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討好型人格沒有朋友?


前不久剛想通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從本質上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都是建立在利益互動的基礎上的,這裡的利益並不是物質層面狹義的利益,而是包含了所有讓人感到有益的事物,情感,心理需求,等等,所以,別人喜不喜歡你,要看你能帶個給別人多少這種「好處」。

討好型人格,首先是慣性的自我攻擊,進而發展成對己方的攻擊,利他損己,真正成了討好型人的朋友的人,都會被這個討好別人的人,拿去供養他去討好的對象,所以成為討好人的朋友,在利益上是損失的。但如果成為討好人的對手呢?就會不斷的被討好。一損一得,你說別人會怎麼選?

你說你不會犧牲自己的朋友去討好別人?那是你還不了解你自己,而且你們的關係還沒近到被你當成「己方」


準確的說沒有討好型人格。

「討好」是我們對自己行為的一個評判,比如一個人總是想著「他人的需要為先,自己的行為以他人和環境為重,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和感受」,久而久之,讓我們覺得自己在討好別人,所以說自己是一個討好的人。

之所以說是討好,簡單理解就是"自己只有按照對方想要的樣子行動,才能討得別人對自己的一點好"。

如此卑微的心態,自然很難建立平等關係的友誼。「討「的只有施捨與授予,很難有平等相處的條件。

不僅如此,換位思考,你和一個不表達自己需要和感受的人在一起,你會覺得他不展示真實的自己,他在防禦,那麼,你自然也會對他有所保留,保持距離。

發現了嗎?不真實的人會讓別人覺得他有所隱瞞。

討好別人的人,不一定真的都是沒有朋友。除了「討好」所帶來關係失衡等原因之外,也許更多的自己的心理投射,即:因為自己對他人不真實,不敢向他人透露心聲,所以覺得沒有知心人,進一步覺得他人都不是自己的朋友,把這種思想投射在別人身上,覺得別人也不把自己當朋友。


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愛自己取悅自己,別人怎麼可能愛你


自己就是這種人格,沒有朋友。

平等互利大概是交朋友的前提。然而,討好型人格有幾個問題:泛濫的同情心讓自己的付出貶值;過分的與人為善讓自己的面目模糊;小心翼翼與人交往又搞得自己很累,無力維繫已有的關係。這樣一來,沒有朋友也不奇怪了。


謝邀

在我看來這分三種情況。

  1. 我對你好是希望你也這麼對我而不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牛逼。
  2. 做的事情不對,例如拍馬屁拍到馬腿上。
  3. 無目的的盲目行為。

第一種情況或許算是比較常見的,這種人或許不善於表達自己,就企圖通過這種交換行為換來同等的待遇,然而實際上重視平等的人並不多,只會讓人覺得TA很好用

第二種情況就是腦補過度遭人嫌棄了,討好面具的核心依舊是求愛,但很多時候無法正確的代入客體立場,就好比……很多時候你穿秋褲都不是你覺得冷,而是你媽覺得你冷。

面對父母被暴擊鎮壓就算了,勢均力敵或者同一階層的人這麼做就會感覺到這個行為過界了,有被侵犯個人權利的趕腳,自然容易破壞友情。

第三種情況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很常見,在不尊重人權的年代……

以前的位下者卑是一個階層或者客觀事實,而現在的位下者卑是在心理層面內化了,無目的的討好別人是認為討好別人才能相處,不受傷害,是一種習慣行為,難以想像TA們經歷了什麼……心疼三分鐘。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 | 人格 | 討好型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