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決心理問題,考慮考慮脖子以下

精神病是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而明顯的異常。患者通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患者的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精神疾病給公眾的影響,似乎總停留在「暴力」、「衝動」、「變態」等關鍵詞上。每當聽到別人說「精神病」,馬上就會想到「瘋子」、「傻子」。很多人為輕度精神問題所困擾,但是選擇置之不理,原因是「怕」,怕被人笑話,怕成為別人口中的「精神病」。絕大多數有精神障礙的患者都有「病恥感」,面對問題一拖再拖,最終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精神問題可能不只是腦子問題

傳統的觀念認為精神問題就是腦子出了問題,所以關於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往往都集中在我們脖子以上的部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深處的一些感覺,從快樂到焦慮,可能都與我們腸道里的細菌有關。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調節腸道細菌來改變情緒。

關於腸腦連接最初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法國解剖學家馬利?弗朗索?澤維耶?比沙(Marie Fran?ois Xavier Bichat, 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所刻的72人之一,創立組織學),他發現腸道擁有自己的神經系統,獨立於中樞神經系統。Bichat也遠遠超前於他所處的時代,發現了情緒和腸道之間的聯繫,他稱之為「上腹部中心」(epigastric center)。到20世紀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Michael Gershon重新定義了這一概念,他將腸道神經系統稱之為「第二大腦」(second brain)。與Bichat一樣,Gershon也意識到腸道與情緒密切相關。

當我們的腸道正常運行時,我們的大腦會比較平靜。但是,當腸道病原體威脅到我們的腸道健康時,焦慮就會傳遞到我們的大腦。因此,腸道微生物也作為第三方參與到我們的腸腦連接之中。

當我們的腸道菌群處於平衡狀態時,這些微生物對我們來說是友好的,健康平衡的腸道微生物還能讓我們的情緒保持穩定。總的來說,這些被馴服的微生物構成了我們的腸道菌群,保護我們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它們就像馴化後的狗,我們餵養和照顧它們,這樣它們就會保護我們不受它們兇殘的表親——狼的傷害。

我們的第二大腦一直與我們的頭腦保持著溝通和交流,談話的大部分內容與我們的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微生物本身也可以利用類似於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以及激素、脂肪酸、代謝物和細胞因子等其它分子與頭腦和腸腦直接對話。病原體也會分泌這樣的化學物質,其中一些會導致我們的免疫系統驚慌失措。這些警報信號主要在腸道中發出,因為腸道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最大組成部分。腸道也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組織,它的工作就是從食物中吸取營養,同時又不吸收病原體。

腸道免疫系統的大部分活動是局部性的,被稱為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成分集中火力對抗鄰近的病原體。然而,如果腸道通透性增加,病原體從腸道滲漏進入血液,免疫細胞就會跟著它們進入血液系統,引發全身炎症,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腸漏。

我們的頭腦和腸腦都能夠接收來自腸道菌群的信息,這些主要是關於腸道病原體狀態的信息,也有關於食物運動不當和其它異常的信號。如果一切正常,頭腦和腸腦都很快樂,而且頭腦也會很少干涉腸腦的工作。這使得腸腦在大部分消化系統中處於自主活動狀態。我們的頭腦可以適當控制我們消化道兩端,比如控制近端的舌頭的移動和吞咽,也可以控制遠端括約肌,但是兩者之間的部分,頭腦是無法控制的。如果我們只是感到全身不適,我們可能不會把煩惱的根源歸結於我們的腸道。

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腸易激綜合症和炎症性腸病等腸道疾病與抑鬱和焦慮密切相關,但這種聯繫往往被忽略。治療胃腸道問題通常可以解決心理問題。但是如果沒有來自腸道的明確信號,人們很少會考慮腸道,所以往往不能得到適當的治療。如果你因為焦慮或抑鬱而去看精神科醫生,醫生也很少會問你有關腸道的問題。但是,隨著人們對腸道和大腦之間的聯繫有了更深的了解,這種情況將會改變。改善腸道問題可能不能治癒所有的抑鬱症或焦慮症,但它可以減輕疾病負擔。精神問題不只是脖子以上的問題,其根源很可能在脖子以下。

腸道如何影響大腦?

腸道功能紊亂會導致慢性全身炎症,進而增加身體對精神疾病和感染的易感性。腸道菌群失衡和腸道功能紊亂可通過多種途徑導致精神問題的發生。腸道細菌產生多種刺激大腦的化合物,並調節宿主產生影響情緒和行為的物質,比如5-羥色胺;腸道還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交流,也是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免疫系統也與我們的大腦緊密相連。

患有慢性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人通常表現出體內炎症性細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慢性炎症的身體不僅比沒有炎症的身體更容易受到與炎症相關的大腦疾病的影響,而且更容易發生感染,包括寄生蟲入侵,而感染也可能引發或導致精神疾病。

面對精神疾病,不必有羞恥感

微生物-腸-腦軸的研究正在精神病學領域引起一場革命,這也將引領醫療保健的改革。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對我們的精神狀態有著驚人的控制作用。許多益生菌和益生元被發現可以改變我們的情緒,甚至幫助我們發育一個強大的免疫系統,以對抗困擾著現代世界的諸多疾病。

我們很難對未來做出預測。微生物-腸-腦軸研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未來結果如何,誰也說不準,但是潛力是巨大的。這其中最重要的啟示之一就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都有著微生物的原因。這一事實應該減少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羞恥感。精神問題具有明顯的生物學根源,就像感冒或食物中毒一樣。它們和糖尿病、腸易激綜合征等一樣,與腸道菌群失衡有關,是一種腸腦軸功能紊亂。精神疾病並不全是「腦子問題」。

面對輕度精神問題,我們一拖再拖,今天的「羞恥感」把病拖嚴重了,可能明天真就「不知羞恥」了。精神障礙不丟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且,現在我們知道精神問題與腸道健康存在著密切關聯,對於輕度精神問題,我們或許通過健康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輕鬆搞定。

是時候開始考慮通過腸道治療精神疾病了

不久前,那些聲稱自閉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是由腸道菌群失衡引起的以及那些通過腸道來治療這些疾病的科學家和健康專業人士還被醫療機構稱為騙子。許多主流醫生和精神科醫生仍然堅持老一套,拒絕接受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觀點;然而越來越多的關於腸腦軸的研究已經開始讓一些健康專業人士和科學家們重新思考他們的信念和做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精神科藥物治療並不能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而僅僅是掩蓋了疾病的癥狀。

未來,我們應該更加小心抗生素的作用,不僅對消化系統,而且對情緒和精神狀態。當患者因這樣或那樣的精神困擾而入院時,醫生應該首先檢查他們的腸道,應該了解修復不健康的腸道實際上可能可以解決部分精神問題。

腸道與大腦密切相關的新發現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而且應該可以引發心理學和醫學的範式轉變。塑造現代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觀念認為大腦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身體其它部分分離的,這種教條主義信仰早已過時。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我們和我們的腸道微生物之間的奇妙的合作關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它們。改善情緒和認知的力量其實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取決於我們自己:人與人之間的腸道菌群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所有人的問題。健康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第一位的。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我們的腸道來優化我們的思維和情緒。如果你想要更加健康快樂,那就去做吧!

圖片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