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繁眨眼——抽動症的前兆
什麼是抽動症?
抽動症也叫抽動障礙,是身體任何部位肌肉群出現不自主、無目的、重複快速的收縮動作。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因受抽動症的困擾來機構諮詢。抽動症比較常見的發病年齡是三到八歲,常表現為眨眼睛、甩頭、聳肩、清嗓子等。患有抽動症的孩子,在智力方面並不比同齡孩子弱,有些還是天資比較聰穎的。但大多數抽動症的孩子在性格方面相對溫和,也有一部分抽動症患兒可能會有情緒障礙。
抽動症通常是以眼部、面部和頭部運動為首發,大概有一半左右孩子的抽動癥狀是從眼睛開始的。最常看到的抽動癥狀是頻繁的眨眼睛,尤其是男孩。在看手機或用ipad玩遊戲的時候眨眼特別厲害,有些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ipad,主要不是因為怕孩子沉迷於網路,而是怕孩子眼睛眨的太厲害。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頻繁眨眼睛是因為看手機時間長了,眼睛太緊張了。看手機時間久可能並不是引發孩子眨眼睛的主要原因,而是一個誘發因素,孩子頻繁眨眼睛說明可能存在潛在危險因素。在排除掉孩子視力問題或者眼部疾病之後,家長要考慮到孩子會不會在某方面有壓力。
抽動症要及早干預
像單純的頻繁眨眼睛這類簡單的抽動癥狀,干預起來相對容易。家長發現這些問題要儘早採取措施,而不要等孩子發展到複雜抽動癥狀出現之後才想到干預,複雜的或者是發展成慢性的抽動症,干預起來會比較困難。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會見到身邊有些成年人也有抽動癥狀。這種情況可能就是由於他們小時候的抽動癥狀沒有得到及時控制。有些家長因為最初意識不到而錯過孩子抽動症早期快速干預的最佳時間,以至於後期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比如違反紀律,擾亂課堂,伴有穢語(說髒話)等,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共患病,如抽動症並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症合併焦慮、抑鬱等。
青春期抽動障礙的患病率會下降到百分之二到三。但這樣的一個數據,並不是說抽動症的患兒會不治而愈。抽動的癥狀到了青春期之後,可能會有所緩解。但部分抽動症患兒到了青春期會發展成為品行障礙。青春期之後,可能還會逐漸的出現強迫症、抑鬱症等。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患有抽動症應及時儘早干預,且這種干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有的家長選擇給孩子進行藥物治療,服藥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癥狀會有所減輕。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反覆。雖然孩子抽動的癥狀有所緩解,但是孩子內心的衝突依然存在,而且有些藥物會有較強的副作用;有些家長選擇按摩的方式,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痛苦,但在按摩過程中有些孩子疼的大喊大叫,有的家長反應按摩之後孩子的抽動減輕了,其實這是孩子在大喊大叫的過程中情緒得到了一部分的宣洩。
抽動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 家教過嚴。家長對兒童過於嚴厲和苛刻,上學後孩子學習負擔加重,限制孩子過多的活動,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加上學校紀律嚴格,使兒童生活在緊張和恐懼的環境,情緒得不到放鬆,不能獲得溫暖,使得外界壓力與兒童心理承受能力產生偏差而可能導致發病。
二 情緒障礙。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性子一般比較急躁,煩躁的時候會出現摔東西的現象。表現為焦慮,害怕與不安,如怕與親人分離、怕親人出事、怕上學、長期過度地怕陌生人、怕社會交往等等。
三 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表達,情緒得不到有效疏導,孩子可能就會長期處於壓抑狀態。如遇一些刺激性事件,如學校考試、比賽等,就有可能誘發抽動癥狀。
四 家庭關係。有很多孩子的抽動癥狀是由於家庭因素所致。比如說父母經常吵架,父母關係不和。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非常糟糕,經常會起衝突,孩子誘發抽動症的幾率會增加,夫妻間的不和諧可能會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可能使孩子產生消極想法,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抑鬱癥狀。
發現孩子有抽動癥狀,家長該怎麼做?
一 幫助孩子分析近期壓力。發現孩子有抽動癥狀,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目前的心理壓力可能比較大的。比如發現孩子有頻繁眨眼睛這個動作,大概有多長時間了,最開始是從什麼時候發生的,那段時間他可能遇到的壓力是什麼,比如說過多的作業、時間安排過緊過滿等等。
二「妥瑞康復劑」是以健脾利胃、醒腦開竅、升清降濁、祛風除顫為基礎手段,分階段、辨證施治,使患者中樞神經、遞質與抑制失常的病態恢復到正常。從根本上治癒抽動症。此療法在臨床上運用去得了顯著效果,得到前來就診的患者一致稱讚,很多患者慕名而來。
三 家長的自我情緒調控。發現孩子有抽動癥狀,家長應及時反思親子關係的和諧性,可能你們改善親子關係非常好的契機。不要一味指責孩子,一再告訴他「不要再眨眼……」其實,孩子有時候也不清楚自己的動作,也就是說這個動作他可能意識不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