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吳曉波

周日的窗外天氣烏雲密布,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原定的家庭戶外登山活動也被迫取消。每一次惡劣的天氣,必然令城市景點的遊客流量和營收大打折扣。當把視線聚焦到手上6英寸的屏幕上,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朋友群、訂閱號、公眾號、好友信息在微信這個生態下,相互交錯,互不干擾和諧構成一個統一整體,一個又一個小紅點接連不斷的跳出,一片欣欣向榮。互聯網推平了整個世界,任你狂風暴雨,與我何干。

滑動、點擊、觸控,一連串的動作,既簡單又習以為常,就完成了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的18年續費。在這個成為吳曉波社群粉絲一周年日子裡,想為我所理解的吳曉波寫幾個字。

1

吳曉波,1968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吳曉波頻道自媒體創始人,頭頭是道基金創投基金合伙人、獅享家新媒體基金合伙人。

1986年考入復旦大學學習,大學期間幾乎所有時間都泡在了復旦圖書館,按圖書館的數目讀完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大學三年級就讀到了只對研究生和博士開放的閣樓,書目主要聚焦在文學、歷史、哲學;一本《李普曼傳》影響他走上職業記者道路,並作為終身追逐的偶像踐行自己;

1990年大學畢業,連同他的同班同學,放棄保研資格,任職新華社杭州分社,開始長達13年的記者生涯,13年的時間讓他可以藉助新華社的強大背景在中國各地採訪、調查、見到想見的人;

1994年開始給各大報刊、雜誌寫專欄,一直堅持到現在,持續的努力讓他成為了中國最貴的財經專欄作家,最貴是1個字1塊錢;長期沉浸財經圈的職業敏感度,讓他覺察到房子和土地在中國城市化建設中的稀缺性和增值性,從98年起十幾年的時間在杭州每年買一套房,按每套100平杭州房子均價計預估在房產上資產超1個億。投資房產的同時,98年以50萬元買得千島湖的一個島,如今島上種植的4000顆楊梅樹釀製成「吳酒」,曾經在吳曉波頻道三天的時間被預定3.3萬瓶,將粉絲、社區、內容電商結合的恰到好處;

從30歲開始出書,並一發不可收拾,保持每年一本的速度,以下淺藍色為最佳反響的代表作,其中《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2009個人以75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2009第四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

作品系列:

《大敗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營銷》(2003年)、《被誇大的使命》(2004年)、《大敗局2》(2007年)、《激蕩三十年》(2007年)、《跌蕩一百年》(2008年)、《吳敬璉傳》(2010年)《浩蕩兩千年》(2011)《歷代經濟變革得失》(2013)《這些年馬雲犯過的錯誤》(2014)《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2015)《激蕩十年 水大魚大》((2017)

2003年離開新華社,一邊保持寫作的計劃,一邊開始經營自己的圖書計劃藍獅子財經出版社,藍獅子掛牌新三板,市值10億;2014年開始創立吳曉波頻道自媒體,經過4年的時間打造280萬的粉絲群,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財經領域社區,A輪融資1.6億後市值20億;

2

吳曉波致力於中國企業案例和經濟發展史的研究和寫作,殊不知其本人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勵志成長效仿案例。

讀了吳曉波的書五本,每天聽見吳曉波的四年音頻約1000條,吳曉波視頻183期(喜馬拉雅有音頻)後,試圖結合我的理解去剖析吳曉波老師的成長。

22歲出入職場的吳曉波,就顯示出對自己職業的超前規劃。他為自己制定了「三三三」的規劃;三年之內成為一名合格的財經記者,六年之內成為新華社最好的財經記者,九年之內成為財經行業最好的記者。

吳曉波說過,他的人生很有階梯感。30歲之前不考慮錢的問題,專心做記者;30到40歲,需要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40歲,則會考慮開始退休。

30歲前,吳曉波所有的選擇都是在投資自己。任職新華社做記者期間,藉助新華社的影響力可接觸到魯冠球、柳傳志、宗慶後等企業家,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同時,藉助專欄寫作,鍛煉了他的文筆和敘事邏輯,為以後成為財經作家也做好了鋪墊。

2001年,33歲的吳曉波憑藉《大敗局》一書的出版一戰成名,從此奠定了他的財經寫作領域的江湖地位,在接下來十多年裡厚積薄發頻出佳作。職場上通過打造專業能力賺取工資性收入同時,吳曉波也顯示了極高的財商,不斷通過專欄寫作、投資房產來增加財產性收入。吳曉波說,每一個人都要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在吳曉波看來,作為知識分子,要想獲得思想自由必須得先財務自由,當職務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各佔一半時,你就離財務自由不遠了。憑藉專欄寫作、《大敗局》的大賣、房產投資所積累的經濟基礎,2003年早已獲得財務自由的吳曉波選擇了離開新華社。

吳曉波花了13年的時間,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專業的人。國內著名私募投資人但斌在他的《時間的玫瑰》書中寫道:「巴菲特最偉大的地方,並不是他在75歲的時候擁有了450億的財富,而是他對於自己的投資理念一輩子的信奉和堅持。」吳曉波年少時就確立了職業方向,獨立的思想、閱讀、超強的人生規劃、馬拉松式的長跑執行力,在我看來是吳曉波他第一個十年(1990年 - 2003年)取得成功的關鍵。

3

離開新華社後,吳曉波成為了一位專職寫書的自由人。由於他本人是貝塔斯曼的專欄作家,在2005梁前後,貝塔斯曼出版業務退出中國,吳曉波全面接手「藍獅子」品牌,並成立民營公司,將其改製為企業化運營,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

按吳曉波的話說,在之後的十幾年裡,「藍獅子」出版社把自己折騰的夠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隨著互聯網數字化媒體的興起,紙媒逐漸默認沒落,「藍獅子」的轉型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但是,面對企業經營,他卻永遠懷著好奇心,高利潤率並不足以讓吳曉波滿足。面對藍獅子的未來,他說:「我們還要變革試錯,不斷往前跑,就算會冒險。」

藍獅子因為有了吳曉波的名氣,加上整個團隊也在不斷摸索中進行試錯、轉型,藍獅子的日子過得要比別人更好一些。「我們現在基本已經從出版角度,完成了第一輪的轉型,最近又引進了戰略投資人。從總體利潤率來講,我們應該是國內傳統出版業利潤率比較高的一個公司吧。」這一點,是讓吳曉波比較欣慰的地方。

2011的,吳曉波受騰訊邀請寫《騰訊轉》。這本書歷時5年後出版,在這5年期間,也正是騰訊爆髮式發展時期,最為顯目的就是微信的崛起。寫作過程中,吳採訪了騰訊60於未內部人士,作為商業財經媒體人的敏銳意識,預測在強大流量紅利優勢下,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的自媒體必然引爆。

2014年,吳曉波創立吳曉波頻道,成立了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式。充分享受了微信公眾號早期發展的紅利,如今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財經社群。吳曉波頻道中的整個文化產品體系,也是在不斷的迭代進化。從吳最開始公號每周兩篇的專欄文章,與愛奇藝每周一次的吳曉波視頻(早期主要為了倒流圈粉),知識音頻付費爆發下的「每天聽見吳曉波」,以及後來的社群線下的書友會,轉型大課、思想食堂、自媒體電商,一年一度的吳曉波年終大會。每一個都成為互聯網粉絲經濟下,知識付費的爆款單品。

如果說前十年,吳是在打造財經作者這個IP。在這個十年,吳通過零邊際成本互聯網工具,找到了十年前所寫書的讀者,將其聚集在了吳曉波頻道,打造了一個強大的粉絲經濟,並將線上線下融合,不斷試錯推出精品內容。將IP、社群、線上線下、內容、電商結合的恰到好處,互聯網把這個世界推平了,你服不服。

踩準時代發展大勢,明確自我的優勢,深耕專項領域,積極去擁抱新興事物,不斷的學習、顛覆、嘗試、迭代。在我看來是吳曉波他第二個十年(2004年 - 2017年)取得成功的關鍵。

生活中的你我,絕大多數是「我爸非李剛」,要想取得長足進步實現階層跨越短時間是難以達成的。每一個成功光環背後,絕對是無比寂寞的努力和付出。你我皆平凡人,選擇任何一個你感興趣的領域,持續地閱讀、思考、分享,就可以建立領域裡絕對的護城河。一方面用於督促自我的學習和成長,另一方面長久以往或許可以積累一群共同關注這個領域的朋友,也就有了產生商業價值的可能。

4

將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是吳曉波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其中也收錄了寫給他女兒的同名文章。

吳曉波透露,自己的生活節奏很慢,習慣睡懶覺,晚上不工作。喜歡打麻將、看電影、看韓劇,基本上有點分量的影片都不會錯過。通常在下午5點半完成一天的寫作後,會去樓下的健身房鍛煉1個小時,以便保證自己能夠穿「只適合沒有啤酒肚的男士」的Giorgio Armani西裝,活得從容而有詩意。

一個商業世界裡風光無限的男人,你始終無法與「打麻將」、「看韓劇」字眼聯繫在一起,但確實吳調節自己,讓生活慢下來的一種方式。在吳曉波看來,生命本身是一場浪費,那就要看每一次的浪費是否美好。在如今唯財富論英雄時代下,我們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在往前沖,職場競爭不敢有絲毫懈怠,子女教育擔心稍不留神就輸在起跑線上......每一個臉上都寫著"奔跑",「努力」,「焦慮」這一類辭彙,確忘了當初我們為何出發。

我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皆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的美好。一頓周末精心準備的早餐,一次令人愉悅的家庭戶外活動,一次酣暢淋漓的健身運動,一次品茶、賞花、登山的朋友聚會...都是生命中美好事物。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心靈。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