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真正「高情商」的人,究竟是怎樣的?

我小時候,常常困擾於別人說自己情商低。比如不會說話,不懂察言觀色,太情緒化。

當我對人的心理有了更深的體察,我不再用這個詞形容他人和自己,也不再為之困擾。我明白,情商,終究只是一件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

前段時間,我們專訪了蔡康永,問了他 10 道「刁鑽」的人生難題。只為了求證:真正「高情商」的人,究竟是怎樣的?

而他問我:

你把自己當人看嗎?

你允許你的悲傷、痛苦、羞恥、愧疚、嫉妒、憤怒、空虛存在嗎?

NO.1

Q:一句話形容你認為的高情商。

A:不要為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

我最早意識到情商這件事很重要,是在讀佛學有關的書時。

我發現佛學很多在檢查:自我到底是什麼?那時候我發現,情商原來是一個研究自我的學問。這非常迷人,因為永無止境。

我不認為天底下有一直高情商的人在,因為人的情商是波動的。所以今天見到的高情商,明天就不一定是高情商。

就廣泛意義而言,我認識的人裡面我覺得最高情商的人,是電影導演 —— 李安。

作為導演,他要應付異常繁雜的事情,他還要理解每個人的情緒以及自己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把電影給拍出來。

我覺得這個人,情商真的高。

那我的情商有多高呢?

我只能給今天此刻自己的情商打分。因為我下一分鐘情商就不一樣了。

我給自己這一刻的情商打 70 分。因為我自己感覺平穩、平靜,也享受到了此刻的快樂,所以是及格以上。

NO.2

Q:高情商的人,怎麼面對他人的負面評價?

A:對不值得反應的人,我就不反應了。

面對別人的負面評價和指責,我還是一樣得採取「精明」的策略:

如果是不值得反應的人,我就不反應了。

我們的工作使我們面對異乎人的數量,我們會得到很多評價,不管是好的或者是壞的。

所有不起反應的原則是:好的你也不要收,壞的你也不要收。要不就都收,或者都不收。

你不能天真的說,好的我要,壞的我不要。當你接受好的評價的那一瞬間,你就要準備好接受別人壞的評價,你被影響的是雙面刃。

有人給你一顆糖,就有人砍你一刀。

我的節目每一次收視率比較好的時候,製作人都會依照電視要求要舉辦慶功宴,放鞭炮,宣告媒體:我們收視率第一。

我會跟他說,你看的是今天,所以你要慶祝。我看的是明天,就是你慶祝的第二天,收視率就會下跌。

你今天達到了高峰,明天就要往下走。所以今天你要慶祝這個高峰,明天就要準備好面對走下坡的沮喪。

你不要為這件事情高興,明天你也不用為這件事情而悲傷。

NO.3

Q:高情商,是精明和圓滑嗎?

A:高情商是精明,但不圓滑。

高情商的人精明,但不圓滑。

我所說的精明,不是精於算計,而是他精確的判斷,刁鑽的選擇,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有反應。

每一秒鐘,懊惱,羨慕,不耐煩的種種情緒,在我們心中此起彼落。

看到一個女生的包包,就想我為什麼沒有這麼好看的包包;沒有趕到綠燈就懊惱,就想我剛才為什麼不走快一點....

每一個都要起反應的話,十分鐘就累死了,不夠心力去處理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一個對什麼情緒都要起反應,什麼事情都要給評價的人,情商很低。

高情商追求的是,你有意識地讓這些情緒自生自滅。察覺這些情緒,知道情緒起來了,然後放它過去。

所以,我所謂的精明是,對揮霍你的精力,採取一個精明的立場。

那圓滑就不見得了。我覺得圓滑的程度界定於你犧牲了多少自己。一輩子圓滑下來,結果完全沒有自我存在。

那你活著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圓滑就是很低的情商。

NO.4

Q:高情商的人,怎麼面對親人的傷害?

A:你應該有多悲傷,就要有悲傷。

很大程度上,我容許自己被擊垮。我不認為每個人都要一直堅強,以及往前走。

在哪裡跌倒要不要爬起來,可以取決於你什麼時候想爬起來。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爬起來之前,在哪裡跌倒,你就躺在那邊,不要動就好。

我一直都覺得生活節奏舒緩一點,那就容許你有空間在跌倒時,躺在那裡不要動一陣子。

身邊最重要的人給了負面評價時,你應該感覺到挫折,悲傷與沮喪。他越重要,你就要越悲傷跟越沮喪。

情商很重要的事情是,你不但不應該否定你的情緒,還要練習恰當面對和消化你的情緒。

所以有人談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之後,花了兩年才從那個陰影當中走出來。

我覺得這個愛情對你有那麼重要,你就該花兩年來消化這件事情。你就算逞強,下禮拜就找了一個新的伴侶,你心裏面還是在為原來那個人悲傷,付出。

你的情緒無法隱瞞,欺騙自己。所以我們老老實實地面對它,比較好。

NO.5

Q:高情商的人,怎麼處理內心巨大的憤怒?

A:發火沒用,因為你沒有讓對方收到。

「怒火」(直接發火)跟「怒冰」(「冰凍」自己不發火)到底哪個比較適合,真的要看場合。

我絕對不會每一個憤怒的場合都用「冰塊」的方法冷凍自己,讓自己不發火。

我有的時候就是會發火。

那什麼時候該發火,什麼時候不該發火呢?

所謂取得平衡,實在是我們想像中的一件事情。說的很好聽,可是做到需要不斷練習。那個練習就是看每一次我們在爆炸的時候,到底嘗到了什麼後果。

拍電影時,有次我的服裝師準備一套太空人服裝足足三個月。演員上戲,結果每一次走路都走成歪的。當時我就把那個頭盔罩到自己頭上,結果真的看不到前面的路。我發現是因為頭盔不是透明的。

我真的火大,那時我意識到,我不想控制那個情緒。我覺得這個太離譜,我沒有辦法忍受。

我心裡想的是:「我想殺了你」。

可是表達這樣的情緒後,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所以,我只能追求恰如其分的表達,不會真的把那個頭盔摔碎,因為這樣就耽誤拍戲的進度了。我還是請服裝師處理這件事情。

他可能覺得,我同時做30多套服裝,有一套服裝不完美沒什麼,但對我來說,那件服裝很重要。

所以,憤怒的人發怒的立場,跟接受憤怒的人收到的訊息,有時對不上。即使你發火,你那個怒氣也是白髮。

發火沒用,因為你沒有讓對方收到。

NO.6

Q:高情商的人,怎麼面對家人過度的期望?

A:活在別人的標準中,是不可能滿足的任務。

對情緒的表達,有時候只要對自己就好了。

我為什麼把書名叫做《為你自己活一次》,我寫的整本書都是關於反求諸己,存乎一心。

因為我體認到,大部分的人對人生最大的缺點,都來自於他們想要滿足別人對他的期望,而不是滿足自己對自己的期望。

很可惜的是,別人對你有期望,那個標準是對方的標準,不是你的標準。

媽媽對於好女兒的標準,跟你自己對好女兒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對得起自己,是做一個符合自己標準的好女兒,而不是做你媽媽標準中的好女兒。

如果你要滿足你媽媽,你就要滿足你姑姑,滿足你舅舅,滿足你姐姐,你滿足不了的。

我認為,活在別人的標準當中,是一個不可能滿足的任務。

NO.7

Q:高情商的人,非常不快樂會怎麼辦?

A:快樂不重要,重要的是平靜和喜悅。

我以前就已經察覺到,快樂沒那麼重要。

一味的追求快樂這件事情,其實讓人疲倦已極,而且不持久。一個快樂只會帶來下一個更大的對快樂的渴望而已。那是一個沒完沒了的追求。

沒有快樂,那人生還有什麼值得過呢?

我發現是喜悅。喜悅比較持久,來自我們內在。不像是快樂,來自外在的刺激。

所謂的反求諸己,就是如果你的內心有能力感受,就會有喜悅。你的感受是來自於,你對別人對你的情誼有所體會,你會感動;對於季節的變化,對於一切生命的感受,你有體認,你會覺得喜悅。

當你不再追求短暫的快樂的時候,你會放心很多事情。

NO.8

Q:高情商的人,一定是和情緒和平共處嗎?

A:共處就好,不一定要和平。

我不認為我自己有跟情緒和平共處這個境界在。

我認為,我們大概只能跟我們的情緒共處,是否和平,因人而異。

如果你喜歡跟你的情緒火爆地相處在一起,也不錯。

好多藝術家一輩子都處於跟自己的分身火爆地相處,做出了很多充滿熱情,狂野的作品。

他們在焚燒當中,可是他們是享受那個過程的。

NO.9

Q:高情商的人,怎麼面對人生的「無意義感」?

A:追求意義不是我的歸宿。

我們人追求意義的本能很奇妙。

很多事情是沒有意義的,可是我們卻要求它一定要有意義,然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如果人生真的沒有意義的話,你要怎麼辦?

如果森林裡的兔子跟老鷹都沒有尋求生命的意義,可是他們卻活得讓你很嚮往,那我們這些被意義困住的人到底在幹嘛?

是不是太折磨我們自己了?

我去讀所有哲學家處理人生意義的部分,除了宗教之外,沒有人可以篤定地告訴你:人生是有意義的。很多人明示或者暗示,人生其實沒有意義,意義必須要從別的地方去尋求。

如果我的人生並不是以追求意義為歸宿,而是以追求平靜與喜悅為歸宿的話,意義並不構成當中必須要的關鍵的環節。我相信,那會好很多。

NO.10

Q:訓練情商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A:讓自己自在,也讓別人自在。

高情商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靜。

高情商不是追求無情緒,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

高情商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很自在,所以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

採訪後記:

不要為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

他說這話時,眼神清澈,篤定,始終直視我。在當下,他深切地關注著自己,和自己對面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

結束時,我突然明白,高情商與其說是高超地為人處事的技巧,不如說是一種「追求自在」的人生哲學。

比起語言,行為的刻意表現,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狀態。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情緒,他是否自在,平靜,喜悅。

蔡康永做到了。

他說,情商,終究只是一件自己對自己的事情。

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自己當「人」看。

————————禮物分割線————————

一字不落看到這裡,一定是真愛啦,如果你正在對股權分配和企業管理有困惑,歡迎你關注微信tms4898,回復「知乎」;限時贈送知乎的讀者朋友3堂價值¥2000的企業管理必修課,作為新人禮包,帶你拆解高手解招式,提升企業管理能力!


推薦閱讀:

TAG:蔡康永 | 情商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