的「原罪」,父母總是將「聽話」當做教育的標準,豈不知聽話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扼殺了他們美好的童年幻想。

台灣有部劇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的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就是不少家庭的縮影。媽媽通過操控遙控器,讓不聽話的兒子小偉不斷倒帶,只要他違背母親的意願,媽媽就讓他的人生一直卡在同一天。

後來小偉嘗試自殺,卻發現連死都是無法自控的事情,因為媽媽還會讓他重新活過來,所以他只好順從、聽話,即便他長大成人,母親還會在結婚生子方面操控他,一旦說「不」他就會立刻重回原地。

死不能、活不成」何嘗不是大多數在原生家庭里受到傷害的孩子內心真實寫照,他們苦悶的生活,祈求有天長大,但長大以後才發現人生依然困難,痛苦仍在繼續。

04

國內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尹建莉說:「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不允許孩子「頂嘴」,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那些以孩子聽話懂事標榜自己成功的父母,總覺得孩子言聽計從就是優秀的象徵,豈不知,這些孩子骨子裡的美好天性,可能正在漸漸被扼殺殆盡。

38歲的男演員朱雨辰至今未婚,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我們看到了那個用全部生命在愛兒子的媽,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子,他卻遲遲與真愛無緣。

朱雨辰媽媽的愛被網友定義為「窒息型母愛」,因為數年如一日的無條件付出,讓兒子壓力山大,又出於孝心無法拒絕和反抗,所以他才會在朋友離開時一個人默默在屋子裡流眼淚。

一個令人窒息的母愛是什麼樣的?是他走到那裡,母親就會跟到哪裡,好24小時照顧兒子的起居;是每天早上四點準時起床,為兒子熬愛喝的梨汁,一堅持就是數十年;是家裡的家務從不讓兒子沾手,始終把他當成離不開她的乖寶寶。

不止如此,強勢的媽媽是不允許孩子忤逆她的愛與付出的,這樣她會失望和瘋狂,於是朱雨辰和他的姐姐都單身,都無法逃離出這種家庭的桎梏,這種精神的綁架。

有心理學家指出,80%兒童的心理問題來源於他們的父母,而父母的問題又來源於上一輩人的教育失誤,周而復始,循環往複,惡性循環,不得不稱之為一種悲哀和無奈。

所以許多明星都不敢生子,他們不是不愛孩子,只是沒把握將他們撫養成為一個健康的、自由的、獨立的、善良的大人。

李健說,不想生孩子主要因為不想要,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好好撫養,因為自身工作的原因這點就不能做到;

朴樹坦言,我會覺得我沒有把握把這個孩子教育成一個好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社會是這樣,我真的沒有把握看著他從小吃那些食品,看那些電視。因為我不太認可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

負責任的大人不是為生而生,是為愛而生,而愛孩子卻不溺愛,管教孩子卻不強權,約束孩子也懂得還給他們選擇的權利和成長的自由。

正如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各種訪談中總是強調「母愛最高級的形式就是給予孩子自由,這一點,我媽媽做的非常好」。

最好,瀾叔認為健康的教育是:

首先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理解愛,擁有愛的能力;

之後讓他們學會訴求情感,輸出情緒,勇於表達,擁有獨立的人格;

最終才能真正自由地選擇想要的人生。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一瀾說 授權發布。id: yilanshuo

一瀾說:讀有趣故事,觀世情百態,品百味人生。這裡是你讀書、感悟、分享、成長的專屬地。在你前行的路上,有我陪你。

推薦閱讀:

TAG: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