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撥動孩子的心弦---品讀《給教師的建議》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作為教師的我們最想應該做的,就是能夠撥動每個學生心中那根獨特的琴弦。

如何撥動?如何培養學生呢?我向大家推薦這本被譽為教育界的聖經——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懇切地與讀者談心,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

真正成功的教師並不僅僅教授孩子以知識,更多的應該是啟智與修身。人生之路如此漫長,教師僅能陪伴他們一段路,所能教授的知識又是多麼的有限,在今後的人生里,他們更多時候是在自己面對知識,自己學習知識,自己選擇知識。如果教師在踏上講台之前,沒有這樣的教育明智,恐怕一輩子都不能稱自己為教師,而僅僅是一個教「書」匠罷了。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以自己三十年的教學經驗,向教師強調了三點:閱讀、思考、賞識尊重孩子。

閱讀是特別注重強調的,這一點在整本書反覆出現。熱愛閱讀,終身讀書,不僅是對學生的希望,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位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這樣,他上課時的言語才會運用自如,學生才能清晰地感知教師的信息。

如何達到這種境界?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位優秀歷史老師的例子,有人稱讚這位老師的課上得好,詢問備課時間。歷史老師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如果教師長期少讀書,甚至不讀書,對教師來說,是萬萬不可取的。社會在前進,新時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停滯不前,吃「老本」,那就是退步。所以,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每天擠出點時間,閱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或書籍,了解教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思考就是問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教會所有的兒童在閱讀的同時應該能夠思考,在思考的時候能夠閱讀。」作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有了思考,學生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動力、積極性和能力。就有了獨立獲取知識和進行探究的可能。

把學習當成一種思考、認識、發現和好奇的需要,這樣的學生才會成為會思考的勞動者。只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賞識教育,這個思想貫穿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整個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時刻提醒著我們讓賞識常駐心田。賞識中包含了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等等,而這些都基於一個字——愛。

孩子不是抽象的事物,是一個活生生的兒童。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每一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這種願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兒童的情感世界。但是這顆火星很容易被教師尖刻、粗暴、冷漠的態度所熄滅。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窮盡的。教師要相信孩子內在的精神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有一天會覺醒的。

「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一種神聖」,教師正是肩負這種神聖使命的人,也是對自己的學生傾注全部身心和無私奉獻的人。多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多作賞識的話語感悟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讓每位同學都能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獻出幾分愛心,學生就會回報給你幾分真情。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教師自己;它又好像是教師們的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教師以指引。

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