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怎樣改變?
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為何我對別人都很好,對自己卻一般?」
這是我最近在微信後台看到一個小姑娘提出的問題,本來想用幾十字對他安慰,但轉念一想——這個事兒,還真值得寫篇文章講給你。
生活中這種認知出現在很多人的身上:
我和朋友在一起時候搶著買單請客,自己一個人時候買個奶茶還要想一想。
好朋友難過的時候想辦法逗他開心,然而自己的悲傷卻不被察覺。
我做很多事情之前都要考慮他人是不是會舒服,我的舉動會不會冒犯到他,可別人似乎從沒考慮到我...
心理學家指出:討好型人格是潛在的不健康的行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礙。
討好型人格,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絕,另一方面則是源於對失敗的恐懼。
害怕被拒絕。
典型的潛在感受就是「如果我沒有盡我所能去讓他們開心,他們就會離開我,也不會再關心我了」。這種感受通常是由於缺乏關愛,或者被重要的人拋棄、拒絕,或是不穩定的情緒造成的。
害怕失敗。
潛在的感受是「如果我犯錯,我會讓別人失望甚至被懲罰」。這種感受的來源,一般是在早些時候,因為做錯了一些小事,收到嚴重的懲罰所留下的心理陰影。
兩種感受都有一個共同點:只在意別人的感受,忽視自己內心的心法。一旦內心接納了別人評價,人就會以他們的評價來定義自己,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另兩種特質:
第一,做事情之前,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期待;
第二,在跟人的交往當中,她經常是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所以哪怕自己已經非常不愉快,但也不會表現出來。
討好型人格的產生原因:
原生家庭
最近大熱的綜藝中:陳學冬關於原生家庭的言論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我是一個很孤獨的人。」
昏黃的燈光下,兩位好友相陪,陳學冬說完這句話,拿起一杯酒,其中苦澀隨酒一起咽下,掩面而泣……當了解到陳學冬從小父母離異、在大姨家長大的成長經歷之後,發現他這份入骨的孤獨感源於幼時原生家庭的破裂。
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對每個人來說,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和作用不僅體現在童年時期,還體現在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整個世界觀的塑造之中。
許多人認為離開了原生家庭或者不再去做原生家庭中曾經讓自己感到不快的事,就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在我們新建的家庭和社會關係中依然會不同程度地重複原生家庭的各種機制與規則。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心理和感情上擺脫早期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再重複原生家庭中的一切,也不刻意去做與之相反的事情。要想改變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前提是面對並且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
改變必須從面對原生家庭的影響開始,在面對中改變自己。沒有完美的人,所以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掙扎之源,也是力量之源。一個人生活幸福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他能否處理好原生家庭的影響。被原生家庭影響的性格並非不可改變,而改變只能從自己入手。
然而,所有的文章都在勸解你,改掉討好型人格。
可回想開頭,你要記住一個觀點-----討好型人格是潛在的不健康的行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礙
那麼如果將不健康的的行為模式去除之後,「更新過」的討好型人格,也有其他的好處:
1.習慣性對自己多次審視,不斷充實壯大自己。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夠從中受益。
2. 當心態成熟穩定,還是會感謝自己。雖然會感覺有時候心累,但對自己能夠做到滿意。
3.淘汰掉不喜歡的交際圈子,把時間和溫柔留給值得的人,在挑選出值得對待的人之後,這種討好型人格更讓人能夠收穫到真正的情感。
所以,努力做到一個更好的討好型人格,真正的發揮出這個性格人特點的長處:努力,真誠,自律。
必定能收穫更好的自己與心態。
也要明確,去除討好型人格里的缺點並不意味著肆無忌憚的說話,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之下做到保護自己。
從今天開始,直面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去除掉這種人格中缺點的部分,相信擁有這種人格的你,一定會從中受益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章可以給你一定的幫助,但我相信你也需要一些書籍的輔助。公眾號「情說成長社」,最近有送心理輔導圖書,關注點開文章可以參與一下。
T
學會說不喜歡,學會說討厭。
多向杠精學習。
多關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唉,我瞎回答的,我自己也是個討好型人格。
有時候其實不是你是討好型人格,而是有些人會把你的客氣當做理所當然,得寸進尺。然後你的臉皮又沒有他厚,他理直氣壯的讓你時時刻刻懷疑自己……所以把臉皮練厚實點吧……慢慢就好了……你首先要接受你自己
謹記兩句話:1.關我屁事(別人的看法與我無關,ta對我的關注只能說明我有價值,那麼我還在意什麼)2.關你屁事(老子做什麼,老子高興!千金難買爺得意!你看不慣個球哦!)只要建立了這樣高傲自大的心態以後,想討好別人都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