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千萬要小心這些致癌因素

癌症,本就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不斷增長,更讓人們膽戰心驚。於是,不少人都漸漸加入了「防癌大軍」,但儘管如此,癌症依然在全球高發。

1

2018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出爐

不久前,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這篇文章評估了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960萬癌症死亡病例。這是全球所有年齡段、性別,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在內的所有癌症發病比例的推算數據。

1亞洲癌症發病率、死亡率雙高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亞洲癌症發病率將近50%,死亡率將近60%,均排在了全球第一位

此外,在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男性約950萬,其中亞洲男性占發病總數的近一半,死亡率達60%;女性約860萬,亞洲女性發病率佔47.5%,死亡率略過一半。

2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

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均為全球第一!在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我國佔380.4萬例;在960萬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國佔229.6萬例。

這組數據意味著:全球每新增的100個癌症患者中,就有21個中國人。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確診癌症,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於癌症

3這些癌症發病率較高

全球癌症發病率前五的分別是:肺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

而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也是最高的。此外,男性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等也較為高發。

2

7大致癌危險因素

幾乎個個可避免

癌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但其中大部分外因可避免

1抽煙嗜酒

抽煙是導致肺癌的「元兇」之一,每天抽兩包煙以上的人,有1/7死於肺癌。與不吸煙的人相比,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平均約高出20倍

喝酒會加大肝臟負擔,研究發現,58%的肝癌都與酒精有關,每天規律飲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為肝癌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風險增加4%。

此外,這兩者都會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建議

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是堅決戒煙,包括電子煙,限制甚至不飲酒。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實在戒不了,就應該注意防癌。

「一次醉酒等於得一次肝炎」,飲酒千萬不要喝醉,酒後可適當多喝水,加快代謝,以緩解醉酒癥狀。

◎ 補硒。硒可謂是「防癌高手」,它能阻止正常細胞癌變,也能促進體內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排出,降低癌症風險。生活中含硒較多的食物有蘑菇、燕麥、乳酪等,也可適當服用硒補充劑。

◎ 定期體檢。吸煙者尤其要注意肺的檢查,可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長期飲酒者更要注意肝臟的檢查,一旦發現可疑病灶,應及時治療。

2電離輻射和紫外線

電離輻射主要有X射線、伽瑪射線等,長期暴露於電離輻射的環境下,容易誘發癌症。而紫外線雖是非電離輻射,但它能晒傷皮膚,增加出現黑素瘤的幾率,增加皮膚癌發病率。

建議

◎ 與輻射區域保持一定距離。生活中的電離輻射產品一般都在規定範圍,不會危及身體,但也要盡量遠離放射區域,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X光、CT檢查,也不要將手伸進檢查行李物品的安檢設備中。

◎ 注意防晒。一年四季都應該防晒,現在冬季可選擇防晒指數較低的防晒霜。

◎ 適當多吃番茄、檸檬。番茄富中的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皮膚傷害。檸檬中的有效成分則能干擾黑色素的合成,增強皮膚的防晒能力。

3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與細菌的感染也會增加癌症風險。如:幽門螺旋桿菌增加胃癌風險,乙肝病毒增加肝癌風險,HPV病毒增加宮頸癌風險等。

建議

細菌、病毒幾乎無處不在,要想防止它們傷害人體,提高免疫力至關重要。

◎ 適當多吃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也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體內蛋白質充足時,免疫系統相對就更為強大,如有需要,數小時內可以增加100倍。水蒸蛋、純牛奶、雞胸肉、深海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 適當吃些發酵食品。部分發酵食物含有豐富的乳酸菌,能優化腸道狀態,提高人體免疫力,如:納豆、乳酪、酸奶等食物。

4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易使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降低腸道免疫功能,加上腸胃蠕動減慢,有害物質長時間滯留,刺激腸粘膜,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改善辦法

◎ 踮腳尖。踮腳時小腿後部肌肉的收縮擠壓,能促進下肢血液迴流,加速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曲張。

◎ 懸空伸腿。雙手扶住椅子,雙腳懸空,用力向前伸直雙腿。來回做幾次,可運動腹部,緩解久坐導致的小腿腫脹、血液淤積等問題,促進代謝。

5飲食不當

飲食不當,一指飲食結構不合理,包括食物攝入比失衡、營養不良、營養過剩;二指不良飲食習慣,包括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喜食熏烤炸類食物、攝入霉變食物等,都可能加大患癌風險。

我國人民吃飯還總喜歡「趁熱吃」,但超過65℃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黏膜,反覆如此易增加食管癌風險。

建議

◎ 飲食要「鮮、雜、淡」。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部分都來自於食物,它能幫助激發免疫力,識別並消滅癌細胞。新鮮食材不僅能提供更多的營養素,還能有效避免霉變、腐敗等有害物的產生;飲食多而雜,能更好的彌補營養缺失;清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對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

徐院長抗癌11年,但現在腫瘤指標完全正常,在飲食上堅持「什麼都吃,適可而止」的原則。每天中午食用5種食材,魚、蔬菜、菌菇、湯、水果,但每天都調換著吃。

吃飯別著急。吃飯時細嚼慢咽,能減少胃腸負擔,也有利於控制食量和攝入時的溫度。

6熬夜肥胖

熬夜會影響細胞的分裂、降低免疫力,增加細胞突變和患癌的風險。

建議

◎ 熬夜前先補覺。如果有時間,熬夜前可以先睡1~2小時,即便是閉目養神,也能起到一定的休息作用。

◎ 熬夜後午睡。熬夜的第二天應早起,並在中午睡個午覺。不建議賴床睡太久,以免擾亂生物鐘。

肥胖是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研究發現,33%的癌症發生在肥胖人群中,女性肥胖患者比男性更易患癌。

建議

◎ 「慧」吃。平時一定要吃早餐,可適當吃點辣椒、胡椒、黑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提高新陳代謝。

◎ 「慧」 動。將頭、肩、手肘、臀部、腳後跟靠牆,每天站立4~5次,每次30s,可以調動身體的核心肌群,有助瘦身。

7濫用藥物

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難免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長期大量濫用藥物,也可能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

建議

用藥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聽信偏方、隨意用藥,隨意增減藥量等,以免帶來不良後果。

除此之外,環境污染、遺傳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癌幾率,但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發病風險,對於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群,要特別留意早期信號,做好體檢。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