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喜歡做的事?

會不會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別喜歡的事,

有時會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似乎一切都無聊透頂?


很多人找不到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根本都不知道:

真的遇到了你喜歡做的時候,那個當下你未必會獲得成就感和快感。也就是說,喜歡一件事,這個感覺本質是延遲的。

即便是你喜歡的事情,你還是要受到折磨和苦楚,才能在經歷了一個階段之後說,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這點具體體現在在一個領域上,可能就是一萬小時理論,可能是熟能生巧,可能長期規律鍛煉讓你的肌纖維更加粗壯。

要找到喜歡做的事情,需要依靠自己有限的精力量體裁衣,體會儘可能多的可能性

那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領域和階段可以由我們去嘗試?這取決於你的家庭環境和眼界,你父母所熱愛的和從事的,會在你很小的時候就被體驗過,並且有天賦的話會進一步強化,甚至成為你一生伴隨的熱愛。另一件事就是學著探索這個世界的愛好,對一件事好奇了就不要主動抹殺它,如果萌發了一點點似乎有點出格的念頭,不要急著否定自己。

提出這樣的問題的人,就和社交媒體上的許多人一樣: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但是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我啊,每天早晨不想起床、厭學、工作讓我難受、無意義的社交讓我心累…

真想做一條鹹魚啊,每天看看沙雕段子哈哈哈哈哈,喝杯奶茶、叫份外賣、看著最新的美劇綜藝…

打住。這樣的生活未必叫你喜歡做的事情,充其量只是追求輕鬆、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要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不妨試想你一下,如果你現在健康飽足,精力充沛,你願意接受什麼樣的挑戰

你願意成為朋友圈那個認真打卡,努力精讀英語的人么?你會帶著探索的視角看每一部電影,寫一篇結構完整,有點立意的影評么?你願意翻開自己的專業書,饒有趣味地讀上幾頁么?

只要在沒有人逼著你,強迫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願意去主動接觸的事情,都可以成為你找到喜歡做的事情的發端。

回到問題,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喜歡做的事情?

是因為你把生活的苦澀放大了,苦的當下確實苦,苦過了你還是在惦記著苦。

所以你什麼都不想做,不去做就不會失敗。

所以你因為這點苦否定了所有的當下,這個當下其實你有偏好,你有特長,你有執念。

你就是沒有意識到,喜歡一件事,有時候也是延遲的啊


我一高中同學大學學的是公安類專業,她是女生,整個大學時代不管是三伏天還是臘月,每天都得早起進行體能訓練。

有次我問她感覺怎麼樣,她說我每天都想死,只希望早畢業學門手藝。而事實上,對於畢業以後的工作她是沒什麼想法和規劃的,就更談不上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了。

後來她畢業了在我們當地的檢察院工作,也嫁了個對她不錯的男孩子,兩人一塊兒趕在市區的房價飛漲之前買了房子,還著二十年的房貸。我再見她的時候她已經懷著孕了。

我問她現在的生活你覺得怎麼樣,她笑著和我說,我覺得我還是蠻不錯的,反正我現在工作也穩定了,一個月工資減去房貸還剩下的自己也夠用,其餘的家庭開支老公操心就好。

我在想,像她這樣的經歷,其實是多數人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知足和滿足了,不是找不到,是不找了。是所擁有的,已覺夠了。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不是嗎?

我有個略愛抱怨的朋友,常和我講很羨慕我,想寫東西就堅持寫,在網路上還有那麼多關注。剛開始我還安慰他說你要加油鴨,想做什麼就去做好了。後來漸漸就懶得說了。因為他也不是沒有愛好,但都總是三分鐘熱度長久不了,習慣自我否定,老覺得自己不行。

我還有個小說寫的特牛叉的朋友,我問他怎麼樣才能像你一樣優秀,每天靈感源源不斷文思如尿涌?他說我也不知道,我沒什麼訣竅。

在我的再三逼問下,他告訴我,最主要吧,還是看興趣,你看像我,從中學開始寫日記都好多年習慣了,一天不寫我就有負罪感。

我聽完以後若有所思。其實,說到「喜歡做的事」大多數人都是有的,只是渴望和熱愛程度真的有天壤之別。有的人會認為自己這輩子不做某件事就虛度了光陰,對不起上帝。

還有的人,只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需要轉移,所以「喜歡的事」就成了他們臆想的對象。

他們假設著,自己去做了這件「事」,就能快樂和自信起來,然而真實動機不在於此,往往並不能如願。

至於提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其實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因為人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受他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性格塑造,成長經歷等多個維度因素的影響的。而我能得出的只有: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容易,有的人較為艱難。

前幾年網上認識了一個長我許多的朋友,他因為年幼時疾病,身體有缺陷,不方便出門,但是性情很樂觀,愛好也廣泛。

畫畫,圍棋,象棋,二胡,小說,詩詞,對聯,手工...都很厲害。我曾經問過他,你最想要做的事是什麼?他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很想去旅遊出去走走。

我知道自己可能問錯問題了,和他說了道歉。但同時我也意識到,許多人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很可能是受客觀因素的限制。並非他們不想找,而是困於各種枷鎖。

當我們在談「做你喜歡做的事」的時候,潛意識裡默認它是不變的,然而現實中往往不是。我有沉迷於網遊的好友,一款遊戲玩了好幾年,上學那陣子每天逃課的玩兒,現在到了成家的年紀也慢慢擱淺了遊戲,開始去健身房鍛煉身體,肥宅變型男了。由此可見喜歡的事也是有保質期的,人的認知和心性在不斷的變,興之所在也會和最初時不同。

我清楚世界的豐富和人性之複雜,也理解靈魂的迥異與追求的不同,所以我覺著一個人看上去有沒有他喜歡的事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狀態自我是否滿意。有人熱愛探索就有人安於舒適,沒有誰對誰錯,都是選擇一種。我們花盡所有的氣力,不過是為了完成平凡的生活而已。

.


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問題

中國教育不培養興趣愛好,因為那玩意兒阻礙學習,浪費時間

等到教育結束,開始工作了

這時候,家裡開始催婚,興趣愛好在相親過程中不如房車來的實在

就社會而言,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沒有價值,所以也就沒有喜歡的東西了

這個社會很浮躁,這個時代很迷茫


找不到喜歡做的事,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想錯了!

這個想法是一次在跟我媽媽的閑聊中萌生的。

那時我剛大學畢業,找了份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簽了三方才跟家裡說。

作為從出生到大學在一個城市活了20多年的我,即便是個東北大小夥子,頭一次要離家這麼遠。家裡的二老也還是有點捨不得的。

一次晚飯後,我媽很感慨地說:「你說的都對,男孩總要出去闖闖。媽也不能攔你,你自己喜歡就去干。」

聽了這番話,我心裡對他們愧疚感少了一些。

回想過去的20年,從小學開始,我就沒有什麼假期,被媽媽帶著到處補課。

東北的冬天很冷,早晚更甚,能支撐著我一大早起床,坐一個多小時公交去補課,早出晚歸的動力,可能就是補完課之後,媽媽可以給我買一個肯德基兒童套餐,收集兒童套餐玩具,是我小時候最熱衷的事,這就是我媽最善用的獎勵手段。

不管是考了好成績,還是辛苦補了一天課,或者滿足了我媽提出的要求。我都會收到一份獎勵。

小時候的我可能沒想過每天乾的都是不是我喜歡的事,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我想要兒童套餐里的玩具並且集齊它們。

所以我要好好補課,考好成績。這樣才可以得到我想要的。

那時如果你問我喜歡做什麼事,我一定會說我喜歡學習!

到後來逐漸長大,青春期逆反,獎勵手段對我的管控逐漸失效 ,索性他們就不再管我那麼嚴了。

這之後的我每天干著,自己價值觀下認為該做的事情。

終日看似忙忙碌碌,卻又迷迷糊糊。

這時有人問我喜歡做什麼,我會三緘其口,因為我真的不知道!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下去

而現在媽媽突然說,既然我喜歡那麼就去干,我沉默了。

不斷考慮我對這份工作喜歡與否,當時我放棄了,選擇一如既往迷糊走下去。

就在前幾個月,我想明白了。

為什麼我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是因為我根本想錯了。

我總是問自己喜歡做什麼,並且試圖從眾多自己不反感的事情里找出一個作為終身職業。

因為有人說「工作啊,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但我有理智啊,所有我可以脫口而出喜歡做的事,一定是我自己又不允許的事。

我想天天躺著不上班,吃喝拉撒在方圓7米都可以解決。但我理智告訴我這可能是答案但絕對不是正解。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媽媽的獎勵手段啊。

我不問自己喜歡做什麼,我問自己我喜歡什麼東西,我想要什麼東西。

正因為我想要買的東西很昂貴,我需要找一份工資高的工作,所以我必須加強自身條件,努力進到一家工資可以滿足我需求的公司。那麼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那就是我喜歡的事啊。

你問我為什麼?因為對渴望的東西的喜愛轉接到了我的工作中啊!

最後的最後:

以上均為個人拙見,如您看到最後覺得不錯的話,麻煩幫忙點個贊!

另外自從小銘想通很多以前自己困惑的問題後

專門做了一個關於自我管理/個人提升/成長心理的公眾號:小銘手記

希望有更多內容與各位分享!一同進步!

我整理了一些有用的知識,公眾號內回復就能直接拿到了

最後非常感謝點贊的各位朋友!

回答不多,偏篇走心!


媳婦:『我越來越討厭這份工作了!』

我:『你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媳婦:『我喜歡旅遊,就想天天到處轉轉看看,可是我有錢嗎?我喜歡幫助小孩子做心理成長,可是能賺到錢嗎?有單位願意給我這樣的機會嗎?』

我:『其實我們可以接受一個收入下降的過渡期。』

媳婦:『萬一我選擇做喜歡的事,收入下去後,再也起不來呢?』

我:『那也沒關係,我能接受,還有我,我也掙錢的啊,家裡生活過得去。』

媳婦:『不行,我過不了自己這關,萬一過幾年收入還起不來,我會覺得自己很沒價值。』

……

這就是我們的現實——大部分人不是沒喜歡的事,而是:

  • 沒有足夠的錢和時間支撐他做喜歡的事
  • 喜歡的事情本身也不能帶來足夠的收入支撐他的生活

所以,在我們下斷語說一個人沒有喜歡做的事情之前,請先思考下:

他是不是因為經濟、時間、他人的看法而把某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隱藏了起來。

要挖掘出是否存在這種可能性,可以問一個問題:

假如你現在有足夠多的時間和金錢,一輩子都不用考慮靠工作賺錢維持生活,你會選擇做什麼事情?

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就是他喜歡的事情。

所以我的結論是:所謂的沒有喜歡做的事情,都是在某種前提條件限制下,我沒什麼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找到並拆除掉這個前提條件,人人都有喜歡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情感 | 故事 | 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