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揮拍秘籍之心法口訣(總結篇)

經歷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在年末寫完了整篇揮拍秘籍,一年來絞盡腦汁查閱各種資料,參與愛好者們的技術討論,終於從一開始只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專業名詞,到如今更全面系統的去詮釋羽毛球技術,也創造了不少名詞,期間也曾放棄過,在大家的鼓勵下,繼續的走上了這條寫作道路,也正因為網友們的交流才得以把形而上的內容具象化。業餘之路很漫長,我們的每一個疑惑都會是一種進步,痛並快樂著!未來將會涉及步伐上的研究,敬請期待,謝謝!

歷史回顧

理論篇:旋轉的秘密(自轉變速效應、螺旋加速效應、陀螺儀穩定效應)

技術篇:手腕力量、手臂力量、核心力量、頂肘以及包擊球

心法口訣

曾經有學生問,學羽毛球有沒有秘訣,當時的回答是沒有,任何東西只有靠努力才能獲得,沒有所謂的捷徑,然而經過一年的思考,終於想到一點關於秘訣的東西,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也許是貫穿整個揮拍動作的口訣吧,在此作為總結篇寫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揮拍口訣:三轉三擺向上、三重連鎖擊球

揮拍心法:

第一重:側身架拍——(一轉)蹬地轉胯(展肩弓背)——擺肩(大臂)向上——鎖肩

第二重:擺肩向上(屈臂倒拍)——(二轉)內旋大臂——擺臂(小臂)向上——鎖肘

第三重:擺臂向上(展腕倒拍)——(三轉)內旋小臂——擺手(拍頭)向上——鎖腕

先來欣賞一下國家隊傅海峰演示的全過程

心法說明

1)準備動作:側身架拍、屈臂倒拍、展腕倒拍,除了架拍其他2個動作都是在前一重動作完成之時會因為甩動的作用而產生,所以不需要刻意的去做,儘可能的讓身體自然的去接受就好。

2)旋轉動作:蹬地轉胯、內旋大臂、內旋小臂,旋轉動作是比較關鍵的,持續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主要作用加速下一重動作(通過大肌肉的扭力差實現加速)、穩定關節(鎖)吸收多餘能量(依據陀螺儀效應)

3)擺動向上:擺肩向上、擺臂向上、擺手向上,也可以理解為向上甩出去,擺肩既是甩肘、擺臂既是甩腕、擺手既是甩拍,這三個動作開始的時間有先後順序,但到達最高點幾乎是同時的,這三個動作連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鞭打動作,要求一氣呵成,但是缺少旋轉動作的協同作用,球速和穩定性會大打折扣,當然打高遠球或者中前場下壓還是可以的(相信很多人看過李矛的霸王殺和李在福的不側身殺球,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4)第一重發力力量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也是最難掌握的一步,初學揮拍第一步就是這個動作;第二重發力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大多業餘殺球無力多半是在這個環節脫節了;第三重發力很關鍵,因為關係到力量如何被傳遞到球頭,但經常被很多愛好者強化成了手腕發力而走進誤區。

5)三重發力的力量是依次遞減的,當前一重力量未被釋放而強行施加下一重力量就相當於胳膊擰大腿,將會導致此處的關節受損,分別對應肩、肘、腕。所以對於動作標準不容易受傷應該這樣理解,個體上的動作差異只是表面現象應人而異,動作完整、大動作大發力、小動作小發力才是本質。

關於第一重動作的補充說明:

理論參考火箭發射的簡單過程,第一級助推提供初始速度,並保證了發射方向,扔掉以後質量減輕會產生自加速,同時啟動二級火箭三次加速

揮拍發力過程是相應的,第一級蹬地轉胯,放鬆後自身質量減輕,產生自加速,收腹旋臂擺臂依次啟動,第二級加速,擊球瞬間爆發

所以第一重動作的發力是由轉體和收腹分別分時兩次完成的,當然你有能力也可以選擇放棄第一次發力,坐在板凳上或者趟在地上打球可以幫助加強2次發力

練習方法

第一重:可以按照泰拳的肘擊來熟悉動作並體會發力

先通過簡單的轉肩來完成頂肘

再做相對複雜的頂肘動作

第二重:可以將動作分解成旋臂和擺臂

第三重:可以做一些繞腕動作以增加手腕的柔韌性

關於揮拍練習的一點建議,一般來說揮拍分2方式,一種是負重揮拍,另一種是標準揮拍。

負重揮拍:就是用分量比較重的拍子或者替代品(如網球拍、巧發力之類的東西)進行揮拍動作練習,不要求動作快,只要動作完整準確,讓全身肌肉都工作起來,形成肌肉記憶。

標準揮拍:一般在球場上空吊一個球用拍面擊打,在家則可以在房樑上固定一塊硬質海綿同樣用拍面擊打,實在沒有條件的也可以趴在床上進行揮拍練習,有點類似於游泳動作練習。圖片不雅就不放了,大家自己研究一下吧,標準揮拍可以更好的比對動作並體會整體發力,但由於拍子較輕,肌肉記憶非常少。

自行練習揮拍要以負重揮拍為主,標準揮拍為輔,結合練習比對動作,效果更好!

更多專業理論,關注公眾號:冰王說球


推薦閱讀:

TAG: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