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啦:元朝行政區劃的重要貢獻——行省制度的建立
兩宋就像羅馬,富庶發達、文化鼎盛、藝術燦爛、科技先進,卻最終覆滅在北方民族的侵襲之下。
來自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鐵蹄奔騰中呼嘯南下,席捲中原大地,並且建立了以大都為都城的龐大帝國——元。
這是一個版圖空前巨大的王朝,北起西伯利亞,南到南海,東到大洋,西至中亞。如何管理好這廣袤的國土,採用怎樣的行政區劃體制,成了元朝統治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入主中原之前,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沒有行政區劃的概念只有部族的領地和界限。比如,成吉思汗以自己駐紮的大營為界,把大營以東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弟弟翰赤斤、合撒爾合赤溫、別勒古台,他們的後裔後來成了元朝的左翼諸王;大營以西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闊列堅,他們的後裔後來成了元朝的右翼諸王。
元朝建立以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維護中央集權,乾脆把行軍打仗時在各地設立的臨時機構「行中書省」確定下來,簡稱「行省」,建立了行省制度。
行中書省這個機構,脫胎於隋唐三省六部制,朝廷在都城設中書省,在都城以外比較重要的地方設行中書省,作為中央臨時派出機構代表朝廷管理督查地方事務。元朝將這一機制發揚光大,在中央設立「中書省」,直接管轄河北、山東、山西等「腹里」地區;其他的地方劃分為十個區域,設「行中書省」,代表中央管轄所在地區,分別是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等。行省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官員設置與中書省基本相同,設有丞相、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等。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
元朝疆域面積如此廣大,卻只劃分為十個行省,可以想像,這些行省的面積要比我們現在的省份面積大得多。比如江浙行省,就包括現在的江蘇、浙江、福建各一部分地區;江西行省不僅包括現在的江西省,還包括安徽、廣東的大片區域。
在行省界限的劃分上,元朝也貫徹了「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的原則,於是出現了陝西越過秦嶺管轄漢中、江西越過南嶺管轄廣東的奇怪格局。並且在有些地方,這種犬牙交錯的格局一直延續到現在。
除了行省,元朝在少數民族地區還設立了宣慰司、宣政院等機構,依據其民族特點對所在區域進行管理。
後來,元朝的短暫統一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瓦解,元朝統治者離開中原退回到草原之上。而元朝創立的行省制度,卻生根發芽、發展壯大,經過漫長歷史的演變,一直延續到現在。可以說,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是對我國行政區劃的巨大貢獻。
好啦!元朝行政區劃的故事講完啦,下一篇文章就該講講明朝那些事兒啦。
(歡迎關注「地理答啦」,讓我們一起分享政區地理知識,體驗人文歷史樂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