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人藝術教育】斯坦福心理學教授:四種家教方式最容易讓孩子不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
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有一些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相信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緣,很多家庭也在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卻沒有把握科學有效的方法,因此以失敗告終。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發現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可以說,孩子們長大後的悲劇往往是從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自卑小孩的成長環境
以下4種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中招」,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這樣的現象,不妨自我覺察一下,要如何改變,才能讓家庭環境變得更加溫暖,適合小孩成長。
喜歡數落孩子
很多家長樂於攀比,回到家就喜歡數落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鄰居家孩子比你強多了。」「學習這麼差,還好意思玩!」
這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的口頭禪,殊不知,我們一句句看似漫不經心的數落卻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
過度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凡事過猶不及,很多家長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不給孩子零花錢,不給孩子買東西等等。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心中產生「自卑」的心態,覺得自己很窮,不敢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聊天,因為父母灌輸的「貧窮思想」,不自覺在心中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影響正常的社交關係。
使用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會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比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這樣伴隨著家庭暴力的場景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或者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因為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會讓他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父母都很強勢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強勢,這也體現在對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上,不準孩子做這,不準孩子做那,如果孩子一旦做錯了,就會招來非常嚴厲的懲罰,從不與孩子溝通,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之下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父母長足的陪伴,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迫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自信小孩的成長環境
那麼,自信的孩子一般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呢?
父母肯花時間陪伴
沒有自己父母的陪伴,而是被身邊親人帶大的孩子,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難以彌補的遺憾。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到萬不得已,是錯過不得的。
家庭氛圍和諧
家庭是土壤,而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它雖無形,卻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家庭氛圍緊張,而導致性格缺陷的孩子,比比皆是。
家庭氛圍不和諧,孩子會極度沒有安全感,變得內向自卑絲毫不讓人意外,而和諧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總是陽光開朗,也樂於溝通。
懂得尊重孩子
周國平說過: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尊重,意味著將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不要居高臨下地去批評孩子,否定孩子。我們也可以聽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很多父母會說,道理看到的時候都知道,但是事到臨頭就全忘記怎麼做了,還是按照老樣子去做。
如果你發現那些通俗易懂的方法怎麼都做不到,還是先要把目光聚集到自身,做父母的,唯有把自己的弄懂了,才能在孩子面前用靈活與彈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不再手足無措,這樣的態度才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有養分的成長環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