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安全感?做個敏感、聰慧的媽媽,幫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係
「我家寶寶現在離不開我,一會兒功夫看不到我就開哭」朋友圈裡,有寶媽開始吐槽自家寶寶的黏人程度。
有很多人在下方回復:「分離焦慮症吧?」「沒安全感吧?」「哭兩次他就不哭了」。。。。。
![](http://i1.wp.com/pic3.zhimg.com/50/v2-17bd85f95fa8c47dfd9d6be24d25e4a6_720w.webp)
其實,動媽真心想說「當媽的基本都經歷過,耐心陪著、哄著吧,哄著哄著就過來了。」(對於那種說讓孩子哭吧哭吧的,我大腦都自動屏蔽了,只能說回復的人沒辦法體會當父母的心)
動媽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自家寶寶只黏自己」的事兒:
早起上班時,寶寶哭著鬧著要抱;
去廚房做個飯菜,寶寶哭著鬧著要抱;
去個洗手間,寶寶哭著鬧著要抱;
洗個澡,都得偷偷摸摸,等著寶寶睡著了,不然也得哭鬧要抱;
。。。。。。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c39c65017aa9334c2e2c641deffdacdf_720w.webp)
因為,這些動媽也都經歷過,甚至更尷尬的是:動媽上洗手間都不敢關門,必須把寶寶放嬰兒車裡,然後推到洗手間門口,讓自己在他的視線內,不然寶寶也得哭鬧。
還記得那段時間,老公都說動媽太「慣著」孩子了,還滿滿敵意的對寶寶說:「說!你是不是故意的?」
事實上,孩子的這種「黏媽媽」的表現是自己在構建安全依戀模式的表現。
![](http://i1.wp.com/pic1.zhimg.com/50/v2-7c8cbad9c5e82676c191250239431f4c_720w.webp)
什麼是「安全依戀」?安全依戀就是嬰兒與母親之間依戀關係的建立,這種關係能夠帶給孩子的感覺上的安全感。
按照心理學來講,安全依戀的建立需要孩子的媽媽或者看護人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會感受到安全、踏實、滿足和自信。
據證實:「安全依戀」除了帶給孩子感覺上的安全感之外,還會對孩子成人後的人際關係模式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人真誠、對人友善,但不會分不清界線,能夠與身邊的人保持適宜的距離。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36a7b4824680b357cd63f7c8cdb8f13f_720w.webp)
有著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會有愛笑、友善、愛探索、愛交往等積極樂觀的狀態。比如,動媽自家的寶寶現在就有幾種明顯安全依戀的表現:
每次帶他去商場或者去公園,他會很快的對周邊的一切感興趣。尤其是會走路之後,他會總想這摸摸那碰碰,最主要的是他會每隔一會兒就回頭看看動媽和一直以來照顧他的奶奶。玩著玩著還會撿起一兩片葉子送給我,然後再繼續放心的玩耍。
如果碰到其他小朋友或者其他人,他的態度是友善的。他會先觀察思考一下,然後和對方玩到一起。
![](http://i1.wp.com/pic3.zhimg.com/50/v2-2a1efd4769b2f3c75b2e68893cda5dd2_720w.webp)
這類孩子會有一個認知——我值得被愛,我也喜歡別人,我應該主動去探索和世界和尋找美好的事情。
而在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一些研究中,我們能夠發現:如果孩子從小不能得到媽媽足夠的愛(即本文中我們說的沒有「安全依戀」的模式),他們就會盡自己所能的呼喚、吸引媽媽。常見的行為主要有兩種:
一類是主動想辦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如哭鬧、蹬腿、撕拽等——這類孩子長大後容易沒有安全感,會比較固執且缺乏自信,容易不斷的試探身邊人對自己的愛,容易懷疑感情;
另一類是壓抑自己的感受,如不愛吃奶、沒有回應,不愛活動——這類孩子長大後容易變得冷漠,不相信感情,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莫不關心。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4e3d13354fd97a3602f55b6645be333f_720w.webp)
那麼到底該怎麼幫助孩子獲得安全依戀?
其實,只需要媽媽們做到三點就可以了:足夠的靠近、足夠的關注和及時的反饋。
足夠的靠近——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http://i1.wp.com/pic3.zhimg.com/50/v2-40540687afc846d6f67c1c655c9b8e5e_720w.webp)
在孩子還是一個胎兒時,就在母體內感受母親心臟的聲音。所以,當他們降生後成為一個嬰兒時,面臨整個陌生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時,媽媽們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摟抱和撫觸,來讓孩子感受來自媽媽的靠近。
在幾個月後,嬰兒的寶寶慢慢長大,不在需要那麼多的身體接觸後,「足夠的靠近」就要求媽媽們可以隨時出現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孩子轉頭轉眼間就可以看到,這時的孩子會感到「媽媽還在,世界沒變,我很安全。」
足夠的關注——給予孩子滿滿的愛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b75c9fd3d7c6f90da9b772ef0f0c75e3_720w.webp)
現在很多媽媽都能夠做到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真正可以做到全神貫注,而不是「身在孩子邊,心在手機上」的?
足夠的關注要求媽媽們的注意力要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在自己的一些私人事情上。
及時的反饋——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http://i1.wp.com/pic1.zhimg.com/50/v2-a3c71882babadc3bd61b2af7c4141480_720w.webp)
媽媽是孩子出生後,最親近的人。孩子從出生時就開始通過啼哭、踢腿、微笑等方式來和媽媽進行交流。
所以,及時反饋要求的就要求媽媽能夠做到與孩子在思想和行動上充分的互動。比如說,孩子哭了、笑了,媽媽要第一時間察覺,然後第一時間給出反應。
這就好比我們大人一樣,如果有人和我們說話,我們沒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沒給出反應,是不是就很「傷人」?
孩子也是一樣的,而且只有媽媽給出反應,他才會漸漸的學會怎麼區分不同的感覺,會學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4ba53375130216b16e53255853c53437_720w.webp)
我們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以後發展成什麼樣子,或者說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做父母的,尤其是做媽媽的決定的。而動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安全依戀關係。
「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寶媽,也是一名育兒師兼營養師!如果寶爸寶媽還有其它疑惑,可以在下方評論或點擊關注留言。寫文不易,多謝大家點贊、轉發,動媽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