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了疫苗為什麼還會感染乙肝?

目前採用0、1、6月方案(0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90%左右的接種者可產生保護性抗體,然而仍有10%左右的接種者不產生抗體或產生抗體滴度水平低,達不到保護閾值,這部分人仍是易感者,即對乙型肝炎疫苗無應答。

為什麼注射了疫苗還不能得到保護?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敗的原因複雜,主要原因可分為疫苗因素和機體因素兩個方面。

疫苗因素

疫苗的種類和質量、接種的部位和途徑、接種的程序和劑量等因素直接影響接種的效果。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接種部位應在上臂三角肌,因為臀部脂肪多,疫苗臀部注射後,大部分被脂肪組織吸收,而脂肪組織不易貯存,臀部注射比上臂注射應答率低;

2)接種前應把乙型肝炎疫苗搖勻,因乙型肝炎疫苗中的HBsAg吸附於氫氧化鋁佐劑上沉澱在瓶底,上清液中沒有HBsAg;

3)乙型肝炎疫苗應存放在4℃冰箱內,可保存2年;

4)應堅持全程3針免疫接種,接種程序為0、1、6月,可獲得較好免疫效果。

機體因素

一般因素

1)吸煙和飲酒可能損害機體的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免疫功能衰退和應答能力降低。因而有吸煙、飲酒嗜好及年長者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盾產生抗-HBs的能力常較無此嗜好和年幼者弱。

2)身體質量指數、精神壓力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等因素也會影響機體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應答。

3)若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HCV、HIV感染,接種後無(低)應答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遺傳學因素

多數學者認為,HBsAg攜帶者呈家庭聚集性,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無(低)應答的發生與HLA分型及位點有關。HLA-DR3+或HLA-DR7+表現型的個體,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後出現低應答的幾率較高。

乙型肝炎病毒變異

若與乙型肝炎疫苗誘導抗-HBs有關的抗原決定簇α發生變異,抗體與變異株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結合力下降,可導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保護失敗。

乙型肝炎疫苗無(低)應答細胞學基礎

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應答良好者,其外周血單核細胞對重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刺激增生活躍;而對乙型肝炎疫苗無(低)應答者,則無明顯增生反應。

進一步分析表明,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刺激無反應的細胞學基礎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特異性Th1類細胞存在缺隱,即缺乏Th1類細胞或此類細胞雖存在但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肽-MHC複合物無應答(如免疫無能或免疫耐受)。

宮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宮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新生兒接種疫苗失敗的重要原因。其可能機制是胎兒期接觸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出現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T細胞耐受導致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特異刺激,白細胞介素-2分泌和白細胞介素-2受體表達不足。

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陰性而血清和(或)肝組織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檢測陽性。2008年歐洲肝病協會(EASL)將OBI定義為「血清HBsAg陰性但肝組織中HBV DNA 檢測陽性,同時建議血清HBV DNA的界值<200IU/ml」。

OBI的兩大特徵為HBsAg陰性和病毒低水平複製。公認的觀點是抗-HBc陽性的個體是潛在的OBI(pOBI)。但是約7%~20%的OBI所有病毒血清指標均為陰性。

OBI是病毒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與肝細胞內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持續存在及病毒複製和基因表達嚴重抑制有關。然而,OBI患者體內HBV複製受抑制是可你的。

做了檢查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乙肝?

乙肝五項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

乙肝五項指標結果及其代表含義

乙肝五項中的指標呈陽性時,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的組合形式,每種組合的臨床意義也各不相同。但是究竟是不是乙肝患者,還需要結合病史、肝功能化驗以及B超檢查等進一步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推薦閱讀:

TAG:乙肝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