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出奇」呢?出奇是對這八法的靈活運用,幾法共施。道家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八法之中其實包含了眾多種法,能否理會、能否出奇,關鍵是對八法的領會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裡面就包含了「清」「溫」兩法。如果我們看待疾病,只能認識到寒或熱的層次,自然就會採用 「溫」或「清」的治法;如果我們認識到疾病屬於寒熱錯雜,我們就會想到「溫」「清」並用;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寒多熱少或者熱多寒少,我們就會在「溫」、「清」的比例上有所側重;如果我們看到寒熱處於的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想到是先清後溫,還是先溫後清……
比如臨床中我們經常見到上熱下寒的病人,患者咽喉腫痛,卻有下肢發涼,給患者採用「溫」法,溫暖下焦,容易加重上部的熱邪,採用「清」法,清上部熱毒,卻又加重下部寒邪,這樣的病例,治療時就很容易看出一個醫生的水平了。一般的醫生只顧上面,不管下面,盲目採用大劑量清熱解毒的藥物,咽喉勉強舒服點,但患者胃腸道卻受不了,出現腹痛腹瀉;還有的醫生認為是虛火上沖,採用大劑量薑桂附,稍稍不慎,患者上焦火邪更重,出現鼻衄、齒衄等,醫者還認為是正常反應,時時記住傷寒論中的「衄乃解」;再高明些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將溫葯改成丸劑飯前服用,這樣溫葯走下焦,飯後再服用清熱解毒的湯藥,慢慢飲用,這樣上下兼顧,起效迅捷,這就算是「出奇」了……
但還有更加奇的招數!這樣的疾病,按照道的角度,按照老子的「無為而治」,沒必要「清上補下」,只需要將上焦的浮火引到下焦,這樣寒熱之間形成對流,疾病自然就好了。說通俗點,就是用自身之寒散自身之熱,用自身之熱散自身之寒。那如何向下引上焦的浮火呢?這裡面又有幾個境界,後面我會詳細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