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加坡教育發展隨筆

新加坡教育發展隨筆

應友人邀請,根據自己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經驗,做一些新加坡和國內教育的差異分析,希望能給大家一些Tips。

首先,兩個國家的大環境和歷史背景,甚至發展前景大不一樣,新加坡小,中國大而複雜。很多事情要去辯證的看。

新加坡是已發展國家,建國時間也不太長,沒有厚重的歷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整個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各項事業發展很迅速。

總體來說,新加坡也是個崇洋的國家。他的文化兼顧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語言也是有4種:英文,華文,馬來文,泰米爾語。

新加坡實行的是精英教育,最尖端的人才是國家出錢,去英美留學,回來服務政府。一流的人才留在新加坡2所高校裡面。

大學其實沒有幾所,也就是南洋理工和國立新加坡大學比較聞名,其餘不過爾爾。大學聞名主要是學校的硬體和師資強,學生有多強,不見得。新加坡一個國家才2所重點發展的大學,請教授方面的預算可以很高,據說正常一個教授能有100萬新幣一年,美國好的學校也給不到這麼多錢。

至於,學校的產品,學生的能力有多強,筆者是要給一個問號。筆者之前在新工作期間,不少同事畢業於這兩所學校,也有在國大做老師的同事。同事說,到了考試,學生都要劃重點。因此,本人對新加坡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比較質疑。

有人說,新加坡的教育質量很優良。的確,從一些研究報告和測試上來看,沒錯!

根據OECD國際經合組織2015的PISA報告,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的基礎教育進行了測試分析,新加坡的孩子獨佔鰲頭。

這只是從數字上看到的一些結果。實際情況極可能是,最前面30%的學生參加測試,新加坡小學3~4年級就分流了。也就是3~4年級就大概知道將來讀什麼級別的學校,而不是等到高考。中國的孩子還可以通過高考逆襲,新加坡的孩子沒有這種機會。

而小學三四年級分流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英文閱讀能力。因此,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之基礎。

中國人對學習的理解是好好聽老師講課,回家好好複習,這樣就能學習好,做個好學生。而新加坡和英美走的比較近,自然從思想體系和英美走的比較近。從歷史上而言,新加坡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後面從馬來亞分離出來後,擁抱美國,在樟宜機場有美國強大的軍事基地為新加坡提供保護傘。

從概率上來看,小學的小朋友最後大學畢業出來,概率大概只有1/3。因此,大部分新加坡人是沒有大學學歷的。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有學歷的只是少數人。搞金融科技需要聰明的腦袋,餐廳裡面端盤子也是需要人的。

其實,一個人在學習上有沒有天賦,是可以在很小的時候看出來。雖然,新加坡的做法看起來比較殘酷,但是,筆者認為比較科學。沒有畢業把不適合學習的人,硬逼著非要去頭懸樑,針刺股的學習,早點解放出來,學點有用的技能,早點走上社會,到需要的地方去。

筆者朋友圈裡面,做老師的比較多。另外,兒子在新加坡的時候,華文老師基本都是從中國來的,東北姑娘居多。記得離開新加坡幼兒園時,華文老師說,你們住上海多好啊,好孩子來這裡都能學傻了。好幾個做老師的朋友都說, 一個教室裡面哪個孩子是從國內來的,只要眼睛一掃就知道。如果在北上廣,筆者不建議去新加坡留學,特別是小的時候。而且新加坡的學校平時的要求極低,70分就算滿分。如果要去留學,高中可以去,做跳板去土澳或者歐美相對容易很多。

下面分享一些我們在新加坡讀幼兒園的一些基本情況。幼兒園分四年,前2年是Nursery,後2年是Kingdergarden。在K階段會教一些文化課,比如英文,華文,會有一些基本的寫字訓練。

華人幼兒園

印度人幼兒園

印度人幼兒園

手偶能夠課,做的步驟都寫在牆上了

手工零食,成果展示,每個家長付5塊錢

某小朋友4歲生日派對,蛋糕40新幣,自己選的,然後,每個小朋友派發一個袋子,裡面裝幾粒糖果。

培訓中心在幼兒園搞市場活動,一個白人在做秀,實際最後教小朋友的是馬來和華人老師。這家培訓中心在東海岸那裡。後來發現竟然有人從皇后鎮來這裡上課。

以下部分,摘自網上的文章,覺得寫的比較好。

新加坡教育體系全解析!從3歲上幼兒園到25歲大學畢業!

1. 幼兒教育/學前教育(3-6歲)

新加坡的小孩也是從一出生就要和同齡人競爭,3歲懂事到6歲上小學之前需要在幼兒園完成學前教育,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從3歲開始,分為Nursery和Kindergarten兩個不同階段:

啟蒙班Nursery(小班):3~4歲

幼兒園一年級K1(中班):4~5歲

幼兒園二年級K2(大班):5~6歲

新加坡的幼兒園多數為民間開辦,如宗教團體、私人機構、商業機構、社團等,需要在教育部(MOE)註冊,由教育部學前教育司直接管轄。

新加坡的幼兒園採用統一教材,雙語教學(英語+母語)。每年4個學期,每學期10周,每周上學5天。

通常來說,政府基金幼兒園的費用為700-900新/月,私立幼兒園為1000-1500新/月不等,更高級的國際幼兒園則需3000新幣/月以上。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更多技能和興趣,在幼兒園階段就會報各種課外補習班,比如畫畫、跆拳道、英語班等等。這些都可以在進入有名的小學時加分。

2. 小學教育(6-12歲)

新加坡教育法規定:「小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語、數學和母語,按照每個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教育。」

從這項規定很明顯能看出新加坡教育體系設計的思路——按照學生的個人能力因材施教,也就是「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從6歲開始,一共6年,採取的是半天制教學。雖然小學生只需要在學校上半天課,但是為了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課外還會一直參加各種補習班,否則就會被別人甩在後面。

這6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小一到小四的基礎階段;小五小六的定向階段。

基礎階段的重點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與計算機技能,核心課程是英語、母語和數學三門,佔用80%的學習時間。此外還有音樂、美術、健康、道德、體育和課外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小三的高才班選拔考試(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所有學生都要參加,但只有1%的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天才考試」,直接進入GEP班接受專門的教育,讓這些本來就有天賦的孩子通過後天進一步加工,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

據統計,90%的GEP學生會在小六會考中名列前10%,一半以上在A水準考試中拿4個A以上。當然如果學生不喜歡讀GEP也可以回到原來的學校學習普通課程。

小四結束的時候要參加英語、母語和數學的定向考試,根據成績分流——

第一語言流EM1: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華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也作為第一語言;

第二語言流EM2: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第二語言;

第三語言流EM3: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熟練的口語。

這也是為了考慮到一些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足以完全掌握兩種語言,可以減輕一些語言負擔以便更專註於英語和數學的學習。

小六結束時就是新加坡孩子會面臨的第一個重要考試——小六會考(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雖然不能說「一考定終身」,但PSLE也能夠決定孩子未來四五年中學的命運了。因為新加坡的中學分類很細緻,萬一考砸想要彌補上大學,就不得不多花數倍的時間和精力。

3.初中教育(12-16歲)

小六會考一共考四門:英語、母語、科學和數學,總分300分。

一般來說,前5%的學生可以參加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所以會接受6年的課程(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水準考試。

根據往年數據來看,90%的IP學生會進入大學。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也就是說只要你參加了IP計劃就相當於打開了大學的大門。

50%左右的學生升入快捷班(Express Stream,4年),中四結束後進行O水準考試。

20-25%的學生進入普通學術班(Normal Academic),在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合格後升入中五再參加O水準考試,成績優異的進入初級學院(JC,相當於高中),大多數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或者直接工作。

15-20%的學生進入普通工藝班(Normal Technical),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極少數人可以通過N水準,然後再讀一年參加O水準考試。

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小六會考成績太差,可以留級重考,也可以直接進入技術學院學習Northlight。

以上幾個班級都要參加O水準考試,最終成績前10%可以升入初級學院,有資格參與大學的競爭;接下來20%的學生可以升入工藝教育學院(ITE)或理工學院(poly)。剩下70%的學生會進入技能教育系統。

4.高中教育(16-18歲)

新加坡的高中教育並不像國內那麼普遍。只有參加O水準考試前10%的學生才可以進入初級學院,接受新加坡的高中教育。

初級學院提供的教育分為文理兩科,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些跨科課程來學習。

2年之後,初級學院的學生會參加A水準考試,根據考試成績進入NUS、NTU等大學,或者承認A水準考試成績的其他國家高校就讀。也可以直接升入英美兩國的大學就讀。

不及格者進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下屬的聯合訓練中心接受高級技術訓練。

5.大專教育(18-21歲)

進入理工學院的學生在經過3年的學習後可以拿到diploma(相當於國內的大專文憑)。

對於多數新加坡人來說,diploma已經足夠他們找到一份好工作。

當然,每年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生中,約有5%的人能夠進入大學(university)深造,這也算是逆襲的一種方式吧。

6.大學教育(21-25歲)

根據相關數據報告,在新加坡同一年進入小一的學生中,每4個人只有1個會進入公立大學。

但是每年進入理工大學和工藝教育學院的學生加起來是進入公立大學的2.6倍

大學高達75%的淘汰率足以反映出新加坡分流教育體系的殘酷。

不過殘酷的分流和激烈的競爭也保證了新加坡培養精英的高效、優質,為新加坡高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動力。

新加坡考察問題整理

一、***新加坡考察需要了解的問題

1.英漢雙語教學模式,我們要怎樣借鑒該種教育模式才能到達日常口語的實際使用,擺脫啞巴英語。

不是英漢雙語教學,這個認識是有偏頗的。華文只是一門課,而且,大概只學到3年級。不同的種族有自己不同的母語。曾經有這麼一個笑話,我有一個客戶姓吳,他說和武則天的武一樣。這個客戶待在長三角好幾年,普通話講的不錯,但是,華文實在不好。

筆者認為,口語不好,還是因為缺乏閱讀。國內傳統的英文教學,內容太窄,好學生的標準是被動式接受老師有限範圍的知識學習,而沒有體系化的能力培養。現代的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什麼知識不知道,百度一下就很快知道了。但是,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建立是國內的教育缺乏的,甚至連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能力體系。

學語言,說和寫是一回事,沒有辭彙量,語法和邏輯關係,就沒有好的寫作,好的演講。沒錯,國內的教材入門是以口語為基礎,但是,沒有廣泛的閱讀,堅實的語法基礎,哪裡來的口語呢? 因此,不論是新加坡,美國還是英國,小學3年級是個分水嶺,3年級能不能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決定了這個孩子將來能不能走讀書的道路。思想的革新才是最根本的。

2.高等教育升學渠道,跟我們高考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我們可以千軍萬馬統一過獨木橋,俞敏洪可以複習三年上北大,新加坡可不行。小學大概就決定了命運。

人的稟賦真的有差距。新加坡的做法只是讓稟賦差的孩子不要做太多無謂的努力罷了。

而且,如果大專讀出來,要再讀本科,還要讀四年,不是像國內,專升本,再花2年就可以。有遇到幾個小朋友,大專讀完讀本科,等他們本科畢業,國內的同學,博士都快畢業了。

二、幼兒園需要了解的問題

1.對員工的激勵機制採取的方式方法。

這個不知道,總體來說,華人老師接觸比較多,多有怨言。外國人在這裡,總是活兒幹得多,錢拿得少。

2.辦園理念的彰顯,從些方面打造園所文化。

不同的團體辦的園,理念不一樣。印度人有印度人的特點,馬來人有馬來人的特點,華人有華人的特點。也有洋人辦的園。文化差異也比較大。

比較多的還是組屋底下的幼兒園。跟國內比,硬體條件差太多了,連空調都沒有,而且小很多。文化課教的不多,各種活動也有的。比如,老師帶著去市場,做手工,Drama課等等。

3.教學特色怎樣在一日活動中開展。

每天必有一節華語課,40分鐘。其餘都是英語。這個可以去參觀一下幼兒園就知道了。每天的時間表都貼在學校的牆上。

4.與中國學前教育的差異性。

筆者的小朋友讀了6個幼兒園:新加坡2個,深圳一個,上海3個。其實,沒發現有太大的不同。

5.營養膳食搭配及膳食軟體使用情況。

膳食搭配,也是每周一個菜單,也很清楚。軟體使用不詳。

6.今後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

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國家發展大家是緊密相連的。

三、**書院的新加坡考察需求了解的問題

學校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有些複雜

學校的核心素養

每類學校使命不同,不像國內的使命,相對比較整齊劃一。

學科組活動

不詳

班級管理理念

不詳

學生活動的開展

學校裡面不是唯分數論的,體育,藝術,和社會活動都要算進來的。筆者在新加坡時經常做義工,明星張柏芝也做義工的,主要目的還是有點功利性,因為申請好的學校時,義工時間會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項目。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