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之馬德里
我們並無意強行區分馬德里與巴塞羅那的分歧,但是差異亦是文化的一部分。將兩個學派的歷史放在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來分析更加有助於我們了解建築發展的一般規律,認清前路。正如Luis Fernandez-Galiano所說「The line between Madrid pragmatism and Catalan Lyricism is no mere cliche.」 (區分馬德里實用主義和加泰羅尼亞抒情之間的界限絕非是陳詞濫調)。
實用主義 & 加泰羅尼亞浪漫情懷
馬德里篇
雙城記丨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上)關於「馬德里」(Madrid)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好幾種說法。根據傳說,馬德里是由歐克諾·彼雅諾(曼切華與托斯卡納王堤爾恩尼烏斯之子)所建立並命名為「梅特雷吉爾塔」(Metragirta)或「馬恩圖亞?卡爾佩塔納」(Mantua Carpetana)。另一種說法是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是「烏爾薩利亞」(Ursaria,在拉丁文里是「熊群之地」的意思),因為在鄰近的森林裡發現了大量的熊與草莓樹。不過,現在普遍相信這座城市今名的起源是來自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建立在曼薩納雷斯河岸上的新拓居地。正因為這條河的名稱,人們就將此地命名為Majerit,成為日後Madrid這個字的雛形。
在馬德里的城市建設史上,費利佩五世(1700-1746年在位)和卡洛斯三世(1746-1788年在位)是兩個重要的節點。費利佩五世認為馬德里作為一個歐洲首都,現有的城市規模不適合代表西班牙,所以在他治下馬德里大興土木,包括興建新的皇宮。到卡洛斯三世,馬德里才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城市,費利佩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的建設構成了現代馬德里的城市雛形。
在西班牙的建築流派劃分中,作為兩極之一的馬德里學派的建築師多來自ETSAM。馬德里建築學院(ETSAM)始建於1844年,這一年馬德里建築學院在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的基礎上分離出來,正式宣告成立,ETSAM也是西班牙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建築院校。弗蘭姆普敦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西班牙,建築師所接受的教育或許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出色的,這一方面歸因於這裡職業的組織方式,另一方面則無疑要歸因於其建築教育的類型與水平。」相較於其他專業,建築學在西班牙需要更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在1965年之前,大學本科階段的建築學教育需要歷時七年(1965年之後為五年)。而且其中的建築師執業資格培訓與大學教育合二為一,中間沒有其他環節,這就讓學生學生必須在接受系統的建築學教育和嚴格的畢業考核之後方能獲得執業資格,另一方面,大部分執業建築師在各大建築院校都從事教育工作,這也讓西班牙的建築理論得以職業實踐中被迅速消化,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割裂。
站在現在的角度回溯馬德里現代建築思想的萌芽,首先想到的是西班牙工程師索里亞在19世紀末為馬德里所做的城市規劃。1882 至 1883 年間,索里亞首次提出「線形城市」的概念,並於 19 世紀 90 年代隨著相應規劃的付諸實施與實踐經驗的積累,結集成書,由此形成索里亞線形城市規劃理論。
「線形城市」的模式及其理論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便是爭議不斷、褒貶不一。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模式的許多固有問題便逐一暴露出來。但是無論「線形城市」對近現代城市的發展是功是過,我們都無法否認它是眾多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基礎與出發點,它對於城市綠化帶、低密度住宅區等概念的關注與強調也確實被後人重新加以重視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從 20 世紀諸多著名的城市規劃案例中都能看到「線型城市」的痕迹,如柯布西耶為捷克斯洛伐克所作的士林規劃(1935年)與「線形工業城市」構想(1942 年)、路德維希·希爾伯塞墨為芝加哥所做的「新城市」線形規劃(1944),甚至在賴特的「廣畝城市」構想中我們都能看到索里亞的影子。儘管我們無從對索里亞線形城市規劃理論於上述案例的具體影響做逐一的考證,索里亞確是最早提出「線形城市」理論並付諸於實踐的第一人,也是現代城市規劃的一個里程碑。
伴隨包豪斯運動在歐洲大陸的風起雲湧,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追求新建築精神的一批建築師被稱之為「1925年一代」。25一代包括費爾南多·加西亞·梅爾卡達爾(Fernando García Mercadal, 1896-1985),拉法埃爾·貝爾加明(Rafael Bergamín, 1891-?),路易斯·布朗哥·索勒爾(Luis Blanco Soler, 1894-?),費爾南德斯·肖(Casto Fernández Shaw, 1896-? )與路易斯·拉卡薩( Luis Lacasa, 1896-1966)等,最為活躍的當屬貝爾加明與索勒爾二人。得益於相對寬鬆的政治和文化環境,「1925年一代」的建築精神在始建於1927年的馬德里大學城身上得到了集大成的體現。馬德里大學城不僅是西班牙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階梯,同時也是西班牙現代建築發展的里程碑。
而路易斯·拉卡薩和路易斯·賽爾特合作,在1937年的巴黎世博會上設計了西班牙館,這座由鋼材和帆布組成,僅耗時兩個月的簡易建築卻成為西班牙建築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937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巴黎世博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1937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畢加索為此創作了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而這座來自路易斯·拉卡薩和賽爾特的簡易建築就成了第一個展出這幅巨著的場所。
1930年,在梅爾卡達爾和賽爾特的共同倡導下,GATEPAC成立,其基本構成來自「1925一代」和GATCPAC。GATEPAC的主要成就集中在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其中以巴塞羅那最為耀眼,而馬德里的建築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們對地中海鄉土建築內在價值進行了充分的發掘,雖然這段時間內馬德里建築師的形態多來源於樸素單純的鄉土形式,但他們已經拋棄了僵化的宗教形式和源自中世紀的折衷主義。
在此過程中,結構工程師愛德華多·托羅哈為「1925一代」的建築實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西班牙建築中的科技與美學、建築與結構的融合正是始於托羅哈。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托羅哈配合「1925一代」的建築師建造了大量迥異於傳統形式的新公共建築。其中包括阿爾赫西拉斯市場的直徑48米的半圓形混凝土殼體結構、馬德里跑馬場看台的懸挑薄殼結構等明顯領先於時代的結構體系。托羅哈的建築是內戰前的西班牙的最高成就,同時他也是西方殼體結構的開拓者。而同一時間畢業於ETSAM的菲力克斯·坎德拉(Félix Candela)深受託羅哈的影響,日後開創了著名的雙曲拋物面結構體系。同時菲力克斯·坎德拉也是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導師。
從1936年7月17日以佛朗哥為首的右翼軍人發動反對第二共和國的軍事叛亂開始,至1939年4月佛朗哥軍隊攻佔馬德里為止,據不完全統計,西班牙內戰中有120萬西班牙人喪生或被殺害,50萬人被迫逃離祖國。而建築由於體量和社會屬性,在戰爭中受到的傷害遠甚於其他行業,面對著紛飛的戰火中坍塌的建築與凋零的建築人才,不論是戰爭勝利的一方還是戰敗者,其傷害都是不可逆的。西班牙這段從1939年內戰結束,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的建築史,基本可以看作是一段現代主義的一次重生。在戰後的四十年,現代主義的種子在官方僵化的意識形態中慢慢發芽,重新煥發生機,也為八十年代後西班牙建築的聲名鵲起奠定的基礎。
獨裁統治初期,官方鍾愛於強調中央集權的復古主義的建築。這一時期的建築多體現集權者對於恢復舊時帝國榮耀的渴望,其中包括馬德里大學的凱旋門,希洪勞動大學校園等。這些建築的構思和立意都取自古典建築,而誕生於戰前的現代主義思想此時被拋之腦後,彷彿那一場運動從未發生過。
得益於國際形勢的變化,西班牙憑藉反共的政治主張重回西方主流。而此時對於文化和思想的控制慢慢放鬆,到20世紀50年代,各類文化沙龍在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出現。與巴塞羅那的「R小組」相比,馬德里的建築第二春來得較晚,但此時馬德里在建築相關的藝術領域的新探索已然起步。雖然此時馬德里建築師們在建築上並無太多表現新思想的機會,但是他們藉助抽象藝術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與傳統決裂的武器,其成果在世博會西班牙等平台上得以呈現。1956年,來自馬德里的建築師亞歷山大·德·拉·索塔以一個方盒子的方案贏得塔拉戈拉市政大樓的競賽,在這個方案中索塔以一個完全現代的建築語言替代了古典主義的形式,同時保持了公共建築的公眾性和穩重感。索塔的設計為日後的現代主義公共建築樹立了很好的典範,其更大的意義在於其在古典主義和折衷主義的背景下打開的缺口,從這個意義上,塔拉戈拉市政大樓無愧於西班牙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里程碑。
而在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科拉萊斯和莫來松所設計的西班牙國家館則是戰後西班牙現代建築在國際上的首次亮相。這座建築中建築師熟練的運用玻璃和鋼,這種形式與以往的西班牙建築相比簡直是脫胎換骨般的變化,而現代主義出現在國家建築上似乎也預示著佛朗哥政權正在全面接受現代主義。那屆世博會上,西班牙館獲得里金獎,似乎預示著一個西班牙建築的下一個春天正在到來。
當時光走進60年代,一個不同於傳統建築理論的新思想被帶到了馬德里,被布魯諾·賽維稱為「有機建築理論」。馬德里的有機建築理論一方面來自於賽維的建築史理論著作,另一方面阿爾瓦·阿爾托的北歐現代建築和賴特的作品為當時的馬德里年輕建築師樹立的榜樣,這段時間的代表人物包括斐扎克和奧依扎。在斐扎克的建築中,我們找不到所謂的功能、形式、技術等條條框框的限制,更多的是建築師對建築形制的把玩。而奧依扎的白塔住宅更是馬德里有機建築的巔峰。在這座建築中,奧依扎借鑒了賴特的普銳斯塔樓的結構,將建築視作一顆自由生長的樹木。在這座建築中,奧依扎還實踐了柯布西耶的集合住宅理論,如果仔細觀察,甚至還能察覺到小沙里寧和伍重的影子。作為西班牙現代建築史集正統現代主義與有機主義於一體的集大成之作,白塔住宅樓的西班牙內外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70年代是西班牙建築開始樹立獨特思想的時期,1975年是一個分界點,這一年獨裁者佛朗哥逝世。相較於其他國家社會轉型的陣痛,西班牙順利實現了由強人獨裁向民主共和的轉型。佛朗哥逝世帶來的社會轉變對西班牙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馬德里與巴塞羅那在建築思想上的分歧日益明顯。在這一時期,奧依扎的學生拉斐爾·莫尼歐在建築理論和建築實踐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作為馬德里學派的旗幟,莫尼歐也曾給巴塞羅那建築師以靈感:在佛朗哥逝世前的1971年,莫尼歐被任命為巴塞羅那建築學院的院長,他在巴塞羅那一直生活到1980年。在這十年間,莫尼歐是巴塞羅那模式的重要推動者。然而莫尼歐最終還是在以博伊加斯為代表的巴塞羅那建築師的排擠下離開了巴塞羅那建築學院,而馬德里學派和加泰羅尼亞學派統一的願望也就此落空。
80年代是馬德里建築師開始爆發的年代,這源於1978年在左派的推動下被通過的新憲法。西班牙政治轉型的成功構成了繼續經濟榮景的必要條件,經濟繁榮又必然成就建築學的碩果累累。在這段時間,拉斐爾·莫尼歐沿著學院派的道路繼續前進,他的建築對基地邊緣現存歷史建築的尊重,通過磚這種建築材料與城市文脈對話,厚重的立面與精心布置的窗洞表達了莫尼歐的後現代主義姿態。他的這一傾向在西班牙洲際銀行大樓、洛格羅尼奧市政廳、位於塞維利亞的西班牙保險大樓得到了綜合的體現。莫內歐的這些城市建築回應了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延續了西班牙在現代主義領域裡的最初試驗。在拉斐爾·莫尼歐之外,馬德里的建築師們同樣在公建設施和住宅領域創造了大量成功的案例。例如與莫尼歐一樣師從索塔和奧依扎的坎波·巴埃薩,巴埃薩的作品運用純粹的極少主義,發展並駕馭著理性主義的抽象。從巴埃薩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馬德里年輕建築師身上那種獨特的可能性——他們抵制任何宣言,專註於自身。
1996年,拉斐爾·莫尼歐獲得那一年普利茲克獎,這也是對西班牙新時代建築實踐的褒獎。不同於巴塞羅那學派公開反中心的地域主義,馬德里的建築師建造的更多是帶有反思性實踐的現代建築。不論是從亞歷山大·德·拉·索塔到奧依扎,到拉斐爾·莫尼歐和坎波·巴埃薩,還是托羅哈、坎德拉與卡拉特拉瓦,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明顯的師承痕迹。馬德里建築師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總能把各種不同的傳統重新綜合為新形式,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立。
在此還不得不提及西班牙普遍存在的傳統行業系統,知道現在,不論是ETSAM還是ETSAB,他們仍然保留著「學院」(colegios)的名稱。這些機製為職業提供了其他國家少有的保護:在西班牙,任何建築沒有建築師就不得建造。這些地區性的學院對整個行業實施管理,不僅僅是頒發建造許可,還管理職業收費,並從中提取一部分。這種壟斷使他們有能力支持西班牙的建築文化的發展,這也是西班牙建築評論和建築報道領先於世界的原因。西班牙的這種制度的保證和內在的學習精神鼓勵西班牙建築師在當前的現實中進行實踐,而不必以懷舊的心理盼望某種不可企及的未來也同樣遙遠的過去。
現代主義起源於歐洲,而在歐洲的眾多國家中,西班牙的現代化進程可謂最曲折。當17世紀的歐洲開始走向工業革命和世俗化時,西班牙仍然徘徊在中古帝國的餘暉中。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這段現代主義的黃金年代裡,西班牙經歷了兩度共和、兩次內戰、兩度軍人獨裁。而其間的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又處於戰爭漩渦的邊緣。這讓西班牙的現代化進程迥異於德法,馬德里作為西班牙的首都,這裡的現代建築的發展就是整個西班牙現代主義進程的一個縮影。
進入新世紀後,諸如曼斯拉+塔諾(Tu?ón + Mansilla)、賽爾加斯加諾事務所(SELGASCANO)、安東·加西亞-阿布里爾與恩桑博爾建築工作室等新興建築事務所挑起了延續馬德里建築的重擔。他們依然保持著西班牙當代建築清晰的形式系統、精細的空間控制和精微的文脈表達,並與豐富的社會百態及當代性緊密相連,建造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空間存在方式。
縱觀西班牙建築史,我們並沒有從中發現一條清晰的脈絡。一方面是因為西班牙內戰和弗朗哥獨裁對西班牙現代建築運動的阻斷,另一方面宗教和區域政治的角力讓西班牙的近代建築呈現一種混亂和紛繁的狀態。西班牙建築史是一部集體探索的曲折歷史,不同於德法,西班牙並沒有明確的英雄。西班牙的現代建築建立在對現代性和傳統元素的等眾多因子的回應和批判中,但又不僅僅包括這些。放眼西班牙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中的位置,雖然其未曾有過突出的理論貢獻,但西班牙現代建築對正統現代主義的修正和豐富,以及其對良性地域主義的闡述,對處於世界建築發展主流之外的國家和地區不失為一個生動的案例。
注釋
[1]「1925一代」:1961年建築師Carlos Flores López首次提出此概念,用來代表1918年至1925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的青年先鋒建築師們。
[2]索里亞 Arturo Soria y Mata(1844-1920):西班牙人,曾擔任工程師、出版人、政府官員等多重社會角色。曾被法國費加羅報譽為馬德里的奧斯曼(Baron Haussmann, 1809-1891)。[3]埃杜阿爾多·托羅哈·密萊特 Eduardo Torroja Miret :西班牙道路工程師。1923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道路工程學院(E.T.S.I.C.C.P.)。他在當時對混凝土建造的研究與實踐在世界範圍內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後人很多都是發展繼續他的研究,比如他的學生Félix Candela。[4]菲力克斯·坎德拉 Félix Candela:西班牙建築師。以雙曲拋物面結構體系聞名於世。1927年進入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1935年畢業。在讀期間也是滑雪和橄欖球運動員。由於內戰,1941年逃往墨西哥。1950年成立其建築公司Cubiertas Ala。1953年在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的建築學院被任命為最高教席教授。1971年前往美國,進行教學活動。。[5]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1951年生於西班牙巴倫西亞市,先後在巴倫西亞建築學院和瑞士聯邦工業學院就讀,並在蘇黎世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卡拉特拉瓦的重要貢獻在於他所提出的當代設計思維與實踐的模式。他的作品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開闊、更深刻,讓我們更多地理解我們的世界。他的作品在解決工程問題的同時也塑造了形態特徵,這就是:自由曲線的流動、組織構成的形式及結構自身的邏輯。而運動貫穿了這樣的結構形態,它不僅體現在整個結構構成上,也潛移默化於每個細節中。[6]亞歷山大·德·拉·索塔(1913.10.20-1996.2.14):西班牙建築師。出生在北部,家境非常富足。1941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1965年獲得博士學位,並與1956年到1972年在此校任教。曾三次獲得國家建築獎(Premio Nacional de Arquitectura)。 [7]布魯諾·賽維:義大利有機建築學派理論家,著有《建築空間論:如何品評建築》[8]弗朗西斯科·哈維爾·薩恩斯·德·奧伊薩(1918.10.12-2000.7.18):西班牙建築師。1946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1947年遊學美國。1949年回到西班牙,開始建築和教學實踐,1968年被成為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最高教職教授,1981年至1983年任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一職。曾為Romany和Manuel Cabe?es工作過。而從他的事務所也走出好多大師,比如 Francisco Alonso, Rafael Moneo和Juan Daniel Fullaondo。[9]阿爾貝托·坎波·巴埃薩 Alberto Campo Baeza (Valladolid,1946- ) :西班牙建築師。1970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是Francisco Javier Sáenz de Oíza和Javier Carvajal的學生。最初在Julio Cano Lasso的工作室工作,進行了大量大學建築的實踐。現任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最高教席教授,80、90年代十分活躍,從事大量學術活動,使學院與當時的國際形勢相聯繫,主要是義大利和日本。最初以馬德里和加的斯兩地的學校建築和市政府建築開始其獨立的職業實踐。當時還設計了設計師Jesús del Pozo的商店,結合現有條件發展了Adolf Loos的精神。[10]曼斯拉+塔諾(Tu?ón + Mansilla):埃米里奧·塔諾·阿爾巴萊茲 Emilio Tu?ón álvarez (Madrid,1959.1.1- )
西班牙建築師。1981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1982年到1992年在RafaelMoneo事務所工作。1986年開始在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執教。1992年與Luis Moreno Mansilla創立Mansilla + Tu?ón Arquitectos事務所開始獨立實踐。1993年與Luis Moreno Mansilla一起創立CIRCO雜誌出版物。2008年第十屆西班牙建築與城市雙年展主席。路易斯·莫萊諾·曼斯拉 Luis Moreno Mansilla (Madrid,1959.7.1-2012.2.22)西班牙建築師。1982年畢業於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1982年赴羅馬遊學。1984年到1992年在Rafael Moneo事務所工作。1986年開始在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執教。1992年與Emilio Tu?ón álvarez創立Mansilla + Tu?ónArquitectos事務所開始獨立實踐。1993年與EmilioTu?ón álvarez一起創立CIRCO雜誌出版物。2008年第十屆西班牙建築與城市雙年展主席。2012年2月22日,逝於Barcelona, Espa?a。.
參考文獻
[1]西班牙現代建築史初步研究_路培 [2]《現代建築: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_肯尼斯·弗蘭姆普敦[3]《深思熟慮的現代主義》 (魏浩波_《城市建築》第117期)[4]《弗朗哥時代》(路璐 譯)[5]《AC建築創作》第177_阿爾伯特·坎波·巴埃薩專輯[6]《現代建築語言》_布魯諾·賽維
[7]《建築空間論》_布魯諾·賽維[8]《世界現代建築史》_王受之
文:游旭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