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上海大都市圈還有多遠?

這幾天雄偉的港珠澳大橋通車了,珠三角的協同發展將更上一層樓。受此啟發,蕨哥今天來談一下長三角地區一個巨大的潛在政策禮包

在國家最高層面,區域發展的三大規劃自北向南分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都經濟圈、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三者均被寫入19大報告,在過去和未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

不過細細分析,這三個區域在面積上並不對等。

粵港澳大灣區由深圳、香港、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珠海、肇慶、江門、惠州、澳門等11個城市組成,是一個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的城市群。

圖片來自網路

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由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邯鄲、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邢台、衡水等13個城市組成,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核心區,千年大計的雄安就坐落在該核心區的地理中心位置。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的面積為21.8萬平方公里。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長江經濟帶跨越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人口和GDP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所以,長江經濟帶和其他兩大區域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不是一個城市群,而是由好幾個城市群構成的一條經濟帶。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區域一大,重點就容易模糊,更何況當年提出長江經濟帶是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的。因此,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部版本只能是上海大都市圈

在《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公示版)里,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了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寧波舟山等7個城市,在正式發布版內,又增加了杭州、紹興、常州湖州4個城市,總共11個城市。據說湖州市領導特地跑到上海和有關部門協商,把湖州加到上海大都市圈裡,趁著滬蘇湖高鐵的建設,湖州也要抓緊機遇大發展一把。

在上海2035總規里關於上海大都市圈的部分有幾個有意思的地方:

1. 作為上海自己的規劃,初稿里跨省搞了6個小兄弟作為自己的輻射範圍,有意避開了杭州。說明一開始這個規劃只是上海自己玩玩,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增加了4個城市。

2. 初稿里插圖下面明確寫下了這個城市群叫「上海大都市圈」,在正式發布稿的正文里卻改名為「同城化都市圈」,怎麼看都有一種原來確定的名字,現在又不確定了。

3. 在國務院對上海2035總規的正式批複里有一段話:「從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角度,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從以上細節來看,上海大都市圈雖然起先只是一個跨省的省級規劃,但很可能在將來這一規劃會升級到國家層面,甚至對標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規劃級別。當然,最終的名稱怎麼叫倒是無關緊要,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核心都市圈、江浙滬(大)都市圈、包郵區協同都市圈……

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與上海大都市圈相類似的規劃之前有過兩個,分別是浙江省自己提出的環杭州灣城市群和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前者是浙江省內自己玩的東西,由於缺少上海和蘇南強市的參與,先天不足,無法做大;後者雖然是國家層面的規劃,但並未寫入之後的19大報告,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遠不在一個等級上。

未來的上海大都市圈是個以上海為核心的同城化都市圈,上海與其他都市圈的城市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都市圈內不同城市的競爭是共同發展基礎上的競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譬如,若干年前上海城市人口暴增的階段,恰巧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特別是蘇錫常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而自從近幾年上海開始控制總人口,蘇錫常的人口增速也大大減緩。由於京滬都控制人口,廣州和深圳的人口增速就明顯加快。

未來城市間的競爭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其次是城市群內部的競爭;再次是城市群內部與外部相似的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三個層次里最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有人像看笑話一樣看待深圳GDP超越廣州、杭州互聯網產業超越上海,其實把視野放大一些,以城市群的角度看,這正說明該城市群欣欣向榮,整體提升的良好態勢,沒有人會因為浦東IT產業發展超越靜安區、黃浦區而感到擔憂或者唱衰浦西的。當前唯一的問題只是不同行政區劃造成的隔離,以及對超大型城市是未來發展方向的誤解。

我也不知道上海大都市圈的規劃何時會上升到和三大區域規劃一樣的高度,也不知道何時會宣布這一重大利好,但總感覺這個是早晚的事,提前布局佔個坑也沒啥損失


推薦閱讀:

TAG:上海 | 都市圈 | 房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