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政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已經過 @丘政 本人允許轉載
很多人做生意,沒帶商業意識去做。
第一,做老闆需要什麼知識結構?第二,做實體生意,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弄清楚客戶需求本質,再打造自己成本控制和做法。
第一,做老闆需要什麼知識結構?
如今各行各業的競爭都日益劇烈,整個社會也早已經歷了物質匱乏的年代,而我們所在的培訓行業,也都是大大小小魚龍混雜,想要走出紅海,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這就要求市場中的玩家打造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
商業經營,先考慮整體框架,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用戶的需求,在這些軟的因素基礎上,再去考慮資金、場地、設備等一些硬的生產要素。按這種邏輯去思考經營問題,才是有成效的。
很多同行都說,老師難找,都是兼職的,全職不願意來。其實老師這種資源是稀缺的,如果他們跟著你做,但是思想態度還是那種純粹乾乾活賣勞動力,上點課,分點錢,那像這種老師是不會留下來的,他給你上完課就走啦,去其他地方一樣上課。哪怕被你忽悠過去做了全職老師,但心態還是兼職老師心態——上課,拿錢,上課,拿錢。那麼,對於這類老師資源,你是等於沒資源的。他可以給你上課,但是他也可以給別人上課,他想離開的話,分分鐘就離開的,到處都有琴行,那他們到處也都可以上課。因此,要拿下老師這塊資源,最重要是通過思想上的深度溝通。搞清楚老師跟琴行走在一塊兒是為了什麼,如果純屬錢的原因,那就散掉算了,老師們會說「我不想繼續待著了,不要錢啦,不是錢的原因」。的確,很多老師確實不是因為錢跟著你的,那除了錢,他們還在乎什麼?是尊重。一種對於老師這個角色應有的尊敬和成就感。比如,總會有那麼一些弔兒郎當的家長,或者是心高氣傲的,有點錢就了不起的那種,動不動就對著老師大聲吆喝,把老師當服務員對待,對於這類家長,我們的做法是,一旦發現就讓他滾蛋。這裡說的是第一點,讓老師得到應有的尊重。
第二點呢?就是我們會直接打電話給那些不練琴的孩子的家長,如果孩子三番五次達不到練琴的規定,我們將採取退費,主動退錢給家長。這樣的行為,我們是真真切切地執行到位的,學生老師都看在眼裡。因為只有保證學生的練琴量和練琴習慣,才更有利於老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只有做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東西,老師們才會真正地感覺到做老師的價值,那樣老師才願意留下來,而錢多錢少就是後話了,不能說不重要,但是不會成為老師最在乎的因素。他們會感覺這樣的地方才像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才願意留下來一起成長。這種老師資源非常重要,那到底從哪裡來呢?從我們的價值觀和商業模式中來。沒有這樣的價值觀和思想,沒有配套的模式機制,你是吸引不到這樣的老師和資源的。好比信用,你不講信用的話,沒人願意跟你做生意,要是你非常講信用,那就算你沒錢也會有人願意幫你。換作老師也一樣,如果他在你這裡不像一位老師,而像一個服務員一樣,天天對著家長低聲下氣、點頭哈腰,那他是不願意繼續留下來的,幾個月下來他就受不了,所以這裡的核心方向是要讓老師在你這裡工作找到做老師的感覺,讓他成為跟他崗位一致,符合期望的角色。
我們的經營模式跟其他琴行不同,篩選式招生,諮詢的時候會反問家長,能不能天天練琴,家是否住附近,還要求至少兩年內不能買琴,必須在琴行練琴,要是沒辦法練琴,那就不招此類學生。當然,這是目前運行的模式,一開始並非如此。
另外,主要的經營項目是鋼琴和吉他。兩個項目有同樣的要求,即天天來琴行練琴,住得遠的,沒法天天練琴的學生一律不接。日常工作的核心是抓好練琴。只有把練琴問題解決,教學才能穩定推進。如果沒有足夠的練習,教學就容易效率低下。這點內容我們目前非常重要的認知和模式,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著「練琴」這個核心去優化,通過練琴去加強學生學琴的進度和持續性。沒有練習量做支撐,學生上課是很煎熬的,逐漸地,上課如同上墳,做過藝術培訓的人都知道,練習對於培訓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因此,我們的目標在於打造一種練琴文化,培養學生練習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繼續支撐我們接下來的課程等教學目標,還有利潤,現金流等財務目標。
上圖
TAG:吉他 | 琴行 | 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