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通信—天線—摩比發展—2018年1H交流

、基本情況簡介

公司是中國少數一站式無線通信天線及基站射頻子系統供應商之一,主要客戶是國內外運營商和設備商(Z te,諾基亞等)。公司於2009年12月17日在香港上市,目前在深圳科技園、深圳光明新區、江西吉安、陝西西安和湖北武漢五處設有研發及生產基地,研發生產基站面積11萬平方米。主營業務分為三個部分:1)天線系統,主要產品是基站天線和微波天線,如TD/TD-LTE天線等;2)基站射頻子系統,主要產品為濾波器、雙工器等;3)覆蓋延伸方案,主要產品為美化天線以及室內覆蓋解決方案等。從公司的主要組織架構可以看出,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是吉安、部分在深圳;研發主要集中在深圳、西安和武漢三地,高校集中,研發技術型人才比較多。2016年和2017年參股兩家做WiFi區域網的公司,未來WiFi網路也是智能領域的一個發展方向,公司希望除了現有運營商業務之外,通過股權投資方式開拓新市場。

二、2018年中報分析情況

1、營業收入

2018年H1銷售收入下降13.4%,受運營商投資放緩和Zte事件的暫時性影響。天線系統產品較去年同期增長,具體表現為多頻多系統天線和WCDMA/FDD-LTE天線較去年同期的大幅增長基站射頻子系統收入下降35.4%,但是WCDMA/FDD-LTE射頻子系統產品大幅增加,毛利較2017年逐年回升;覆蓋延伸方案收入下降了19.6%,收入下降主要是由於2018年運營商採購的暫時波動影響,由於基站站址日益稀缺及鐵塔公司運營,運營商對美化天線的需求未來將繼續大幅度增加。

2、費用

控制運營費用,管理費、研發費、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運營商資本開支處於低位並有望回升。

3、運營商資本開支

中國2018年在基本完成4G網路覆蓋,在提速降費大背景下,三大運營商延續縮減投資的策略;2019年由於5G商用網路將開始建設,承載網路設備開始採購,資本開支有望開始回升。2009年3G初期及2014年初期,基站射頻及天線相關企業營收增速達到頂峰,周期性特徵明顯,5G預計將於2019年至2020年迎來投資高峰。

3、5G發展機遇

5G基本商用時間在2019年~2020年,中美韓三國總體領先。設備商積极參加5G試驗和研發,預計2019年上半年商用設備就位。5G催生出一些新的市場空間,但是行業進入壁壘高,一是認證;二是技術;三是資金,三者導致行業參與者有限。

摩比的市場機會包括四點新建5G基站的需求;現存基站天線改造需求;特型天線與高品質美化天線需求;天線及射頻器件產品價值量提升。2018年公司海外出口收入持續增長,國際市場出現黃金機會窗。2018年上半年,集團海外出口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約92.5%,在亞洲歐洲及美洲地區業務均實現快速增長。2017年,海外客戶尤其是歐洲客戶對集團打開機會大門,集團高性價比的產品得到海外客戶的認可,2018年上半年,除了國際直銷的業務規模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長外,集團還成為歐洲一些運營商的核心供方甚至是全網天線的獨家供方。

客戶方面:1)國內運營商:對於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採購中標執行落地情況良好,與中國聯通保持強力合作,在中國聯通2018-2019年天線集采項目中,取得最高中標額; 2)國際運營商:銷售收入同期上漲並保持持續增長勢頭;3)國內設備商:仍然擁有主力供應商的優勢,主要供貨中興;4)國際設備商:2018年上半年集團對諾基亞的天線與射頻子系統產品繼續保持全面增長趨勢;集團與愛立信的訂單預計與2018年下半年落地執行,為2018年下半年銷售與盈利打下基礎。

公司未來三大戰略:1)抓住海外黃金機會窗;2)研發及工藝積累;3)持續成本控制。

二、Q&A環節

Q:201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增長很快,這是一個持續還是階段性的趨勢?5G天線最大的變數是天饋一體化,設備商與我們的合作關係跟現在相比會有多大的區別?

A:海外一直是努力的方向,我們一直希望走出去。但產品的技術、可靠性、口碑需要積累,所以我們前期走的慢一些希望有了高質量高覆蓋的產品後再走出去,2017年底2018年有一個開花結果,對於這個勢頭我們希望繼續保持,今後會是公司的增長點。今後公司兩大增長點:國內低頻重耕,海外市場機會窗。海外市場突然對國內供應商友好,主要是海外資本開支壓力比較大,開始尋求高性價比產品,而海外競爭企業比如凱凱瑟琳和安德魯降低成本很難,他們的研發和製造成本是一個剛性,很難降低總成本,從而給了國內廠商機會。華為走出去比較早,但對於華為來說有個天花板,其他設備商不會用華為天線,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比較大的市場空間。

5G時代LTE的定位是基礎設施,所以海外市場追求高性價比。天饋一體化是未來趨勢,功能上實現1+1>2,成本上1+1<2的一個規律,大家包括設備商都很重視。我們從很久以前就跟設備商合作,有一些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摩比有優勢,有自己天線研發團隊,我們擁有研發、製造、銷售天饋一體化產品的能力。客戶群體非常明確,設備商和運營商,運營商不會直接採購天饋一體化產品,華為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與中興、諾基亞和愛立信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並且我們的合作不只是宏站的基站天線,包括AUU、有源化、微站類等。

Q:華為擁有自己的天線設計團隊,生產和製造交給代工公司,中興、愛立信也在組建自己的天線設計團隊,這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是否會淪為代工廠?

A:5G時代產品開發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可能會出現自己設計天線組件與濾波器,然後交給工廠加工的情況。放眼未來5年或者更長時間,未來通信不止是5G,主力仍然是LTE。無LTE無5G,未來3-5年,進行大規模5G連續覆蓋連續組網是不可能的。LTE還是未來通信的主力,2G和3G會不會退網是另一個問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會有不同的策略。從整個5G和LTE用戶數量來講,5G在未來1-2年有個大幅增長,但是5G用戶數量並不會立馬過半,我們預計會是10%~20%,所以重點還是在LTE上。LTE的投資空間受到擠壓,單用戶的設備價值逐漸下降,所以未來LTE會更可能追求性價比。未來和運營商設備商在5G上的合作模式打個問號,可能有兩種模式,一種代工完全流水化,研發也外包出去,類似富士康;另一種就還是偏傳統的,天線廠商做天線,濾波器廠商做濾波器,或者出現做天饋一體化的廠商,對天線廠商並不一定是一個悲劇。另外,我們認為massive MIMO並不是5G天線的最終形態,首先5G massive MIMO技術並不成熟,天饋一體化技術並不成熟。5G天線的最終形態會分級,根據不同的場景或者無線頻率等分級。未來5G可能會要有個性化解決方案,高頻和高頻結合,低頻與低頻設計在一起。大概率會是有源無源一體化的狀態,4G以前用無源,5G用有源。跳開我們這種傳統的天線製造廠商是很複雜的,單單花1-2年,靠大量的資本投入打造一個團隊來消化這種幾十年上百年通信的技術同時融合新技術是不太可能的。中興可以在短期內招一批20-30人團隊,做一款massive mimo產品是可以的,但要設立一套完整的班底來做是比較難的。所以我們預計短期內有一個衝擊,但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打個問號。

Q:4488融合天線單價?

A:4488天線是可以解決2G/3G/4G的共站共址問題,是部署LTE網路的主流天線類型之一,在國內賣7000多元一副。4488天線相當於一個8埠天線加上一個LTE鏈條,成本上是大於這兩者單價之和,但是不能只看成本,它實現了功能的整合。

Q:在2.6GHZ頻段使用4488天線是不是就滿足5G信號發射要求了?

A:目前招標的4488天線低頻段還沒有拓展,2.6GHz一般情況下用8埠的天線就可以,不需要用massive mimo 的大天線。

Q:設備商在微天線的研發如何?公司在微天線的技術研發上如何?

A:一直開展微站天線項目。微站天線特點與傳統天線稍有不同,目前技術的覆蓋、設計、生產都能有一個良好的支撐,有理由看好微天線這塊業務。所以之前在Z te調查過程中,我們也沒有停止微站項目,仍舊與主流設備商有合作。隨著基站部署越來越大,運營商越來越喜歡在街道等的部署,結合智慧城市比如智能燈桿,微天線是我們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Q:微基站預計2018年出貨量?

A:不到10%,未來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速。宏基站覆蓋90%區域,28現象或者說19現象特別嚴重。未來美化天線和微基站天線增速都會提高,但從策略上來看不可能替代宏基站。

Q:微基站天線是集成一體化的嗎?

A:目前分為兩種:(1)定製化產品,天線做的很薄,把它裝到基站設備RUU上,外掛或者做CPE;(2)通用化產品:平台技術做一個儲備,根據需求不同設計。

Q:未來5G天線設備商集成是一個趨勢的話,我們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

A:提供天線部件為主,目前摩比主要提供天線組件和濾波器組件,未來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除非向上述說的我們提供設計方案,其他都由代工廠製造完成。

Q:原有天線廠商在5G基站建設中可以拿到多大的價值量?

A:能夠進入市場的玩家比較少。中國移動有自己一套集采流程,比如NB招標,會有20多家廠商過來投標,與中國移動不同,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有一個短名單,能跟他一起做這種定製化開發的廠商通常不會超過5家,一般是2-3家。競爭雖然沒有集采那麼激烈,但是因為設備商這種模式成本構成更加透明,對於天線廠商在研發、設計、製作、測試等方面要求會更高。誰能更加精準的控制自己的研發、製造、測試等成本,誰就能掌握優勢。我們的優勢在於技術上一體化,方案的集成與設計。而代工廠的優勢在於生產規模,在於集成。

Q:Massive MIMO中天線的PCB面板是先賣給我們還是怎樣?

A:兩種模式。Pcb背板一類集采商生益科技;一類是加工廠商深南電路。一種模式是公司買生益科技,初步加工後交給深南電路;另一種是深南電路買來板材自己加工。我們現在還是由供應商做好交付給設備廠商,設備商會制定一個名單。

Q:天線振子未來PCB,塑料電鍍、LDS等哪種會成為主流?

A:取決於最紅部署的頻段和各個廠家的設計解決方案。

各自有各自特點:LDS隨著手機的發展很快,LDS技術很早就有但是之前成本很高,現在大規模用在手機上成本降低,但目前LDS成本還是高於壓鑄,跟PCB相比也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PCB成本略高於壓鑄,精度高,但是只能做平面結構。壓鑄技術和產業鏈都很成熟,門檻不高,成本不高,但是運輸過程導致結構性的變形很難消除,天線設計師很不喜歡這種不可逆的結構變形。2.6GHZ還會使用壓鑄的工藝,3.5G以上可能就不推薦壓鑄方案。

PCB和LDS,當天線的精度向毫米波走的時候,儘管pcb和lds成本更高,但是精度更高,工藝優勢明顯。而且LDS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未來不排除成本低於壓鑄和PCB。

Q:PCB的平面結構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A:工程師在設計時希望自由度越高越好,多一個參數可以進行調整對我們工程師來說可發揮的空間越大。

Q:在PCB平面上設計的振子可以滿足MIMO嗎?

A:純平台的還沒有見過。但是有在PCB上焊接金屬達到立體效果的。

Q:微站上是不是使用純平面就能滿足要求嗎?

A:有些是可以的。

Q:PCB板焊接振子還是說可以直接在PCB板上設計振子?

A:兩種都可以,但我認為後者更好。過去幾十年推動天線行業發展的是摩爾定律,二是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

Q:射頻子系統降幅比較快,但是WCDMA/FDD-LTE射頻子系統產品大幅增加,這是為什麼?

A:之前2G下降非常快,今年2G出現一些量。運營商通話質量是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產生一些2G的量。射頻子系統降幅也主要是中興的射頻產品下降50%以上,中興二季度基本上沒有發貨。

Q:行業是有需求的,但因為某個客戶導致銷售下降,那下半年會有釋放嗎?

A:現在已經在恢復了。目前中興7月份已經正常發貨,預計下半年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營收。本來預計整體今年會有增長,但二季度受到Z te事件衝擊,預計今年還是平穩吧。增長主要在低頻重耕,LTE整個市場的需求沒有增長,比較平穩。

Q:海外設備商主要是哪些?

A:諾基亞和中興海外項目。我們分為兩種模式:從客戶端統計有海外運營商直銷;如果利用美元計價有捆包通過中興或者諾基亞賣給運營商。海外設備商主要是諾基亞,愛立信正在接觸下半年應該會執行訂單。

Q:LTE未來的需求量預計還是呈現平穩態勢嗎?

A:今年三大運營商在LTE投資規模略有下降,未來幾年國內相對平穩有點下降。

Q:那LTE毛利下降,5G毛利率又起不來,整體毛利會有影響?

A:我們目前也正在優化銷售結構,優化產品結構,擴展海外市場,我們相信海外市場會有一個增速。

Q:全球4G天線滲透率預計還會持續多久?

A:5年。國內市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我們會做一個持續的產品迭代優化。

Q;與其他天線廠商相比,毛利率低於其他廠商,什麼原因?

A:首先是產品結構,射頻子系統的毛利的確低,去年上游供應商東山精密等看到機會,進入到射頻子系統產業鏈中,對產品的質量和技術的複雜度有提升,但是價格是在下降的,整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在激烈的市場下打價格戰使得毛利比較低;同行做IPO安排,上半年證監會對資本管控不是特別嚴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通過增加銷售收入的手段讓自己財報好看,所以上半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我們的基站射頻子系統對我們毛利產生一定影響,京信通信沒有基站射頻子系統的,通宇通訊有一些但不多所以影響比較小。

Q:普及目前天線幾頻幾埠情況,4G有哪些天線,未來5G天線有哪些趨勢?

A:5G比較特殊。單純的Massive MIMO 不一定是5G天線的最終形態,還會與之前有些融合。因為從頻譜的角度來看,中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中國頻譜有望提早落地,中國和歐洲是中頻段。有些國家會出現比3.5GHZ更低的情況,歐洲有些地方可能會上1.4G~1.5GHZ頻段,覆蓋區域廣。但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massive MIMO到底要做到幾埠才叫massive ?個人觀點,5G不能和massive MIMO劃等號,可以將missive MIMO當做5G的關鍵技術看待。預計2018-2019年會出現一些massive MIMO天線,等到頻譜出來之後,未來5G天線市場可能會有一個碎片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頻譜。LTE多頻多埠天線的上限在哪裡?我們認為14埠、16埠就接近上限了,未來中國移動會不會再將2.4GHZ或者2.6GHZ加進來,我認為有可能。

Q:現在制約massive MIMO的是體積,體積太大不能馬上放到基站上?

A;是的。

Q:國內運營商打算直接投錢上massive MIMO嗎?

A:個人判斷,一期應該是massive MIMO。

Q:初期massive MIMO 價格如何?

A:Massive MIMO肯定更貴。如果前期逐漸收回研發成本,在市場達到高峰期收回研發投入和設備折舊的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優勢。

Q:到底幾埠算Massive MIMO?

A:目前業內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64、128肯定算,但是跟之前的2、4、8相比,16算不算?32算不算?這個很難界定。而且需要在特定的頻段談是否用massive MIMO,比如1.4GHZ的頻段,64或32都做不了,但是可以做成16通道的。我們為什麼要做massive MIMO?一個是因為頻率提高,第二個是因為必須利用massive MIMO集中載波將手機上的弱信號發送讓基站接收到。華為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下行使用massive MIMO 3.5GHZ;上行使用1.5GHZ頻段。所以不能說哪項技術更好,要加上特定的頻段為前提。

Q:鐵搭上基站的空間會不會越來越緊張?

A:肯定緊張。一直在往小型化上走。我們目前的4488天線的尺寸已經遠遠小於1+1=2的概念了。

Q:天線組件,包含接頭、PCB等(不包含濾波器)價格?

A:3000-4000元

Q:5G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數量預測?單基站價格?

A:從2.6GHZ來看,5G基站數量不會超過4G。單基站價格早期高於LTE。

Q:滲透率有多大?後續還會繼續放出量嗎?

A:中國移動放出量有10億。後面是一個正常的網路更替。

Q:5G時代公司在中興的市場份額會有怎樣的變化?

A:應該是一個穩定狀態,市場說話。目前正不斷擴大諾基亞和愛立信的市場份額。

Q:諾基亞目前出貨多少?份額多少?

A:上半年1.5億。占諾基亞的份額具體看項目,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覆蓋策略。

Q:上半年對東南亞的出貨量比較高吧?

A:對歐洲、東南亞、莫斯科的出貨量都比較高。

Q:中興目前份額多少?

A:我們之前跟中興合作比較緊密。中興產品覆蓋率80%~90%,公司發貨天線佔中興的50%左右。佔比看項目,有些項目比如LTE佔比70%~80%。

Q:研發投入為什麼下降15%,不是應該增加研發投入嗎?

A:對所有費用採取剛性控制,用比例來控制資本開支,針對上半年Z te事件,對所有中興產品線進行一個瘦身,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

Q:中興自己招聘天線團隊的目的?

A:中國主要投在5G和無線方面,在天線方面既沒有技術儲備也沒有人員儲備,又處在陣痛恢復期,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他現在不適合做天線的研發。

A:中興、愛立信去年就開始招聘天線團隊。我的理解是,中興招聘天線團隊即使不做天線也需要懂天線的專業人員才能定下一些天線採購指標。當然中興也有可能會擴張團隊自己做5G天線,但是是否划得來我持懷疑態度。

Q:美國與我們最大的區別是美國做毫米波?

A:是的。

Q:每個國家的頻段不一樣,所以產品千差萬別,市場碎片化,設備商不可能完全壟斷市場,給我們提供機會?

A:是。每個國家和地區選取的頻段不一樣。就算同樣的3.5GHZ頻段,每個國家和地區覆蓋的範圍還是有區別,技術平台是一致的,但是調試之類的會不一樣。

Q:摩比的競爭優勢?

A:公司專註做天線20年,有研發、生產、銷售等專業團隊,積累了相應的技術和人員。國內屬於第一梯度,國外厚積薄發。跟凱士琳和安德魯相比,性價比和顯示速度更高。摩比不投機不靠低價,海外靠口碑,有一個穩健的部署策略。華為對我們是一個助推的影響,華為為中國企業贏得海外口碑,所以華為從這點來看不是威脅。我們應該提防國內那種靠成本把我們的口碑做爛的二三線廠商。

Q:華為的天線是自己用還是可以賣給海外?

A:滿足自己需求,賣給華為自己的海外運營商客戶。

Q:現在4G產品的毛利已經比較低了,您又說4G轉5G產品毛利也不高,如何理解?

A:還是那句話,massive MIMO不是5G的最終形態。massive MIMO的毛利沒有現在高但是可能會高於濾波器。5G毛利率雖然降低,但是研發投入更集中,而且參與廠商更多。濾波器現在毛利率比較低,最起碼低天線10個點的毛利。供需決定,將來不一定會持續低毛利率。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