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那個播放器

文|月落烏堤

寫在前面:

本文的起源是和朋友探討現在電腦端和手機端媒體播放的一些問題,延伸出來對過往及現在音樂播放器的一個梳理和概括,文章較長,也可能比較乏味,推薦收藏後閱讀,謹以懷舊的名義,寫一篇紀念及觀望的文字。(文末有福利!)

01

前傳

1979年7月1日,日本,Sony公司推出了一款叫「Walkman」的攜帶型音頻設備,當時他的售價高達499美元(當時匯率),它的出現,讓人們終於可以實現便攜性音樂播放器和隱私性——配耳機插孔,使用時只有自己一個人聽得到——在上市的前兩個月,僅僅在日本市場,就銷售了超過50000萬台,這個數字是Sony公司所預測的10倍。截止到2010年7月23日停止在日本(其他國家正常銷售)的銷售,這一產品及其衍生物在全球的銷量超過2億台,是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微小型電子產品,它的後代,把他趕下神探的iPod,全球銷量也不過1.6億部。

1979年初代Walkman

1998年3,SaeHan Information Systems在德國漢諾威CeBIT展覽會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MP3播放器,1998年5月2日,日本,東京,一家名為 「Akibaoo」的商店正式銷售該產品的32 MB和64 MB型號,價格分別399美元及499美元,它最多只能裝15首大小為4MB左右的.MP3歌曲。為了讓它能賣得更好,SaeHan給它取了一個最接近「Walkman」的名字,MP-Man——MP-Man取意於MP3與Walkman的結合。

Saehan的MPMan F10

2001年10月23日,蘋果電腦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拿著一款叫iPod的播放器,宣布了蘋果公司的復活,喬布斯任命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開發這個項目,魯賓斯坦收購了東芝最新的1.8英寸5GB的小硬碟的專利,並且確定了電池屏幕等重要原件。

另外一位iPod之父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此人在加入蘋果之前已經做著一些MP3播放器的工作,攜帶型數字化播放器被推向了世界,今天,iPod通過7代產品的更替,完成了一統江湖的霸主地位。

第一代iPod

2005年4月27日,荷蘭,阿姆斯特丹,諾基亞舉辦了主題為「See New,Hear New,See New,Hear New,Feel New」的盛大發布會,Nokia Nseries (Nokia N系列)正式向全世界亮相,發布會上,諾基亞推出了N90,N91和N70三個型號的手機,這些是最早基於Series 60系列的全新3G(WCDMA 3G網路)智能手機。稱之為智能手機,是他們首次在手機中集成了PDA辦公軟體,完美支持office系列文檔的查閱和編輯。集成了諾基亞所有的多媒體功能,包括視頻播放:3GP、MPEG-4、RealVideo ;音樂播放:支持音頻格式有AAC+、eAAC+、MIDI tones、AAC、AMR、MIDI、MP3、WAV、RealAudio、True Tones。

諾基亞N70-God Put A Smile Upon Your Face

直到今天,可能全球專門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的硬體,只剩下iPod還在正常銷售,但是對於蘋果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早就不再是其主要利潤來源和重要業務了——畢竟,在蘋果的帶領下,智能手機已然取代了所有的專門播放器硬體,手機,已經變成最好的音樂地理播放器,它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播放音樂的軟體,這個軟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其市場變得無限巨大。

在磁帶、CD和MP3的時代,用戶需要先把所有數據「下載」到本地(購買磁帶、光碟,或是用電腦拷歌),才能聽音樂,而且只能聽預先存儲的那幾首歌;而在智能手機的時代,只要在線就能聽任何音樂。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聽一聽手機里的普通音樂,已經足夠打發或者是消磨無趣的時間,而且更為有趣的是,某些在線音樂軟體給不同碼率的MP3音樂文件標上了所謂「極品音質」、「流暢音質」,來滿足了更多仍對「音質」有所懷舊的用戶。

智能手機從此成為多媒體機音樂播放的重要硬體平台,智能手機的應用軟體,緣起依舊是電腦端再開發。

智能手機時代 每一台手機都是播放器

02

播放器軟體的到來

1992年3月18日,微軟Windows 3.1初代操作系統發布,這一代的操作系統沒有Windows 95出名,功能及應用均沒有太大的提升,隨後被Windows 95代替。

但是,它集成了一個以後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Windows軟體——比令人討厭的IE瀏覽器的時間還要長——這個軟體的名稱叫:Windows Media Player,它是Windows系統上第一個系統集成音頻播放軟體,從這個時候開始,「微機(micro computer)」正式朝著「個人機(peaple computer,PC)」發展,多媒體一詞正式出現在所有的操作系統描述裡面,多媒體支持成為了所有人開發軟體的方向之一。

在後續的Windows版本中,他不斷的拓展著自己的功能,甚至因為與Windows系統的捆綁原因,在之後的時間裡,被韓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及區域聯盟以壟斷的名義處以高額罰款,但微軟至今為止仍沒有放棄Windows Media Player——因為這是微軟到現在為止,唯一成功的個人媒體庫軟體,即便是被捆綁銷售被扣以使用壟斷權力來進行推廣。

微軟在個人數字媒體庫上,輸不起了。

令微軟沒有想到的是,在之後的軟體市場上,Windows Media Player面臨來自全世界的競爭,他們用同樣的路數,企圖佔領個人數字媒體播放這個巨大的媒體庫特徵的市場,哪怕頭破血流,也要拚死一搏。從蘋果的iTunes到谷歌的YouTube,從Winamp到千千靜聽到酷狗音樂到QQ音樂,從Kkbox到BeoPlayer到一眾會員制APP,硬體公司、軟體公司、大公司及無數不知名的小公司都在裡面奮力前行。

今天,我們單純的來看看,「數字音頻播放器(英語:digital audio player, DAP)」的這個市場自從Windows平台可以運行並播放數字音樂到Nokia塞班開啟的智能-半智能手機平台到iPhone開啟的智能手機時代,數字音頻播放器的前世今生。

03

王者新生

1995年9月9日,發明MP3專利的持有人Fraunhofer IIS公司為了在電腦上播放MP3音樂,發布了基於16位(Windows 3.1操作系統)和32位(Windows 95操作系統)的播放器WinPlay3,因為MP3格式的文件體積小這一優勢, WinPlay3成為了Microsoft Windows上播放MP3壓縮音樂的唯一選擇,直到Winamp的出現。

從WinPlay3的命名可以看出來,這個軟體就是針對Windows平台製作開發的MP3的播放器,由於功能單一(沒有人會想到以後各種格式的音頻會出現),缺少大部分高級功能如均衡器、解碼插件,甚至連播放列表都要手工組建,註定WinPlay3隻會在迅猛發展的IT業潮流中很快要被覆滅,被擊毀。

而開發WinPlay3的母公司Fraunhofer IIS宣布自2017年5月13日正式終止MP3相關專利的許可及軟體的授權程序。,意味著以後每個人都可以錄製和傳播MP3格式的音頻文件,同時也意味著沒有支持的MP3文件就有可能會壽終正寢。

WinPlay3播放器

1997年4月21日,伴隨著「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的啟動聲音,Winamp——全稱「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Windows高級多媒體產品)第一個版本在Windows上線,開發Winamp的公司叫Nullsoft,而這句軟體啟動音,成為了無數後來者啟動時的標配,它最成功的模仿者的啟動音叫「hello,酷狗」。

Winamp的出現,將PC機真正的帶入到多媒體時代,在哪個磁帶、CD滿天飛,DVD/VCD才開始普及的時代,在廣闊的互聯網世界裡,Winamp攻城略地,很快成為了世界第一的獨立音樂播放軟體。在當時,所有在銷售的MP3光碟中,都在根目錄保存著Winamp軟體——即將Winamp軟體與MP3文件一起刻錄到光碟上, Winamp從一開始就佔領了Windows MP3的播放夢想,甚至一度成為電腦最初的MP3最佳搭檔。

Winamp是共享軟體,所有人均可下載使用,不需要註冊或者另外支付費用,並且在後續的版本中集成了EQ均衡器,播放列表,插件,更換皮膚,AVS,媒體庫等等功能。

Winamp可能是所有軟體的一個例外,他使用人數最多的版本,不是後續開發的版本,而是2002年8月21日發布的Winamp 2.81版本,這個版本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新不如舊」。

同時,Winamp也第一個完美詮釋了,嫁入豪門要麼風光無限好,要麼就是「悲慘世界」。一個原本可以成為全球第一個iTunes的平台級產品,在被AOL(AOL也被譽為「品牌墳場」)收購後貿然收取費用,而被逐步遺棄。

1999年6月,Nullsoft被美國電信巨頭AOL以8000萬-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為AOL旗下子公司。由於Nullsoft是與另外一個公司被打包收購,在收購後的整合過程中,發生了難以逾越的鴻溝,導致了在管理上的接二連三的出錯,最重要的是Winamp錯過了變革音樂產業的機遇,AOL本可以成為今天的Spotify、Pandora。2000年前後AOL坐擁最好的渠道和軟體資源:有最好的播放軟體Winamp,有內容庫,還有廣播服務,該有的都有——除了一款像iPod那樣的硬體——然而最終還是錯過了數字音樂革命。

2000年,看準市場動態的Palihapitiya和McIntyre擬定了一份音樂訂閱服務計劃,但該計劃直到2003年才獲得批准,這時距離市場先行者Rhapsody推出音樂訂閱服務已晚了兩年之久。而音樂訂閱服務的大玩家蘋果,憑藉2001年iPod的上市,賺的盆滿缽滿,到了2003年,蘋果已經銷售了100萬台iPod,並已配套推出iTunes音樂商店。

AOL在2003年後知後覺地推出MusicNet,但為時已晚。無數業內人士感嘆,如果Winamp和Spinner能更好協作,如果AOL早點拍板,數字音樂的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番模樣。

2004年1月,弗蘭克爾辭職,同年AOL徹底關掉了Nullsoft。

2010年,AOL將它帶到了時下興起的安卓手機平台,2011年,發布了Mac版本,但為時已晚。

2013年12月20日,Winamp關閉服務,一個時代的終結。

2014年1月,AOL宣布將Winamp連同SHOUTcast以5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的價格賣給比利時在線電台公司Radionomy。

2016年10月26日,發布現行最後一個版本,winamp5.8,版本號為3653。

王者,就此落幕。

不過還好,筆者的系統中依舊安裝著它,用它來播放筆者硬碟中的幾百首老舊的MP3歌曲,而不是Winamp,嗯,筆者已經老了!

Winamp 新不了情

04

再續傳奇

2002年8月,Winamp 3發布,因企業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這一版本完全違背了「小巧易用、功能專業」的宗旨,開始向多用途方向發展,資源佔用大增,成為了Winamp的滑鐵盧。

同年,一個專門為Winamp寫插件的工程師——Peter Pawlowski——因不滿Winamp升級為3.x後2.8x插件架構的支持,Peter Pawlowski決定在Winamp之外重新主導開發了一個播放器,這個播放器至今沒有一個官方名稱,現在他統一的名稱,源自於工程師在開發的時候一個臨時名稱——Foobar——一個計算機編程中通用的變數片語合。今天,大多數人叫他Foobar 2000,之後發展為Windows平台上頂級播放器軟體之一。

foobar2000繼承了Winamp開闢的插件(Plug-ins)、換膚(Skin)模式,現在支持的插件高達1200種之多。

作為一款神一般存在的音樂播放器,Foobar2000自然有其引以為傲的地方:

Foobar2000支持WASAPI、ASIO等獨佔型介面,可以保證音樂播放不會被干擾;

Foobar2000可以支持規格遠超CD音質的高清音頻,或者DSD音頻;

Foobar2000沒有多餘的內容來打擾一個專註於音樂的靈魂,全面支持MP3、M4A、FLAC、MusePack、WavPack、Ogg Vorbis、Opus等各種目前主流的音樂格式,可以配置DSP、音樂庫、合成器、流派、風格、搜索、皮膚等等,音樂和專輯信息顯示功能。

2016年5月,Foobar2000同步登陸iOS及Android平台,開啟了智能手機平台化之旅;

2018年3月,Foobar2000上架Win10商店,朝著主流方向發展。

今天,Foobar依舊是獨立音樂播放器方面的傳奇。

Foobar2000 終身美麗

05

割據中原

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算上一個地地道道的跟隨者,在音樂播放軟體上,也是一樣。

中國數字音樂發展簡圖

2002年,上海,一個叫鄭南嶺的工程師,他在給Winamp做漢化的工作,畢竟英文版的Winamp在2002年前後的時間裡,還是音樂播放器的王者,但是無論怎麼努力,漢化支持總是無法令人滿意。於是,他用nanling的昵稱,發布了一款叫做「MP3隨身聽」的軟體,出於自己對音樂的愛好及對陳慧嫻《千千闕歌》的喜歡,將名字改為「千千靜聽」,一個經典播放器橫空出世。

完全免費——針對已經被AOL收購了的Winamp的pro收費模式;

佔用空間小——千千靜聽使用了虛擬內存技術,可以將大部分運行數據暫存在電腦硬碟上,使其成為佔用內存資源最小的音樂播放器;

中文界面——無需看糟點多多的Winamp的漢化版本;

顯示歌詞——對於歌詞顯示有特殊要求的國內用戶。

這些特點牢牢地抓住了最初的用戶用戶,千千靜聽也因此打敗了當時的傳統播放器巨頭Winamp,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迅速成為了音樂播放器領域的新霸主。

可惜,鄭南嶺沒有能堅持下去,可能是資金方面的原因,鄭南嶺連同他的千千靜聽,在2006年嫁入豪門——百度。

在收購協議正式出來之前,千千靜聽的出售遭到了國內用戶的集體反對,但是於事無補。在嫁入豪門的協議期三年結束後,鄭南嶺離職,並從此消失。千千靜聽也被雪藏,直到2015年12月,人們才重新在互聯網上聽到「千千」這兩個字。

2015年12月3日,百度宣布旗下的百度音樂將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打通音樂產業鏈上下游,表示要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聯網音樂機構」,合併後百度音樂的品牌和服務保持不變。其實就是說百度「拋棄」了百度音樂,把它「轉交」給了太合音樂集團。

2018年6月19日,太合音樂宣布,將百度音樂改名為「千千音樂」,千千音樂還能重塑千千靜聽的偉業么?沒有人知道。

千千靜聽,失去了音樂發展最好的十年,已經錯過了智能手機時代,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時間不只是生命,重要的是——時間他還要命。

直到今天,千千靜聽的最後一個發行版本停留在5.52,已經無法聯網,僅僅是作為單機播放器存在了,它的手機端還停留在塞班S60系統下。

千千靜聽 如果你知我苦衷

2004年4月,酷狗音樂上線,如果千千靜聽沒有倒下,酷狗會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如果酷狗沒有投靠騰訊,獲得騰訊的流量支持,酷狗會不會有今天?我們無從得知。

2016年1月15日,酷狗酷我與QQ音樂簽署相互轉授權協議。

酷狗的架構分析

2005年8月,由前百度首席架構師——雷鳴和從斯坦福MBA畢業歸國的懷奇共同創建了酷我音樂盒。

2015年3月13日,酷我跟酷狗合併,拉上三家版權公司,打造亞洲最大的音樂集團」,即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原「海洋音樂」,「CMC」)。

2016年7月15日,騰訊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中國音樂集團(CMC)進行合併;

2017年1月24日,新的音樂集團正式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06

塞班榮光

說起智能手機,不得不說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在iPhone和Android未出現之前,塞班是世界上唯一的智能手機操作平台,其前後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才切入到手機市場,並由諾基亞將其送入到帝王之尊的位置,然而,成也塞班,敗也塞班,隨著諾基亞的倒下,塞班也只是手機發展市場的一抹榮光。

1980年David Potter成立Psion公司;

1998年在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Psion的共同合作下成立塞班公司;

1999年塞班公司推出Symbian OS v5.x操作系統;

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於Symbian系統手機:愛立信R380正式出售。

2008年12月2日,塞班公司被諾基亞收購;

2009年LG、索尼愛立信等各大廠商紛紛宣布退出塞班平台,轉而投入新系統(實際上就是Android系統)領域;

2011年12月21日,諾基亞官方宣布放棄塞班(Symbian)品牌,轉而使用Windows移動系統;

2013年1月24日,諾基亞宣布,今後將不再發布塞班系統的手機,意味著塞班這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在長達14年的歷史之後,終於迎來了謝幕;

2014年1月1日,諾基亞正式停止了Nokia Store應用商店內對塞班應用的更新,也禁止開發人員發布新應用。

塞班標誌

最先進入塞班系統的多媒體音樂播放器,叫「千千靜聽」,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千千靜聽,在諾基亞S40,S60手機泛濫的那個時代,手機聽音樂已經漸漸的成為主流,諾基亞 5300音樂手機時代的來臨,開啟街機模式。5300作為一款音樂手機,在音質上表現十分的出色,支持 MP3 格式,並配有專用音樂鍵可播放/暫停、快進或快退,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

千千靜聽成為了第一個完美支持塞班系統的音樂軟體,隨後才有酷狗、酷我、QQ音樂、天天動聽的加入,在那個手機可玩性不高的時代,諾基亞手機帶來了MP3一樣的高性能音樂體驗,以往數據顯示,千千靜聽的裝機量一度超過了70%,直到後來的天天動聽出現。

天天動聽成立於2007年年底,第一個塞班版本於同年上線,是由王智罡、黃曉傑等人聯合打造的一款音樂播放器軟體,當時的天天動聽還是一個創業項目,在命名的產品理念上,這款手機端的音樂播放器參考了當時已經在PC端大獲成功的千千靜聽。這就導致當年一度有用戶誤認為兩款軟體是一家公司的產品。

天天動聽當時推出的歌詞顯示、豐富的EQ均衡器設置以及大量皮膚都深受好評,正是靠著這些產品優勢,天天動聽才能迅速積累大批塞班用戶。後來安卓和iOS系統崛起,天天動聽順勢而為,開始向兩大系統平台擴張,它被稱為「塞班必備」,各大軟體平台音樂類應用排名長居第一!

2009年用戶量突破1000萬;2011年用戶量突破5000萬;2012年用戶量突破1億;2013年6月份,用戶量突破2個億;2014年5月,更是突破3.8億。看似一路高歌的背後,危機也悄然而至。

天天動聽發展簡史

2012年,在線音樂服務開始進一步走向成熟,標誌之一就是版權之爭愈演愈烈,為了能在版權大戰中站穩腳跟,天天動聽需要大量資金和流量扶持,2012年10月,阿里巴巴正式投資天天動聽,次年被阿里收購。

從輝煌到被收購,從獨立運營到融入大家庭,從被瘋狂追隨到遭遇吐槽,作為「曾經移動端最經典的音樂播放器產品」,天天動聽的「覆滅」讓人感嘆,當一款產品成了資本手中的玩物,大概就離死亡不遠了,即便這個產品曾經擁有3億用戶。2013年被阿里收購,2016年4月15日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天天動聽壽終正寢。

天天動聽被阿里抹得一乾二淨,似乎它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出現,曾經和千千靜聽一起撐起的塞班系統音樂軟體的輝煌,早已成為過眼雲煙。

天天動聽 塞班播放器最後的榮光

07

版權之壓

2010年5月7日,奉佑生、許琳共同出資成立了彩雲在線。

2010年5月11日,北京多米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他們的產品,在2009年即已經上市,軟體名稱叫:多米音樂。

2011年9月,多米音樂拿到A8音樂1900萬A輪融資。在其後來的新三板掛牌公告中還發現,這一次公司增值的時候,還引入了股東黃勃。

2014年6月, A8音樂還領投了多米音樂C輪融資,以1.79億港元入股。

2015年12月,奉佑生、許琳分別將其持有公司的 585萬元、459萬元註冊資本轉讓給了快通聯,變更後兩位創始人已不再持有彩雲在線股份,徹底退出。而奉佑生早在2014年就在多米音樂內部孵化出了第一個音頻直播產品「蜜live」,2015年3月,項目脫離多米,奉佑生帶領團隊開發映客,5月映客上線。

2016年4月,公司更名為為北京多米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後便最為國內音樂第一股成功掛牌新三板。

多米股權結構圖

多米音樂在新三板披露的財報,多米音樂已經連續多年深受虧損之苦,還處於主營收入逐漸減少、虧損規模繼續擴大的狀態。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多米音樂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243.37萬元及2607.5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399.95萬元和-5766.74萬元。

由奉佑生創立,背靠華誼、光線這樣的文娛大佬,成為國內音樂第一股,又曾手持映客14.59%的股份,手握這麼多張好牌,多米這家音樂集團為何走到了今天這步田地?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音樂版權?還是戰略失誤?

多米音樂融資歷史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相關政策,推動版權規範以及版權互授,大的平台在大打版權戰,而很多沒有靠山的在線音樂產品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2018年1月18日,花150萬元,收購了一家名叫湖南飛陽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公司,這家公司經營範圍就包括網路視頻服務、網路表演經營、演出經紀等。

實際上,2017年上半年,多米音樂線下音樂演藝業務收入已經大於音樂平台業務收入了。上半年863萬元的收入中,演唱會票務銷售收入貢獻了522.73 萬元,主要為演唱會票務銷售收入,2017年上半年共舉辦12場演唱會。這部分收入的佔比,逐漸改善了多米的盈利能力,但其2017年上半年仍然是虧損狀態。財報顯示,主要是因為營業總成本為較上年同期增加 372.59 萬,主營業務成本較上年同期增加 919.54 萬。而多米音樂平台增值服務收入僅為340.32 萬元。

2018年2月, 「國內音樂第一股」的多米音樂,在新三板掛牌500多天之後,發布公告申請終止掛牌,除了留下超億元的虧損外,還剩下不到400萬的用戶。

2018年2月28日,多米音樂宣布終止相關業務運營,伺服器將下架,無限期停止音樂服務。

多米成為第一個倒在版權重壓之下的玩家,從此,無論手機還是電腦,都不再提供服務。

08

巨頭遊戲

互聯網音樂用戶界有一個鄙視鏈:

用蝦米的瞧不起用網易的,用網易的瞧不起用百度的,用百度的瞧不起用酷狗的,用酷狗的瞧不起用酷我的,然後大家一起瞧不起QQ音樂。

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已經形成由五個層面組成的價值鏈:

(1)內容提供商:包括擁有版權的音樂公司、從唱片公司購買了版權的音樂製作公司、音樂個人(包括專業詞曲作者、音樂表演者和音樂愛好者),這是整個行業最重要的玩家,他們手握版權優勢,有國際性的組織,有各個國家的法律保護。

(2)版權服務商:負責音樂版權內容管理的服務企業,絕大多數以代理的名義出現。

(3)服務提供商:各大音樂在線平台,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在版權重壓之下,也正在朝自製內容方面探索。

(4)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聯合各大平台推出流量卡或者流量套餐,是移動互聯網管道的核心。

(5)用戶&消費者,C端,利潤來源。

在線音樂價值鏈示意圖

C端收費難,B端版權要花錢,支出大於收入,自造血能力不足,沒有足夠的資本難以為繼。隨著百度放棄百度音樂,戰略投資網易雲音樂,智能手機播放器之爭,進入到三國爭霸的巨頭遊戲之中。

1、百度娛樂之痛

2002年6月,百度旗下音樂搜索頻道百度MP3搜索上線,開啟了國內音樂免費的大門。用戶通過MP3搜索服務開始接觸搜索引擎,成為百度公司開闢市場的利器,一度被外界認為給百度公司帶來了三分之一的流量。

而彼時的百度,依託搜索入口的巨大流量,在內容分發方面正需要一款殺手級的應用軟體,他們看上了鄭南嶺一人獨立支撐又難以壯大的千千靜聽。

2006年7月,百度收購千千靜聽,這是百度正式進軍數字音樂的起點,同年底百度MP3音樂盒上線,此後,百度音樂播放器與千千靜聽播放器一起共存了數年時間。當時的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也才成立不久,蝦米網還未上線,天天動聽還沒發布成立。

2006年,包括環球、華納、EMI在內的七家知名唱片公司以百度公司提供的MP3搜索下載服務侵犯其信息網路傳播權為由,將百度公司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並要求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73萬。同年11月17日法院一審判決,因七大唱片公司指控百度侵犯權的主張缺乏法律依據,駁回了他們的訴訟請求。

僅從時間節點來看,百度布局數字音樂的時間還是非常早的,可惜布局早,卻沒玩好。

2007年開始,音樂全面轉向「免費」。其中包括正版化的免費。包括曾經的付費下載旗幟「巨鯨」都在與谷歌合作,開始提供免費下載,而新浪樂庫上線,代表音樂的免費趨勢無可阻擋。

在搜索引擎帶來的巨大流量情況下,百度於2006年7月,全資收購了千千靜聽,直至2007年艾瑞的一份報告顯示,百度公司仍佔據音樂搜索市場92.8%的份額,穩居市場第一,而在2009年正望諮詢的一份報告中,百度的市場份額減少到45%,但是依舊有絕對優勢。

2011年7月20日,百度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環球(Universal Music Group)和華納(Warner Music Group Corp)達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這三家唱片公司授權百度在網路上提供三家公司版權音樂的在線收聽和下載服務,意味著2002年MP3搜索上線後一直保持強硬態度的百度終於向版權方低頭。時任百度首席財務官李昕晢(Jennifer Li)在聲明中說:「百度一直在努力向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2011年6月,百度旗下音樂平台ting 正式上線,隨後改名為百度音樂,百度正式成立多媒體事業群。

2013年7月,百度音樂旗下PC客戶端「千千靜聽」正式進行品牌切換,更名為百度音樂PC端,千千靜聽這個品牌正式被雪藏,百度進入自己的音樂模式。

2015年12月,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二者宣布將共同建立一個互聯網音樂機構。

2018年6月,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百度音樂正式進行品牌升級,百度音樂將變身為「千千音樂」,同時啟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千千靜聽與百度音樂徹底被百度拋棄!

2018年10月12日,百度宣布戰略領投網易雲音樂B輪融資,跟投方包括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Atlantic)、博裕資本等。作為戰略投資方,百度將與網易雲音樂在內容、流量、版權等多維度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百度音樂之心並沒有死。

網易雲音樂,2013年4月23日正式發布,產品完美覆蓋iPhone、Android、Web、PC、iPad、WP8、Mac、Win10UWP、Linux九大平台客戶端,對於僅上線4年就獲得4億用戶的網易雲音樂,其月活躍留存用戶以35.6%超過了QQ用戶30.4%的留存率。雖然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與QQ音樂相比處於劣勢地位,但是其產品形態獲得用戶好感,發展態勢迅猛,上線僅三年就在商業化嘗試上有很大突破。作為網易月活最大的APP,雖然其收入遠比不上網易遊戲和電商,但是丁磊表示仍要加大對網易雲音樂的投入規模。

在流量越來越貴的今天,網易雲音樂有了百度這個入口,將更有底氣與騰訊音樂一戰。

2、阿里的電商基因玩不好娛樂

2006年,幾個從阿里辭職的員工,創建了蝦米網,創始人王皓——阿里系統分析師;王小瑋——阿里巴巴中文站原運營經理;陳恩衛——技術總監;吳軼群——原中文站開發工程師。

首先,蝦米有用戶基礎,是基於其良好的軟體應用結構。

蝦米軟體應用結構 圖片來源網路

其次,蝦米有阿里的基因,這些促成了2013年1月15日,阿里巴巴全資收購蝦米音樂,阿里巴巴的文娛夢,自此開始。隨後,阿里巴巴收購天天動聽,組建阿里音樂,蝦米是在線付費音樂中的先行者(國內範圍,除了APP STORE之外),那麼蝦米很有可能在淘寶系的規劃和推動下,打造成國內的在線音樂商店,雖然目前蝦米網的付費用戶比例非常低,但手握支付寶在這一全球性支付平台,淘寶可發揮支付上的優勢,打造國內付費音樂的第一平台(這個要根據投入的資源和產品的規劃等)。根據國內互聯網發展和版權保護的規範化,付費是遲早的事,最多五年,付費音樂購買模式將成為主流,免費模式將走到盡頭;

2015年7月15日阿里音樂集團成立,全面整合蝦米、天天動聽等阿里所有音樂業務,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

2016年4月15日,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蝦米音樂走專業音樂人路線,天天動聽主打大眾用戶,同時平台還聚集了幾個重要角色:藝人、粉絲和商家。

2016年10月1日,天天動聽停止服務,天天動聽就這樣被抹去,沒有留下任何一絲痕迹。

天天動聽停止服務

2016年12月,上線僅8個月的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APP內的音樂服務,轉做阿里音樂旗下粉絲明星娛樂交互平台。

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

隨著天天動聽的關停,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阿里的音樂路正式歸於蝦米音樂和阿里星球兩個數量級應用,阿里在做減法的同時,後面的文娛之路怎麼走,沒有人知道。

3、騰訊,社交帝國的大娛樂集團

2005年2月2日,QQ音樂上線,騰訊忍不住進入音樂領域,在自己技術不行的情況下,依靠社交的流量,開始了自己在音樂播放器市場上的抄襲之路,他最先的抄襲對象是2004年上線的酷狗音樂,酷狗方面,公開指責其競爭對手騰訊旗下QQ音樂「抄襲」,並指責其「競爭手段低劣,毫無創新」。直至2014年QQ音樂市場所佔份額幾乎和酷狗持平,在所有的抄襲戰中,騰訊一直是最後的大贏家。

圖片來源 網路

事實上,騰訊對於潛在競爭者的策略向來都是三步曲:抄襲、打擊、封殺。

社交屬性,永遠是騰訊之所以能抄贏所有創業項目的基礎,QQ音樂(甚至所有騰訊的產品,感興趣可以數一數騰訊QQ面板的圖標)成立之初,騰訊即給了它巨大的流量支持,每次登上QQ(筆者QQ是2000年前後申請的,Q齡18年以上),QQ頭像後面有個音樂符(??)的符號,還顯示了對方(或自己)現在在聽什麼歌。後來才發現,QQ客戶端的聊天列表界面下方有個顯而易見的小圖標,就是QQ音樂的圖標,十幾年了一直都是這個主題顏色,每次看見都感覺很親切,顯然,這個地方就是當年QQ音樂的入口——一個強大的社交流量入口。

2008年7月22日,騰訊上線QQ音樂VIP服務,之後改名為綠鑽會員,截止到騰訊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綠鑽會員現在有1.2億用戶。

2015年09月11日,QQ音樂宣布日活躍用戶突破一億,並透露,截止目前,QQ音樂覆蓋8億用戶群,平台正版曲庫超過1500萬。

2016年01月15日,酷狗酷我與QQ音樂簽署相互轉授權協議。

2016年07月15日,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簡稱「CMC」)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已達成共識對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併。騰訊將把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CMC進行合併, 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成為新的音樂集團的大股東,並支持新音樂集團上市。CMC旗下擁有酷狗、酷我、海洋、彩虹、源泉等公司,主要業務包含數字音樂播放器、音樂直播秀場、版權轉授權、廣告、遊戲聯運及其他音樂衍生業務。

2018年9月7日,騰訊音樂集團在美國遞交招股說明書,正式申請赴美上市,而騰訊音樂的最大問題是,用戶平均ARPU較低,以及付費比例低,付費用戶的ARPU也較低,中短期看,社交娛樂都會是騰訊音樂的增長核心,產業鏈下游會是增長和發展的核心。

09

未來在那,未來會來

截止到2018 年 6 月30日,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 5.55 億,較去年末增加 673 萬,佔網民總體的 69.2%。手機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 5.23 億,較去年末增加 1150 萬,占手機網民的 66.4%。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用戶規模逐漸飽和,市場格局穩定。音樂產業鏈中內容提供、內容服務和支撐服務幾個部分均有較大企業的支持,在內容提供方不斷創造優質內容的情況下,音樂產業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

在騰訊整合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阿里整合蝦米音樂、阿里星球;百度戰略投資網易雲音樂;百度音樂併入太合音樂改名千千音樂之後,在線音樂播放器基本格局已定,各平台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的戰略布局也密不可分。

1、後版權時代

隨著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的快速發展,各音樂平台競相爭奪音樂版權,並加大音樂版權的購買。2018年春節前夕,版權大戰似乎有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在國家版權局的指導下,2018年2月9日,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合作。2018年3月6日,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合作。隨後,國家版權局官微推送消息表示,騰訊音樂與網易雲就網路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事項,相互授權旗下所有音樂作品總數量的99%以上,同時積極向其他網路音樂平台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而真正致命的,可能就是那剩下的1%。

2018年4月5日上午,騰訊科技發布了一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聲明 呼籲行業維護數字音樂版權環境》的文章,復盤了網易雲音樂違反協議銷售周杰倫歌曲事件:

「由於網易雲音樂在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與騰訊音樂就杰威爾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期間屢次發生侵權及超出授權範圍使用行為,因此2018年3月31日網易雲版權轉授權到期後,作為版權代理方騰訊音樂與傑威爾達成共識之後,本著尊重及維護數字音樂正版化原則,暫停與網易雲音樂的轉授權合作洽談,並要求網易雲作出整改後,才會恢復轉授權洽談。對於其他正規平台,騰訊音樂將繼續開展廣泛授權合作。」

同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表聲明稱,暫停與網易雲音樂的轉授權合作洽談。

而網易雲音樂被騰訊卡版權脖子的正是那1%,可見,各大音樂客戶端並不能做到100%授權。細心的用戶在各播放器的使用中會發現,在網易雲音樂播放器上,很多用戶表示「為什麼很多歌還是灰的?」;蝦米音樂上也有很多歌不能聽,而QQ音樂也仍然有些音樂沒有原唱版本。如果想要聽到灰色曲目,可能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來購買才能聽到,音樂平台仍保留一部分熱門曲庫的獨家版權,這個轉授版權的措施對於核心用戶的影響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版權成為了各大音樂平台最後的護城河,互授版權始終解決不了獨家代理之類的問題,保留獨家版權,可能也是最後核心競爭力的一個市場體現。

2、付費狀況

綜合在線音樂發展情況而言,付費音樂會是將來發展的趨勢,中國移動音樂用戶的付費習慣已逐漸養成。收聽高品質/獨家內容則是用戶付費的主要動力。可見用戶對音樂內容品質的需求正逐漸提升,音樂成為用戶精神追求的手段之一。培養,收集高品質的音樂內容及音樂衍生品,精準推薦給有需求的用戶,將成為有效的盈利模式。同時付費用戶的年齡段集中在新中產年齡段,且學歷相對較高。

在線音樂付費群體

騰訊音樂集團招股說明書表述:在線音樂業務付費人數從 2016Q3的1220萬人增長到2018Q2的2330萬人,付費率從2016Q3的2.1%提高到2018Q2的3.60%,雖遠低於Spotify這一國外音樂流媒體巨頭43%的付費率,但勝在基數大、速度快。移動社交娛樂付費人數從2016Q3的290萬增長到2018Q2的950萬,付費率從2016Q3的2%提高到2018Q2的4.2%,同時綠鑽會員突破1.2億。

網易雲音樂方面,根據艾瑞諮詢發布《2018年中國數字音樂消費研究報告》,2017年全網上線的這20張數字專輯中,網易雲音樂共取得13張專輯銷量第一的成績。在2017年網易雲音樂平台數字專輯銷售額同比增長162%。

圖片來源 艾瑞諮詢

3、社交及營銷

社交功能方面,騰訊系是由巨大優勢的,但又各具特色:網易雲南音樂以音樂熱評為主; QQ音樂比較突出的是音樂播放彈幕;酷狗音樂在直播社交上有較大布局,圍觀人數較多;而蝦米音樂以個性化音樂趴間為主,很多音樂用戶進入各個感興趣的趴間一起聊天聽歌。

營銷方面,各家競爭依舊火熱,特徵也比較突出:

三個平台2017年營銷情況

4、滲透率及使用頻率

騰訊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騰訊音樂市場佔有率超過60%;版權總量是第二名的近3倍,2017年下載量和試聽量是第二名的4倍以上。騰訊音樂旗下的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的活躍用戶之和是第二名(網易雲音樂)的5倍多。在2017年的在線音樂App滲透率排名中,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排名前三。

騰訊系佔領絕對優勢,但是不能忽略阿里、百度+網易在這方面的追趕,阿里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下掉天天動聽這個曾經用戶高達3.8億的APP來主推阿里星球,不惜將音樂從阿里星球剝離來支持蝦米;百度把自己的親兒子百度音樂連同千千動聽打包賣給太合音樂,自己做戰略投資給網易雲音樂,加上丁磊的整個網易對網易雲音樂的支持,未來的市場,也未可知。

10

寫在後面

如今各大平台的用戶群已經基本穩定,因為版權流失到其他平台的比例越來越低。如何做好內容製作,做好內容分發,儘力避開版權問題,是將來各家爭奪的重點。內容出版、原創內容以及和消費者緊密接觸,也是鞏固和維繫現在客戶群體的重要手段。

將來的音樂播放軟體,依舊會在巨頭中間產生,大眾消費永遠比小眾市場來得大,來得實際。付費購買及廣告、自製內容贊助、活動贊助等會成為各大平台內容分發和盈利的重心。

好音質,好軟體,會在哪裡?一切交給時間,和這些唯利是圖的運營商吧。情懷被資本綁架,最後販賣的,都是大路貨,懷舊,也是對情懷的一種還原吧!

參考:

1、《2017年度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2、《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洞察報告》

3、2018年9月7日《騰訊音樂集團招股說明書》

4、《競品分析:網易雲音樂 VS QQ音樂》

5、部分數據為公開信息整理而得,如有侵權請聯繫筆者處理,如有引用請注意核對信息

6、本文所涉及的報告及文章,已上傳知識星球,如有需要請聯繫後台處理

7、文末福利,送給那些一直在追求最佳音樂體驗、懷舊的人:Winamp最新版原版、千千靜聽最終版原版、Foobar2000最新版原版下載地址:pan.baidu.com/s/1xoAV32

(完)


推薦閱讀:

TAG:播放器 | 音樂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