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的做法,還讓您有什麼猶豫?

如果「奢侈品」擔不上「奢侈品」三個字

D&G品牌聊天記錄和翻譯截屏

昨天,在時尚界國內外社交圈發生了一件大事——義大利Dolce&Gabbana(英譯名:杜嘉班納) 的創意總監Stefano Gabbana因為涉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極為不當的辱華言論,遭到中國明星集體抵制,於是該品牌當天在上海博覽中心的「The Great Show」也因此取消。

當然,截止到目前,媒體對這條新聞的報道已鋪天蓋地,其中還包括共青團中央,光明網等主流媒體。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是在設計圈這樣一個激素分泌旺盛、極為容易稍有異見便擦槍走火,一言不合便要開撕的氛圍里,謠言或者不實報道是很容易出現的。

但意樹把這條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反覆讀了好幾遍,又揣測了一下這位疑似Gabbana先生的言論語氣,和被黑賬號的一貫風格真的不太類似,而言論證據也確實是有嚴重辱華細節的,更像是:以為別人看不懂英語,沒有防備的天真,低估華人智商的做派——很像這類設計師的特點。難道除了DG,中國人奢侈品牌就沒得可選、國貨就辦不出一場Exhibition? 而作為一個算頂級奢侈品牌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卻還沒有足夠的職業約束力管理自己,不明白每一句話都代表品牌形象,都能夠影響顧客對品牌價值的判斷,進而刺激或讓其在一個市場的份額表現飆升或衰退,實在是很荒謬的事情。

而實際上,D&G所說「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you are also quiet that we live very well without you)並不算一句很有反駁力的話語。一則D&G並非最頂級的世界奢侈品牌,雖然單從設計上確實有迸發力,但知名度並或比不上同國的Prada,FENDI,Armani,所以不是過得很好的意思,可能是無法好、好不了——聽起來更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邏輯。二則中國本土很多品牌,雖不算奢侈,但質量提高、越來越有設計感和品牌調性,也在逐漸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心理——蛋糕是大,但更符合當地口味的蛋糕可以自己生產的事實,也讓類似於D&G這樣的品牌找不到落腳點,最終無法「分一杯羹」。

而所謂奢侈品,除了做工之外,能被青睞,幾乎無一例外是因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由此延伸出的設計感。不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但願意去探究它的市場,在創意界或可鼓勵,但若淺嘗輒止,僅僅停留在它開放前的表面,而導致自己的思維和眼界,永遠都扮演一個殖民時期的狀態,則既是自我認知的愚蠢,也是品牌發展的不智。這樣的國外奢侈品,永遠都只能是奢侈品的二流,而這也正是D&G的一個市場現實。

意樹無意於在這中間繼續「攪局」,——做好自己,永遠比當個看客,或對並不完全了解的領域指手畫腳更正確。回顧初創這幾年意樹榦的事,雖然在行家看來,也可能只是淺嘗輒止,但我們海納百川、正國風道中華的使命從未改變,願意在某個自己應該了解的維度下功夫的努力,也從未改變。更何況,我們從未打算做奢侈品牌:對一個國家的文化代言,始終保留一份謙虛態度,可能會讓品牌走得更遠,而讓每個中國人都能穿上有傳承,能奢侈的國風時裝——有選擇地做奢侈,可能才是更有能力的表現。

五年的初創期間,四次受邀參加上海時裝周獲鋒尚型格獎,和《羋月傳》、《老九門》、《星球大戰》等合作跨界,在創意如此賤賣的當下能夠堅持原創,在文化處於弱勢的世界局勢里能夠堅守自己,在中國,做中國,讓世界愛上中華之美,意樹,比D&G厲害!


推薦閱讀:

TAG:奢侈品 | 中國風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