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路上,錦鯉也是可信的

「小時候聽說考試吃一根油條、兩個雞蛋,就意味著一百分。於是,每次考試我都會照做」;

「聽說人死後會變成星星,在母親剛離世的那幾年,我堅信母親會化作星光陪伴著我。而我靠著這樣的信念,度過了那些痛苦的歲月」;

「聽說,在布達拉宮磕長頭能夠讓人心想事成。為了延長她的壽命,我虔誠地朝拜了十幾天。那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我盼著她能活著的唯一期許」;

「對著掉下的睫毛許願,好像願望可以成真」;

「過隧道時,憋著氣在心中默許心愿,如果能一口氣憋到出隧道,願望就能出現。」

..............

在每一個絕望的時刻,所謂的「信仰」讓我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我們應該相信,生活中的小確幸是在給本就艱難的人生,尋找慰藉、尋找寄託、尋找解藥。

前段時間,掀起了一股「反錦鯉」的熱潮。我們批判錦鯉,批判它的不勞而獲,批判它的荒誕可笑。我們認為,只有不努力的人才會去轉發錦鯉,我們嘲笑轉發錦鯉的人愚昧至極。可我們貌似忘了,面對社會的殘酷、命運的殘酷,我們在拚命活著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被命運的女神眷顧。

哪怕一次也好.......

逢年過節父母會去燒香拜佛,以寄託心中的希冀;而奔波的人們會轉發錦鯉,因為他們焦慮、無助。錦鯉本身承載了太多的美好願景,是對生活的最後一絲僥倖。

需要的時候,我連錦鯉也信

每個成年人身上都有至尊寶的影子。

柴米油鹽是頭上的緊箍咒,殘酷的現實是牛魔王,而心中的理想是紫霞仙子。我們就如同至尊寶一樣,活得好像一條狗啊。

「曾經一度認為轉發錦鯉這種行為荒誕至極,但不知從何起,我開始越來越期待生活中的小確幸。」——我是一個獨自在外打拚的80後。

2009年畢業後,我獨自一人來到一座城,那一年我22歲。

至今在這座城市9年了。9年中,我拼盡全力地工作,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學習,以求得到升職加薪。剛工作的那2年,吃了不少苦,每個月那點工資,扣除了房租後,所剩無幾。

每天擠在下班高峰期的車上,看著前方堵死的車輛,覺得好像我的未來。

在奮鬥、迷茫的過程中,唯一讓我感到幸福的是:下班後可以躺在床上放空自己、一個人去看場夜間電影、下雨的時候正好有傘、想吃火鍋時正好有人陪、寫下的願望一一實現、相見的人立馬能見到.............正是這些小確幸讓我對無趣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讓我認為生活存在轉機。懷著「明天的我一定能轉運」的信念,走向了9年後的自己。

9年後,我在這座城市有了可棲息的地方,這一年我31歲。

我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從來不相信鬼神,也不相信那些所謂的「錦鯉」可以做法。但對未知生活的不安與恐懼,讓我更期待生活中的小確幸。因為,你還相信著小確幸,就表明你還未曾想放棄,這反而是一種希望。

我們大可在努力的同時,對人生抱著點小確幸的期待。給一無所知的未來尋找一份寄託,給未知的結果添上一份肯定。

錦鯉的背後,藏著我對結果的渴望

每個看似荒誕的行為背後,不過是在給未知的人生,增添了一份往下走的勇氣。

每次考試,我曾無數次躲在被窩裡,偷偷雙手合十,以祈禱可以考得很好——來自一個90後大學生。

小時候,聽說在考試的當天早上,一定要吃一根油條加兩個雞蛋,就意味著一百分。我小學6年都會這樣做,有時候顯靈了,有時則沒有,不過也沒關係,至少在進考場時,我內心是篤定的。

後來進了高中,作為高考大軍中的一員,我們心中懷著同一個目標——考上重點大學。於是,我們每天三點一線,沉迷學習,挑燈夜戰。記得高考當天,全班同學的手腕上都系著—「金榜題名」的紅絲帶走進考場..........現在我在一所985大學裡念大三。

「小時候,我們渴望做科學家;長大後,卻渴望做錦鯉」。不是我們不努力了,而是我們得更加努力。我們抱怨生活艱辛的同時,卻仍舊期待小確幸的到來。這背後,想必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活著的渴望。

努力不是萬能的,然而不努力,是萬萬不能的。但在努力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同樣抱有一絲小確幸。努力讓我們擁有成功的底氣,而小確幸讓我們擁有走下去的勇氣。

考試通過、鬧鐘響的時候發現是周末、趕上末班公交車、起晚的早上發現是周末......這些稍縱即逝的小美好,讓未知的生活充滿了驚喜與等待........

給艱難的人生,尋找一點盼頭

在每個無能為力的時刻,這些將成為我最後的希望。

怎麼努力都不行的時候,錦鯉是最後一絲希望。

其實,我們知道錦鯉是虛假的,畢竟人生沒有不勞而獲,但在走投無路的日子裡,我更願相信存在20%的逆轉可能——來自一個被病痛折磨的家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我們一直堅信的理念。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剩下的就交給命運。那我們也可在努力的同時,也將剩下20%的可能交給生活中的小確幸,信仰的存在或許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

去年9月,舅舅被查出患肺癌晚期,醫生說最多活不過1年。

頃刻間,整個家庭如晴天霹靂,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舅舅住院治療期間,年邁的外婆每天在寺廟裡為她兒子祈福、舅媽嘴上不停念叨著希望有奇蹟發生、而那期間我們整個大家庭,只要看到網上有關「轉運的文章」,我們都會幫舅舅一家轉發。我們希望,舅舅能真的轉運,能多活幾年。

而去年12月,舅舅離開了..........

我們半信半疑地進行這些荒誕的轉發,其實,我們知道這是無能為力的事情,但我們還是抱有一絲僥倖。或許是為了放過自己、或許是為求一份心安理得。舅舅一邊努力對抗病魔的同時,我們也在為他拚命地尋覓那小概率事件。

我想,這是一種對遺憾的彌補,一種對絕望的逆襲。

任何事情,我們儘力做到最好,剩下的交給錦鯉、交給生活中的小確幸即可。

努力是小確幸的先決條件

實力永遠是根本,運氣只是加持。

44歲的黃渤,憑藉自身的努力,也能在看臉的娛樂圈奪下影帝的稱號。他花了整整20年才找到自己的定位,才爬到今天的位置。2006年,黃渤憑藉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一炮而紅,2008年出演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2009年更是憑藉電影《鬥牛》拿下台灣金馬獎。後來他連續拍的很多電影,口碑都很不錯。

於是,黃渤成為眾人心中的實力派,是當之無愧的演技派,是影帝。黃渤靠著他的努力,他的專註,終於坐穩娛樂圈。

但不知道的是,黃渤的努力不是一開始就得到回報的。在做演員以前,他干過很多事。他玩過樂隊、跳過舞、還唱歌、自己也創業過,但最終都失敗了。我們難道要說黃渤不努力?當然不是。只能說人生不缺努力,缺的是有方向的努力。

後來他做了演員,沒有像之前一樣迷茫、沒有方向,而是成功找准適合自己的角色。深知自己不適合走「小鮮肉」路線,所以選擇了出演偏喜劇一點的,最後一炮而紅成功了。

所以,在通往成功這條路上,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但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正確有效的。不是所有吃得苦中苦,都一定能方為人上人。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一段經典對白:

小女孩:我現在如此痛苦,是因為年紀小嗎?還是說人生總是這樣辛苦?

萊昂:一直如此。

對小確幸的追尋,恰巧表明在困難的生活里,我們更想找尋內心的愉悅。支撐我們一如既往走下去的,不止是努力,還有生活中美好的小確幸。當你面對生活無能為力時,請記住,除了努力,你還有小確幸。我們只有內心有所寄託,才能有勇氣朝著一無所知的未來走下去。

「聽說,每次削蘋果,如果蘋果皮能不斷,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

「晚上走夜路的時候,總是想著過世的爺爺會在天上看著我,所以,我並不害怕」

「想要放棄的時候,心裡總抱著『會轉運』的信念,結果每次都會出現轉機」

「一直都期待流星的出現,因為我有好多願望等著它」

...............

或許,我們大可在努力的路上,也相信錦鯉。


推薦閱讀:

TAG:錦鯉 | 努力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