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我們希望,放學回到家,孩子就能主動去寫作業;

我們希望,電視不用斷電,孩子也不會主動去開;

我們希望,手機放在身邊,孩子也對它不會沉迷;

我們希望,每天不用陪讀,不用吼得自己和孩子都懷疑人生。

然而,自律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一個自律的孩子的養成,縱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後的家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父母高度自律的家庭

一個孩子馬上要上初二的家長愁眉不展地說,暑假已經過去大半了,沒見孩子學多少習,她磨破了嘴皮子,吼了不知道多少次,作用不是很大,她都急死了,卻感覺孩子一點兒都不著急。

我把家長的這些困惑說給一個當大學老師的師姐,我知道她家有個要上高一的學霸兒子,問有什麼經驗?

她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內,「哪有什麼經驗啊,孩子的學習我和他爹除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管了管,以後再也沒管過。」

氣人不氣人?不過,我知道她說的是實話,去過幾次她家的人,不用她說,自己大概也能找到答案。

她家兩室一廳的房子,走進去的給人的感覺是——書太多了。

她和老公都是高校老師,平時最喜歡的也是看書,家裡的書不知不覺就變成這麼多了。

孩子小時候,每天晚飯後,帶著兒子去散個步,然後回到家,一人一本書,誰也不打擾誰,他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兒子上學後,兒子自己在卧室做作業,她拿一本書在客廳,老公拿一本書在卧室。

她也有過當家長的焦慮,想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只在一年級的時候讓她輔導了一學期,然後告訴她,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她就光榮下崗了。

在她們家,不教就是最好的教,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朝著什麼樣學。

父母對孩子信任和放手的家庭

對孩子充分信任,父母捨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機會自己做主,才能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樂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內在動力。

有個朋友,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在家裡裝上了攝像頭,只要她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在家裡的一舉一動,發現孩子偷懶,她就會在手機這頭吼上一嗓子,孩子又乖乖地坐回書桌前。

剛開始,她洋洋得意,覺得終於找到了一個大神器,可以24小時無死角地督促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偷懶。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把她留下談了話。

老師說,她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自覺性很差,上課經常走神,需要老師多次提醒,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盯著一個孩子。

她很生氣,孩子怎麼會這樣,她可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在家一刻都不敢放鬆,孩子在她眼皮子底下還是很聽話的。

後來,一個同學家長提醒了她:你是不是管孩子管太嚴了,他什麼事都要聽你的,自己從來做不了主?

那天晚上,為了孩子的問題,她跟老公談到半夜,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撤銷家裡的攝像頭,給孩子自主權。

那段日子很難熬,她怕自己一放手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更是自由散漫了,她努力地忍,忍著不催孩子,忍著不盯孩子寫作業,忍著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

一個月下來,她發現孩子沒有變得更差,反而有了一定的積極性,玩到一定的時間,不用自己催,自己會去寫作業。作業不用自己反覆檢查修改,也沒有多少錯誤。

那一刻,她覺得輕鬆了很多。

父母制定規則並遵守的家庭

孩子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好管教。

曾經,女兒沉迷於看動畫片。我知道這樣對她的視力和身心都有不好的影響,於是就想限制她。

我和她定下了一個規矩:她每天可以看兩集動畫片,大約40分鐘,看完之後,她就不能看了。後來,忙於各種雜事,對她看動畫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又開始無節制地看。

最後反思,不是孩子不能堅持,是我沒有堅持下來。

制定規則之後,父母堅持按照規則來做,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習慣了,慢慢的,他覺得每天這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成了性格。

開頭提到的那個回家練鋼琴的小女孩,我猜,她肯定是已經習慣了每天那個點練鋼琴,在父母規定可以玩的時間盡情玩,到了練琴的時間就乖乖回家練琴。

任何事情,形成了習慣,就不再需要別人一再的提醒,而內化為自覺。由被動變主動,這才是自律的不竭動力。

養育一個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

而孩子一旦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會發現,以前困擾自己和孩子的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不吼不見效的陪寫作業、搖搖欲墜的親子感情、被佔用的大把的時間……

不要怕麻煩,培養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對父母來說,也是多的解脫。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