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操盤手的講述:如何識別主力資金動向?看懂了你就是炒股高手

一輪行情發展都是由成本轉換開始的,又因成本轉換而結束。什麼是成本轉換呢?形象地說,成本轉換就是籌碼搬家,是指持倉籌碼由一個價位向另一個價位搬運的過程;它不僅僅是股價的轉換,更重要的是持倉籌碼數量的轉換。

股票的走勢在表象上體現了股價的變化,而其內在的本質卻體現了持倉成本的轉換。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對一輪行情進行過程分析。

可以說,一輪行情的跌宕起伏是與莊家的行為密不可分的。莊家行為最本質的體現是對做莊股票持倉成本的控制。如同商品交易,從低價位買進,在高價位賣出,才會產生利潤。莊家的行為與商品交易有相同之處,但決不是簡單的類似;它比商品交易的低買高賣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它是莊家行為和市場行為的高度體現。

一輪行情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吸籌階段、拉升階段和派發階段。吸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低位大量買進股票。吸籌是否充分,莊家持倉量的多少對其做盤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一、持倉量決定了其利潤量;籌碼越多,利潤實現量越大;其二、持倉量決定了其控盤程度;吸籌籌碼越多,市場籌碼越少,莊家對股票的控制能力越強。同時,在吸籌階段也常伴隨著洗盤過程,迫使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地割肉出局,莊家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

其實,莊家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換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莊家為買方,股民為賣方。只有在低位充分完成了籌碼換手,吸籌階段才會結束,發動上攻行情的條件才趨於成熟。莊家的吸籌區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區域。

拉升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股價脫離莊家吸籌成本區,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莊家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但其大部分籌碼仍按兵不動地留在了吸籌區域,等待高位賣出。在拉升過程中,部分股民紛紛追漲,同時部分股民獲利回吐;對於做莊技巧較好的莊家,如有大勢的配合,莊家只需點上一把火,拉升工作主要由股民自行完成的;其間,莊家主要利用控盤能力調控拉升節奏。在拉升階段,成交異常活躍,籌碼加速轉手,各價位的成本分布大小不一。

派發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賣出持倉籌碼,實現做莊利潤。股價經拉升脫離成本區達到莊家的贏利區域,莊家高位出貨的可能性不斷增大;隨著高位換手的充分,拉升前的低位籌碼被上移至高位。而當低位籌碼搬家工作完成之時,莊家出貨工作也宣告完成;一輪下跌行情了隨之降臨。

在一輪行情的流程中要充分重視二個概念:低位充分換手和高位充分換手。低位充分換手是吸籌階段完成的標誌;高位充分換手是派發階段完成的標誌。它們是拉升和派發的充分必要條件。所謂充分換手就是在一定的價格區域成交高度密集,使分散在各價位上的籌碼充分集中在一個主要的價格區域。

總之,任何一輪情都是由高位換手到低位換手,再由低位換手到高位換手;這種成本轉換的過程不僅是利潤實現的過程,也是割肉虧損的過程,從而形成了股票走勢的全部歷史。


股票與股票不同,主力與主力也不同。如果把炒股比作下棋,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完全一模一樣的棋局。但是研究主力的控盤模式還是必要的,這種對莊家行為的分類有助於我們對不同的主力採取不同的策略。

主力吸籌之後,洗盤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洗盤可以打掉那些低位跟庄的散戶,可以節約大量的炒做資金,因而在炒做的全過程之中都有洗盤。主力追求的是一個"四兩拔千斤"的效果,高水平的炒手是善於利用散戶自己的資金實現股價的持續上漲。

而拉抬過程和拔高過程,都是將股價推到更高的位置,只是這兩個波段的推高目的是不一樣的。整理後的再次推高,隨之而來的就是主力出貨,因而我們把它稱之為拔高,隱含其拔高出貨的意思。

莊家們發現,過低的持倉量對於坐莊來說非常不划算。大盤的變動性很大,莊家承擔了很大的操作風險,尤其是在股價的高價位區,只要有一部分散戶高位離場,莊家的高位護盤就非常困難,炒作則可能失敗,成了為市場打工的人。所以現在的主力控盤起碼要拿下流通盤的50%,這個規模的持倉量,我們稱之為中等程度控制流通盤,簡稱中控盤。

中控盤庄股的炒作通常非常簡捷:高速吸籌——快速拉抬——果斷出貨,吸、拉、派、落,一氣呵成。其最明顯的技術特徵是拉抬時的放量,比如在它一路拉抬的過程中換手率均在8%以上,這些換手有時是真實的正常交易,有時則是莊家的「對倒拉抬」。這些巨量成交迎合了偏愛成交量的技術分析人士,從而為個股的出貨埋下了伏筆。

強勁的拉抬、迅捷的出貨和漫天飛的消息,使他們看起來有些瘋狂。中控盤庄股的戰略要點是高位的及時派發。因此,散戶要在中控盤庄股上獲勝,只需要把握住兩條原則:一是進貨價位不能高於主力成本的30%;二是不管主力散布多麼大的利好消息,你一條也不要相信。

至今尚未找到一種方法去估計中控盤庄股的炒做目標位,一般認為這些股票最低目標位是自主力平均底倉成本上漲70%。投資者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見利就走,實際上大家不用擔心煮熟的鴨子飛了,只要你不在主力巨額獲利的情況下跟進,就完全可以等這些股票止漲後再獲利了結。

如果主力拿下一隻股票的絕大部分,那麼這隻股票的生死就都由莊家說了算。這就是高控盤庄股。此類庄股主力的持倉量大於流通盤的70%,最極端的甚至拿到流通盤的95%以上。

對於高控盤庄股來說,要獲得占流通盤70%的籌碼並不困難,只要適當抬高一些建倉成本,再耐心多用一些時間,主力的進貨就可以大功告成了。這些增加的建倉成本,最終會以更大幅度的上漲來彌補。而拉抬股價對於高控盤庄股來說是再方便不過的事情,因為散戶沒有多少貨,拉抬過程不會遇到獲利拋壓。主力在高控盤庄股上遇到的真正困難是出貨,但既是高控盤,主力就並不需要將所有的籌碼都出乾淨,所以也進退自如。


庄股的受傷過程

受傷庄股是這樣的一類股票:它首先是庄股,你能夠從這隻股票早期的K線圖上,明確的發現主力的入場跡象,在主力控股這些股票之後,一般會作很有規模的向上拉升,但由於這些股票的生不逢時,在股價剛進入上升過程不久,大盤開始下跌,連累了這些股票,使其呈現受傷狀態,股價迅速回落。主力坐莊的完整過程通常是「吸、拉、派、落」,但受傷庄股的運動軌跡只有「吸、拉、落」,而少了一個「派」,就是說主力經過了吸籌和拉抬,沒來得及派發股價就回落了,這種情形令主力相當難過——這就是受傷庄股。

形成受傷庄股的外部因素不僅僅是大盤的原因,應該說受傷庄股的主力也有自身的弱點。一個夭折的向上拉抬將使主力損失大量的現金,沒有哪一家的投資機構故意承受這樣的損失。具體原因困難很複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主力還不具有在股市上隨心所欲的實力。因此,對此類股票的未來上漲空間要有所保留。

如果單從K線上看,有點像莊家出逃,但是如果把這一段時間的總換手率累積來看,這期間的總換手率是40%左右。主力能利用的換手率很難超過總換手的三分之一。這樣,即便是出逃最多也就逃掉百分之十幾。從籌碼分布上看,尚有41%的籌碼從未被換手過,可以肯定這幾乎都是主力籌碼。因為該股股價曾上漲過近四個漲停板,在這一上一下之間,絕大多數低位進場的散戶已經逃跑,圖中籌碼分布大雙峰形態中,下峰幾乎是清一色的主力倉位。所以如果股價進一步的下跌,主力將面臨大面積被套。

咱們不妨替主力算一下帳:比如主力的底倉成本可以確定為4.36元,這是籌碼分布圖上低位密集峰的峰頂位置。該股流通盤為5.79億股,主力原先有65%的籌碼,估計一路下跌中主力已經出掉了占流通盤12%的籌碼,現在主力的倉位應該占流通盤的53%。而這些倉位是近13個億的資金,一旦主力被套,那麼每一個跌停板主力都將蒙受1個億以上的損失,這絕非是一個小數字。

從博弈的觀點看,受傷庄股是一類非常好的投機品種,因為即使有大量的散戶在莊家受傷的位置上買入,主力很難選擇與散戶為敵的操作方向,因為這樣做不划算。如果莊家還有股價之外的隱形成本,則主力棄庄就意味著虧損。所以主力只好帶著散戶們一起發財了。

受傷庄股具有如下共同的技術特徵:

A、 主力在前期呈中高控盤狀態

受傷庄股首先必須是庄股,而且主力的控盤量越大越好,只有中控盤或高控盤才能保證在個股下跌中,主力的損失大於市場公眾的損失,也只有在這種狀況下,主力才可能護盤。這叫「有娘的孩子是塊寶」。而一輪大規模下跌中低控盤的個股是無人護盤的。判斷主力高控盤並不困難,我們可以用下移法測量,或者尋找成本均線的發散狀態,便可一目了然。

B、 股價無量跌入雙峰峽谷

雙峰峽谷是我們已經介紹過的籌碼分布形態。雙峰峽谷對股價有很強烈的支撐作用,而且雙峰很容易為肉眼識別,對使用軟體選股很方便。把所有股票看一遍僅用十分鐘時間,就可以把當日陷於峽谷中的受傷庄股找出來。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特徵是股價的快速下跌。之所以要求受傷庄股呈現快速下跌的趨勢特徵,是因為徐緩下跌也許是主力出貨的跡象。下跌越溫和主力出貨越充分。有些股票雖然也跌到了主力的成本之下,但由於下跌時間過長,我們很難判斷是主力受傷還是逃庄。無量快速下跌既考慮了不適合主力出貨,又考慮了將來反彈時不會有太大阻力。

C、 主力成本區在當前股價附近

這一條也很重要。有時候雖然股價跌入了雙峰峽谷,但如果這個雙峰的低位峰不是主力的籌碼,那麼這個雙峰峽谷就不一定有支撐作用。

什麼樣的低位峰是主力的成本區呢?如果我們看到大雙峰的低位峰是當年的籌碼低位密集,那它自然就是主力成本。有些個股的低位峰在長線上看也是高位峰,但它是高位橫盤一年以上的籌碼堆積,所以即使不是主力換庄,維繫了這一年以上的高價位,主力的護盤成本也是非常可觀的。因而也可以把堆積了一年多的籌碼密集區理解為主力成本區。

受傷庄股的反彈幅度與大盤有關,如果大盤配合,受傷庄股的上漲幅度便非常可觀;如果大盤不配合,我們把操作受傷庄股的獲利目標位定為10%應該是比較現實的。

我們知道,孕育一撥大牛市是需要主力先花些力氣的。形象的說,大盤是一塊土地,每個人都希望種下的種子發芽長大,耕耘的莊稼顆粒歸倉。而主力毫無疑問是一個地主,他期望得到好收成,總是預先把自己的種子埋進土裡,因為播種多可能就收穫多。我們在大盤中會發現很多主力的底倉,這一點也不奇怪。

就象種子的成長依賴於天氣,主力建倉後,如果大盤並未轉暖,主力也只好在寒冷中默默等待。沒有大盤的配合,部分庄股的啟動則很難延續。大氣候的熊市常常使這些主力的拉抬夭折,從而形成了受傷庄股。

主力建倉的時間有早有晚,一般來說,早期進場的主力對行情的啟動更急切一些。也難怪,主力建倉已經許久了,如果行情真的來了,他還等什麼?

大家同時發現,牛市之中的短期回調也是襲擊受傷庄股的絕好機會,這個時候的受傷庄股則是一些遲到的主力。人家都收穫了,他的種子才發芽,率先啟動的龍頭股主力已經開始出貨,連累大盤進入短期調整,也使得一部分補漲庄股承受了來自公眾的拋壓。但由於牛市尚沒有結束,這些受傷庄股仍有再次拉抬的機會。

雖然熊市中的反彈也能使受傷庄股成為受益者,但熊市的中早期不是襲擊受傷庄股的最好機會,這時受傷庄股同一般的超跌股價值差不多,很難獲得可觀的贏利。只是由於這些股票有庄,在來年的牛市中,這些股票多多少少會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因此一旦搶反彈失利則並不強調必須止損。當然,熊市的中早期還是什麼股都不做為好,因為那畢竟不是種莊稼的時候。

受傷庄股的分倉

實戰中買進受傷庄股需要把資金至少分成三個倉位,分別買進三隻以上的受傷庄股。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受傷庄股都像深寶安A那樣,在短期內給投資者一個驚喜,至少有三分之一數量的受傷庄股,由於莊家過於虛弱,沒有能力組織強大的反擊。尤其是在熊市反彈行情中,最常見的情況則是一隻獲利,一隻平盤,一隻套牢。本人曾經試過,將獲利和平盤的那兩隻股票在反彈結束時全部賣出,收回三分之二的資金,而套牢的就地轉入中長線操作,等待大行情的到來。但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划算,最好在三隻股票總成績為獲利時,將它們都賣掉。自然那隻沒賣的庄股在幾個月後也有了一輪大行情,即使不賣,也能掙30%以上,但它在巨幅上漲之前先給你跌兩、三個板,讓人難免不舒服。

而當大行情展開之後,受傷庄股在幾周的炒做後基本能達到理論目標位,將這些股票拋出後,不宜再找受傷庄股,因為此時正處在行情的上升過程中,選股思路應該有一個變化,那時最佳的選股品種應該是低位高控盤庄股。

總之,受傷庄股是相當不錯的股票品種,不僅可以帶來獲利機會,而且還能讓中小投資者獲得與主力平等博弈的快感。犯錯誤的並不總是散戶,主力如果犯了錯誤,也需要付出一些錢和快樂,這叫天公地道。


與捕捉無庄超跌股相比,襲擊受傷庄股更具博弈色彩,因而也更引人入勝。主力並非神仙聖賢,他們有時也會犯錯誤,導致個股的情形非常危急。絕大多數主力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護盤自救,聰明的散戶便趁機捕獲了機會。在股市中,乘人之危是個天經地義的「美德」,因為只有掙錢是硬道理,怎麼掙都是對的。就象圍棋選手從來不會在對方的優勢方向較勁,而總是攻擊對方的薄弱環節。主力的難處在於資金量大,控盤量多,炒做失敗便意味著巨大損失。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如果主力不選擇護盤,可能就面臨破產的結局。

於是散戶就可以一展身手了。我們曾給襲擊受傷庄股的操作思路起了個名字,叫「豺狼出擊」,因為此法看起來很兇狠,專去攻擊主力的弱點,但實際上這個豺狼出擊卻是對主力的雪中送炭,此時主力和散戶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股價的再度上漲對雙方都有好處。

主力的操盤手法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主力僅有高控盤、中控盤兩種手法的話,那還是比較容易識別的。或許哪一天當散戶都能夠認清、甚至反控制主力的操作方式,主力的庄也就坐不下去了。所以,散戶在變,主力也在變。這個市場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戲,而且充滿了變數。


莊家怎樣打壓股價

為什麼在下跌之前經常出現拔高

觀察大盤和個股走勢常常發現在見頂之前出現一次快速拔高的動作,然後開始一路下跌。在指南針證券技術分析體系中把這種走勢稱為瘋牛行情,瘋牛出現往往預示一輪行情的結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瘋牛走勢之後一般很快出現下跌,價格在頂部呆的時間很短,對散戶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獲利機會,但對大資金來說,是不能指望在這個價位上出太多的貨的。所以莊家指望把貨全出在這個位置是不現實的,把倉位都留到這個時候是危險的。漲的過程中拉抬是需要花錢的,如果在頂部沒有充分出貨,就只好在下跌過程中出貨,而一下跌買盤會變少,還可能出現其他人跟莊家搶著出貨,出貨變得更困難,這樣對莊家來說是很不利的。

再進一步觀察,很多莊家股票在拔高前會先出現一段橫盤或上漲趨緩的走勢,細緻觀察可以看出莊家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有出貨跡象。所以,莊家在最後拔高之前已經出了相當多的倉位,到拔高時倉位所剩不多,拔高不拔高其實莊家都已經收回了大部分利潤。所以,拔高在獲利方面的作用不是重要的。

其實,此時拔高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打壓,所謂「千拉萬抬只為出」,出貨是坐莊的中心問題,只要有錢誰都能買股票,誰都能把價格拉上去,但會進不會出是掙不到錢的,所以,出貨才是坐莊最見水平的地方。比較穩妥的做法是在漲到頭之前,還留有相當大的上漲空間時就出去,這就是為什麼在拔高之前莊家已經開始出貨的原因。

莊家理想的出貨是在出去以後,價格仍然跌不下來,這樣莊家可以走的比較從容。留下一定的上漲空間就可以有這個效果,因為買股票是認為未來還能漲,既然還有獲利空間,大家拿了股票認為未來一定能漲,就不會急於拋出,這樣就不會下跌,使莊家可以從容出貨。但當莊家的貨出的差不多時就不是這樣了,股價跌不下來,則莊家不能重新建倉炒做,而且留下的空間多了,對莊家來說是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莊家也不甘心。

所以,莊家的這一次拔高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為了利用這個空間在高位上把一部分貨出個好價錢;第二是為以後的打壓做準備。這時,由於莊家前期已經出了一部分貨,控盤能力下降,而且處於高位,價格是不穩定的,不可能穩紮穩打的一步一步推進。莊家此時以出貨為目的,拔高時也要盡量節省資金,所以此時的上漲常常是快速的拔高。快速的上漲可以引發衝動的跟風盤,拉起來比較省力。而且,由於持續的時間短,就算當時的成交量比較大,但總的看花的錢仍然比較少。

由於高位難穩,所以,要快拉快出,在高位不知道什麼地方停下來突然開始下跌。拔高也是打壓的準備工作,因為在留有餘地的價位出貨之後,價格跌不下來,這時就算價格已經偏高,但只有下跌的勢能,沒有動能,有下跌的潛力,但不一定能轉化成實際的下跌,而且價格可能長時間維持在高價位下不來。怎樣打壓行情呢?關鍵是製造下跌動能。就是先讓價格漲到頭,達到其極限,達到一個明顯的高位,讓市場上人人都認為這個價格不合理,然後物極必反,下跌的動能就可以出現,價格就可以很容易的被打壓下去了。

拔高走勢,既是為了做價格賺錢,也是為了啟動打壓。所謂「意在劍先」,動作上還是在向上拉,但意識上已經開始向下動作了。所以,做莊高手不僅要「進的來出的去」,還要「拉的起來打的下去」。真的把價格玩弄於股掌之上,把股市變成一台壓錢的機器,一圈一圈,周而復始,永無休止的從中壓出錢來。

啟動下跌的另一種方法是用圓弧頂緩慢啟動,利用在頂部的時間的延長,逐漸讓人失去信心,賣盤逐漸的越來越多,在圖形長形成圓弧頂走勢。逐漸形成正反饋效應,最終在某一個時刻超過臨界點,開始快速下跌。

用哪種方法啟動下跌要根據市場情況而定,同時也看莊家的愛好。只要自己心裡有數,到行情走到時就容易及時反應過來,不至於吃大虧。

為什麼雞犬升天行情到頭

每輪行情的開始往往是由績優股起動的,因為這時候市場人氣不旺,大眾尚在猶疑觀望中。此時,垃圾股莊家除非有特別的利好,否則一搬是不敢出來炒做的,需要一批真正有號召力的股票出來把行情帶動起來。堪當此任的是績優股或有題材的股票。

行情展開後,各路莊家都開始活躍起來,紛紛出來拉抬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場一片繁榮,此時垃圾股也借大勢開始拉抬,共同形成了大盤的上漲。

績優股炒起來可以在高位站住,即使已經炒的價格較高,莊家已經完成了出貨,但持股人一般總是抱著希望,只要行情還沒有開始暴跌,績優股一般是不會出現殺跌現象的。也就是說,雖然具備了下跌的勢能,但還不具備下跌動能,不能轉化為一輪真正的下跌。如果沒有啟動力量,它會長時間維持在高位。

要把下跌勢能轉化為動能需要有人來啟動下跌,適合擔當起此任務的是垃圾股。因為垃圾股在高位站不穩,把垃圾股炒上去相當於把大石頭高高舉起來,這時侯行情就走到尾聲了。高高炒起的垃圾股是「牛市殺手」,這一刀殺下來,牛就給宰了。垃圾股莊家凌厲的殺跌出貨如同大石頭砸下來,帶動大盤下跌,殃及績優股,把下跌勢能充分釋放出來,展開一輪熊市。

為什麼很多股票在拉抬之前要先打壓一下

可以觀察到很多股票在啟動拉抬之前有先打壓一次的現象。在股價橫盤過程中,莊家已經充分建倉,而且 CYQ 形成密集峰,表明籌碼整理的很好,具備了快速拉抬的條件。然後,在啟動拉抬之前,莊家進行了一次打壓,然後開始拉抬。這種拉抬前的打壓就象出手打人之前要先把拳頭盡量收回來再打出去可以更有力,或者在把箭射出前要先把弓向後拉一樣,可以幫助啟動拉抬。

由於快速打壓只是打下了價格,下跌過程並沒有多少成交量,籌碼都被套在上面,所以,在下跌一段空間後,拋壓減少。這時很容易造成反彈,只要有較少的量一拉,就可以把股價快速拉起來。當股價又回到打壓前的位置時,雖然價格和原來一樣,但卻有了一個上漲的慣性,引起了市場的關注,人氣已被激活,這時繼續向上拉抬就比平地啟動要輕鬆的多了。

平時閑暇之餘與股友們交流學習「雙龍短線戰法」「漲停複製擒牛戰法」「中線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有興趣自願學習的股友歡迎找我交流學習,定當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大家可以關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復「戰法」免費領取戰法和交易系統一套!

推薦閱讀:

TAG:股票 | 操盤手 | 莊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