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降噪耳機嘯叫?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七宗罪」系列之四:嘯叫

前書提到過Bose為了兼顧整體佩戴舒適性,以解決入耳式降噪耳機在佩戴過程中嘯叫問題的產生,才不得已遺留了「爆音」的小遺憾。此篇文章基於這個問題大致解釋下嘯叫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以及Bose到底是如何做的。

嘯叫現象,理論上不會出現於任何一款在售的耳機中,因為它屬於質量問題。所以,一般在耳機的設計研發階段,嘯叫問題就已經被解決了。

上圖是自激振蕩示意圖。由圖所示,降噪耳機的聲信號傳遞路徑是由麥克風(M)、濾波器(G)、揚聲器(S)構成的閉環系統。

當揚聲器(S)發出的聲音被反饋麥克風(M)接收後,通過濾波器(G)放大,再經由揚聲器(S)發出,此時的波通常定義為反饋波(A)。反饋波(A)再被反饋麥克風(M)接收,周而復始,如果此循環其每次迭代結果是使得MIC側的信號越來越大,進而在揚聲器側輸出巨大的聲信號(通常是單頻),這個過程就是正反饋,此時產生的現象稱之為自激振蕩。因為其自激頻率通常在中高頻(1k-5kHz),聽感類似口哨(Whistle)的聲音,人們通常將此現象稱作嘯叫。

降噪耳機和卡拉OK音響系統的嘯叫沒有本質區別,其產生都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閉環系統,即各個部件之間是連通的;

(2)閉環系統是不穩定的。

日常生活中,如去卡拉OK唱歌時,有時話筒產生嘯叫,只要捂住話筒或讓麥克風與揚聲器離遠點,嘯叫就能停止。這種避免嘯叫的方法可以通過以下數學原理來解釋,但需要引入一些公式。

假設揚聲器到麥克風的傳遞函數為S,而濾波電路的傳遞函數為G,它們都是頻率f的函數,將系統離散化之後得到閉環的z變換函數S(z)和G(z)。

產生嘯叫的條件是:S(z) x G(z) + 1 = 0 滿足 |z|>1。這個相當於在拉普拉斯域上出現右半平面的極點,為了控制這個方程的根的走向,系統會引入一個增益因子k,即將降噪效果描述成:

對於上述函數式,為了實現較好的降噪效果,函數幅值越小越好,於是 |1+kG(z)S(z)| 越大越好。但物理的世界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向一個方向無限肆意下去。在佩戴QC20的過程中,耳塞受到嚴重擠壓,耳機聲腔內的聲波反射特性隨之發生變化,聲波傳遞函數隨之發生劇烈變化,即S(z)發生非線性變化,而此時因為QC20的濾波器設置是固定的(可以理解為kG(z)是一個固定值),所以聲音信號的閉環系統即出現不穩定。對於離散系統,在 |1+kG(z)S(z)| → 0 的情況下,上述函數式會 → ∞,當 |z| >1時,嘯叫產生。Bose系統為避免嘯叫的產生,生硬地調整了增益因子k,卻產生了一個意外的脈衝,表現為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衝擊爆音。

而市面上其他部分品牌的降噪耳機,為了抑制嘯叫,通常會採用調小k值來實現。但這個調整過程並沒有通過嚴謹得計算和考量,僅僅以不產生嘯叫為標準。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牌,其耳機的降噪效果也不盡相同。(這其中涉及到耳機生產線的技術要求及相關,在此不贅言,後續有機會再詳述。)

其實,降噪效果、佩戴舒適性、抑制嘯叫或自激、避免衝擊爆音等都與ANC濾波器的設置相關,反映在上述函數式上,即與 1+kG(z)S(z) 有關。在實際研發設計階段,結合奈奎斯特穩定判據、波特圖及根軌跡等各類數學與工程相結合的手段,可以從根源上解決kG(z)值的設定問題,進而抑制嘯叫。此外,通過自激的在線識別系統設計,可以實現自激的偵測,在自激現象即將發生的臨界點,自動識別並啟動抑制過程,使得 |z| >1 的現象永不發生。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柔性增益(專利號:201710580540.5)的方式實現。

嗯,這就是會聽聲學當下在做的事情。

欲想了解更多關於主動降噪及聲學相關內容,可關注微信公眾平台【huitingshengxue】或訪問ht-acoustics.com。歡迎各種形式的技藝切磋哦~

關鍵詞:降噪耳機,主動降噪,ANC,數字降噪。


推薦閱讀:

TAG:降噪耳機 | B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