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自卑?

歡迎來到《心理讀書》欄目。今天和壹粉們解讀的是《被討厭的勇氣》

豆瓣評分 8.5

人為什麼討厭自己?

為什麼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很可能是你自己故意造成的。

無法接受自己的 「陰暗面」,是因為害怕不被愛。而所謂的自由,就是允許自己被討厭。

阿德勒的心理學,總是如此顛覆「三觀」。

本書作者,是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

他們被阿德勒的獨特思想魅力折服,立志把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呈現給更多人。

那麼,一個人究竟如何做,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01

別再活在過去的痛苦裡了。

人,很容易一直活在過去。

但要想改變自己,首先要斬斷過去的不幸造成的心理枷鎖。

經典弗洛伊德理論「原因論」認為,人的痛苦都是由過去的創傷導致的,過去是我們現在不幸的原因。

但阿德勒則認為,過去的經歷對人影響是必然的。但是否讓它決定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可以自主選擇的。

「過去的經歷並不會決定我們現在的人生,真正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恰恰是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

甚至,有些不幸和痛苦,只是我們為了達到逃避改變的目的,找的借口。

小時候父母傷害了你,長大後你很可能會用各種顯見或隱形的方式來傷害他們。

比如讀他們不喜歡的專業,找他們看不上的人做另一半,做他們看不起不認可的工作。

對他們最大的 「報復」 是,傷害自己。

讓自己過得非常不幸福。

「你看,就是因為你們,我才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種動機,可能深埋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之中。

的確,父母的教養方式極大影響和奠定了我們一生的成長圖景。而且,過去發生的事情絕不是你的錯。但阿德勒在此基礎上堅定強調的是:

人,是可以不受過去支配的。

所有外在的原因,例如環境,原生家庭,個別人物造成的影響,阿德勒通通稱為「外部因果律」

換句話說,「我們只是為了逃避自己目前的狀態,所以才把問題歸咎於他人或者環境。」

想要獲得改變或治癒過去的唯一方法,是讓你的目的變得足夠強烈。

你是否真的想讓自己快樂?

你是否真的想要改變?

如果是的話,無論你的過去多糟糕,過去對你影響多大,都不會成為影響你獲得快樂和成功的決定因素。

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自己有意深陷過去的不幸中,以此逃避改變的心理動機。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02

別再給自己製造缺點了。

「人生一切的煩惱,都可以歸因於人際關係。」

糾結的人際關係是現代社會最沉重的枷鎖。 正是在此之中,人才產生了 「自卑感」。

阿德勒說,強烈討厭自己的人,本來就懷著「我不要喜歡自己」的目的。

許多討厭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人,和外界交流困難。

因為他們潛意識中下了這樣的決心:

我只要不與任何人發生聯繫,就不會受傷了。

我討厭自己,是因為我想討厭我自己?

阿德勒認為,是的。

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定了不要喜歡自己的決心。因為害怕被他人否定,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怕他人的輕視或拒絕。

所以,自己製造和強調自己的缺點。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

「在你討厭我之前,我先討厭自己了。所以你討厭我,就變成了理所應當的,我可以接受的事情。」

你就可以安慰自己,是因為我有這樣的缺點,別人才會不喜歡我。

我身材一般,長得一般。所以你討厭我應該的。

我不會說話,太內向。你討厭我應該的。

我性格強勢,不夠溫柔。你討厭我應該的。

我學歷低,能力差。你討厭我,應該的。

藉由這些 「缺點」,我們就可以逃避各種人際關係。

也許,你真的 「胖」 「性格不好」 「長相一般」 「能力差」。但,絕大部分缺點都是可以改善的。

我們內心深處絕不是因為某一兩個缺點而討厭自己,而是為了逃避 「不改變」,才故意尋找和放大自己不好的地方。

重要的是,你要看破這個目的,才能真正停止自我厭棄。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03

別再抱怨了。

現代社會有個死結 —— 競爭。

每個人都想讓在競爭中勝利,從而給自己設定一些理想目標。如果我們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就會產生自卑感。

自卑不是壞事。只是為了 「追求優越性」。

但阿德勒認為,很多人擁有的並不是健康的自卑,而是自卑情結。

人無法一直忍受自卑。當無法忍受自卑時,一般會有兩種情況:

一是有勇氣改變。通過自律、規劃、或任何可行的方式彌補自己「欠缺的部分」。

另一種是無勇氣改變。陷入自卑情結,以自卑的痛苦感覺作為借口,主觀臆造自卑感,說服自己不去改變。

自卑情結,就是一種把自卑當借口,來束縛自己止步不前的反常感覺。

自卑情結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抱怨。

無止境的抱怨。

我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是因為我性格不夠好,圈子太窄了。

我在公司得不到重用。是因為家裡沒背景,學歷不如別人高,嘴不夠甜。

我婚姻不幸福。是因為我父母的親密模式有問題,我才愛無能。

阿德勒一針見血:

抱著這樣想法的人,其實是由於不願意真正付出努力,來讓自己取得進步的緣故。

要徹底走出自卑情結,一定要重新理解現代競爭。

「追求優越性」,並不等同與超過別人或踩著別人往上走。

如果長期把周圍的人看成是競爭對手,無論如何都要高人一等,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人際關係帶來的煩惱。

而且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失敗者,我們會不自覺長期處於強烈焦慮和不安的心理狀態中。

兩敗俱傷。

阿德勒認為,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比賽,我們要做的不是和別人競爭,而要不斷超越自我。」

從你的自卑情結剝離出來,反而會走得更快。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04

別再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這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被討厭。

哲學巨匠康德將 「不想被人討厭」 的自然慾望稱作傾向性,一種生存本能。

但如果按照這種 「傾向性」 去生活,你會像從斜坡上滾下來的石頭,被「被人喜歡」的慾望裹挾,慢慢成為「討好他人」的精神奴隸。

不斷磨損自己,失去形狀,變成渾圓的球。

直至完全失去 「真正的自我」。

但阿德勒希望人們能克服這種「傾向性」。他決斷的說:

「人的一生,完全沒有必要尋求別人的認可。」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著。所以,一定要有勇氣接受自己被討厭的可能。

其實,我們很容易能分辨,哪些事情是別人期望我們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們自己想做的。

但迎合他人期待,走在他人給我們安排好的道路上,可以感到安心。不用為「該如何生存」感到迷茫。

即使這種選擇是 「不自由的」。我們也會這麼做。

所以,阿德勒說,與其說我們是被他人限制,所以才無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倒不如說,其實我們是害怕被別人討厭,所以選擇了犧牲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權利。

想真正過上想要的生活,就要有 「被討厭的勇氣」。

做到「課題分離」。

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學會不對別人的課題橫加干涉,不瞎評價別人的人生,不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反過來,也不要讓別人對你的人生課題橫加干涉。

別人不喜歡你,那是他的事情,與你無關。

不管是父母的 「我都為你付出那麼多,你還這麼不聽話?」,或是朋友的 「我對你兩勒插刀,你還不跟我穿一條褲子?」,還是伴侶的 「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事,你應該在乎我。」

這些,都是干涉對方課題的回報式思維。

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

別人要怎麼活,那是別人的事情。而你要怎麼活,是你的事情。

你需要做的,是始終看見自己的價值所在。

阿德勒認為,想要真正的幸福人際關係,一定要做到課題分離。

無論我們多麼親近,為了成全彼此完整的自我,都要保持最底線的心理距離。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05

別再找借口不改變了。

人人都想要變得更好。

然而,人又為什麼千方百計製造痛苦和缺點,實現不改變的「目的」呢?

因為,太恐懼了。而生活在恐懼之中,是可怕的。

「我們並不缺乏改變的能力,而是缺乏改變的勇氣。」

阿德勒始終如一地認為,我們人生絕大部分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不是因為過去或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 「不改變」 的決心。

即使有各種不滿,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輕鬆更安心。因為一旦做出改變,你可能難以應對新的生活方式。

「我害怕比現在的生活更糟。」

可怕的是,墮落會成為慣性,讓你永不改變。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有個配角叫老布。他在監獄裡被關押了整整50年。

當監獄長告訴他很快可以緩刑釋放,離開監獄時,老布非但沒有因重獲自由而感到高興,反而茫然無措,精神幾近崩潰。

為了不被假釋,他竟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出獄後,他始終不能適應監獄外的生活。

最終自殺。

這很奇怪嗎?

事實上,很多人都像電影中的老布,得到了身體上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

即使極度不幸福,也不敢邁出哪怕 0.1 步。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開始,你痛恨他們。接著,你適應了他們。時間久了,最終你會發現自己離不開他們。這就是體制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

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擺脫體制化的過程。而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的心牢。

用阿德勒心理學來理解,就是利用所謂的「不幸」,尋找和製造自己的缺點,達到不改變的目的。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限制,束縛,捆綁,禁錮了自己。

要打破這個循環,就要有不懼怕被討厭,選擇改變的勇氣。

就像另一位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的:

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使人進入一種不可能的幸福狀態,而是要幫助他在面對苦難時,具有一種哲學式的耐心和堅定。

人生,更是如此。

活在這個世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因為你只要偽裝自己,去妥協去放棄就好了。

但,明知會被人討厭,還要堅持自己人生道路的人,他們可以直面自己的內心,這是真正讓人獲得幸福的勇氣。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註:本欄目因篇幅原因,不能涵蓋所有,只解讀了書中部分重點內容。文章為個人化解讀。有任何不同意見,都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和討論哦。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