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請逼自己學會這件事
張愛玲說,你年輕么?沒關係,過兩年你就老了。
1
《圓桌派》在辭舊迎新之際,出了期番外節目,談論一個與時間有關的話題:初老。
節目中,嘉賓馬家輝說,他覺得老了,就是某天醒來,發現身邊的大媽就是自己妻子的時候;
陳曉卿說,第一次感覺老了,是感覺可以躍過一條河,卻一腳跳進河裡的時候;
年少成名,如今也到了而立之年的80後老阿姨蔣方舟則說,發現自己很難歸到年輕人的那一類,卻又沒有完全變老。
同為80後的papi醬,也在最近一期視頻中談論了類似的話題:
我既不是一個年輕的年齡,也不是一個成熟的年齡;
年輕人覺得我是大姐姐,真正成熟的人覺得我是小屁孩。
那麼,你是在什麼時候,感覺自己已經老了?
發現自己看不懂00後的聊天縮寫;
說好了通宵,卻在半夜兩點就困得不行;
發現曾經喜歡的明星都有了年代感;
別人喝冰啤酒吃烤串,你往保溫杯里加枸杞……
當年齡不可避免地增長,你會因為害怕被淘汰而感到著急?還是坦然接受自己已落後於時代的現實?
承認自己變老,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2
變老,是一種什麼感覺?
首先,在生理上,隨著年齡漸長,精力大不如前。偶爾熬夜通宵,休息好幾天才緩過來。
身體機能明顯在衰減,馬家輝說,
什麼叫老了?老了就是你越來越清楚自己身體每一個器官在哪裡。因為當你身體好好的時候,你不曉得那些器官在什麼位置。可是當你這裡病、那裡痛,就完全掌握了每一個器官的位置。
最難以接受的,恐怕還是容顏老去。
作家拉姆·達斯在《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這本書里寫到:看到自己青筋暴露或光禿禿的頭頂這些老去的跡象,每次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我都會想,我怎麼會是這副尊容。
還有一種對衰老的恐懼,是覺得自己特別無知,有一種隨時被時代拋棄的焦慮感。
覺得漸漸感覺跟不上流行文化的節奏,看不懂年輕人的網路用語,也欣賞不了年輕人的審美品味。
為了不被時代拋棄,很多人都在拼了命地加班、工作。
就像papi醬在視頻中說的,她身邊的每個人都在拼了命地工作,沒有時間生活。
好像只有拼盡全力,才能稍微填補內心的焦慮,才能避免被替換出場的危機。
說到底,我們因為變老感到焦慮,其實是懼怕自己脆弱,自己的能力不再與現實狀況匹配。
馬家輝說,假如你感覺自己老了,你不是老。而是恐懼老、恐懼你能力不足夠,你有焦慮。可是假如你在那個時候有自信心的話,你不會感覺老,而是感覺我成熟了。
所以,既然老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與其因為變老而感到恐懼,不如把它轉化為一種動力,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唯有如此,當你40歲、60歲時,衰老就不是衰敗,而是成熟。
3
年歲增長,是一種自然規律,很多因素多是難以改變的。
節目中,陳曉卿說,決定人壽命的第一是DNA,第二是環境,第三是醫療制度,第四是科技進步,第五是人本身,第六是飲食。
誰也無法掌控生命長短,任何與時間的抗衡都只是徒勞無功。
我們必須要學會坦然接受,接受自己會老的事實,接受生命有其局限。
《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這本書也提到,我們應該接受自己變老的樣子,從容貌到體型。
年歲漸增,精力下降、容顏老去都是自然現象。
你可以運動,讓自己保持體態輕盈;也可以保養,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運動也好,保養也好,都只是方法,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接受。
完全接受自己現在的模樣,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審美去折騰自己。只有這樣,才會活得更自在。
甘地說,靈性的人生首先就是要無所畏懼。
對抗時間最好的武器就是無懼老去的心態,如果我們能夠正視自己的靈魂與肉身,就可以遠離恐懼。
學會和不完美的自己言歸於好,也學會和自己的年齡握手言和。
20歲,你正風華正茂,40歲,你也可以端莊優雅,70歲,你依然可以恬淡自如。
就像網友夜家子鳶說的,我懷念一無所知的自己,卻更喜歡經歷這一切的自己。我希望當我老去,到滿臉皺紋的時候,每道皺紋都像樹的年輪,能讀出許多信息,有許多故事。
不必羨慕任何一個年齡,我們要做的,是抓住時光,讓自己的一生每一天都不虛度。
4
我們要接受老去,安於年齡,但不是說要安於現狀。
安於老去,更是安於成長,始終保持好奇心,保持開放的心態,對自己滿懷期待,不會有「因為年齡而受限」的想法。
當我們老去,就不會為此感到焦慮,而是用一種我現在仍可以做到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朋友有個前領導,退休後被一家民營企業返聘為技術總工。
在這家公司退休後,他又接受一家公司的邀請,做些顧問性工作。
前領導時刻關注行業動態,保持大量閱讀專業性文章和資料的習慣,還經常給晚輩提供幫助或參考意見。
朋友說,有時候聽他一席話,勝過自己一周的分析和研究。
老去的人生,並不只剩下行動遲緩和頭髮斑白,就像朋友的這位前領導,歲月賦予他的不僅僅是遲暮,還有睿智和成熟。
正如拉姆·達斯所說,智慧是人生中難得幾樣不會隨歲月流逝而減少的東西。當人生一切都衰退時,唯有智慧會隨歲月增長。
相較於身體的老化,心態的老化才更可怕。
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還年輕,但早已停止了自我成長。
就像那位唐山高速收費站的員工,失去工作後,對未來感到恐慌:我已經36歲了,青春全都獻給了收費站,除了收費啥都不會,也學不會什麼,以後怎麼活?
青春不是年齡,而是心境。
臉上的皺紋無法抹平,年齡的老去也不可更改,但如果我們也可以做到不斷學習、探索新事物,那麼,生活的每一刻都會是新的。
就像塞繆爾·烏爾曼在《青春》這篇散文里說的: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人終有一老,或老而庸常,或老而優雅。
或許,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個睿智從容的老人,年老時依然能發光發熱。
5
從最好的年華,走到白髮蒼顏,每個人都在日日緩慢地老去。
我們思考衰老這件事,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是因為只有直面這件事,才不會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不會忽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51:向死而生》里提到:直面死亡,你才會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同樣的,正視衰老,我們才會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抓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生不一定有明天,活在當下,用最好的心態去面對,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所能改變的,把每一天都過得暢快淋漓。
木心說,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時間盡頭回望時,能夠安然說出這一句話。
作者:荒疏
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號:精讀(ID:jingdu999)。更多書單、導讀、微課,終身成長者共同學習,100天持續行動,請關注微信公號:精讀,微信小程序:終身成長詞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