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你為什麼不結婚?
2018年,中國的生育率持續走低,相對應的,結婚率也在下降。
從宏觀的經濟學角度看這個問題,無非是社會的進步促使女性地位提高,有了獨立精神的女性不再依賴雄性,進而降低了結婚意願。
但是從微觀層面來說,也有很多人期待愛情。同時也在詢問這麼幾個問題:
真的是到了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事嗎?
隱私是什麼?
被當作商品待價而沽的人
要自由還是要家庭?
個人的價值從哪裡實現?
幸福是什麼?
之前看了一本書,《我為什麼不結婚》,是關於中國女性不結婚的社會調查,也許從其中可以窺見一些緣由。
有一個不婚的男性看問題比較悲觀,經過多次戀愛後他放棄了結婚想法。他認為,中國社會比較特殊,中國的婚戀觀有些扭曲和變異。比較明顯的是被金錢和物質扭曲。
確實,中、西方都有這樣一段歷史:女人通過婚嫁獲得生活保證。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里,柳原對白流蘇說:「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這種婚戀觀早就過時了。可國內主流的價值觀還是「幹得好不如嫁得好」,不少女性仍然把嫁男人當成傍一張長期飯票。
中國人也總有一種隨大流的心態,覺得周圍的人都結婚了,我也得結婚了,就是所謂的「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沒有結婚對象怎麼辦?頻繁地相親唄!相親時為什麼總會遇見奇葩呢?那是因為兩個人既沒有情感基礎,又非常地功利,感情變成了一場純粹的交易,可不就是通過女人是不是漂亮啊,男人是不是有錢啊,來彼此判斷嘛。當然了,可能會有一見鍾情的,但這個概率太小了。
如果兩個人相愛,我每天看到你就會高興,回到家裡看到你特別開心,家庭就是我幸福生活的源泉。可如果你找的人並不是你愛的人,而只是適合結婚的人,那你怎麼可能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呢?換句話說,一個人湊合著結婚,他就不可能願意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里,不願意為了家庭妥協、犧牲,甚至不享受家庭生活。
但還是要說,現在有些中國女性既不像傳統中國女性那樣賢惠能持家,又沒有西方女性那樣的獨立自主,就是極度自私和自我。
她們什麼都不想付出,只想一切都是現成的。可無論是感情還是婚姻,都是需要雙方共同付出才能持久的。
他看到了很多糟糕的女性現實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更深層的背後是很多女性的不自主。女性的幸福與成敗在於有沒有結婚有沒有生孩子,被社會輿論深深捆綁著。
三十來歲的男人,找一個20歲出頭的女人確實很容易,因為現在中國女性的頭等大事就是結婚。女人一旦臨近30歲還沒結婚呢,就會非常著急。很多姑娘甚至把婚姻的標準降得很低。
但是,總有那麼一部分人不再慌亂,這也讓看到了很多女性獨立個性的一面,在婚姻這個問題上選擇不將就。
看《我家那閨女》,吳昕36歲了,但是不憧憬婚姻,主動放棄被選擇的權力。與她一樣的都市女性很多。
因為嫁人是一種選擇,不是說我站那兒,誰來領我走,我就得跟誰走啊!
做這樣的選擇同樣也就接受了家人的嘮叨:女的就是被選擇的,你足夠好就會被選走,你沒被選走就證明你不夠好啊,問題就在你身上!
中國的婚戀觀最畸形的一點是:自己想要的也一定是別人想要的。總有那麼多的「好心人」來勸我去達到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看到沒?這就是現實,女性必須要面對的現實。首先看破這種現實牢籠背後真正的意義:幸福是什麼?
美籍華人陳愉在《30歲前別結婚》中寫道:「按照別人的期望去過自己的生活實在是一種專制。」
一個人幸福與否跟他是否結婚沒有關係。幸福是一種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無論是單身還是結婚都會幸福,而沒有這種能力的人,無論未婚還是已婚都不會幸福。
一個人連自己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另一半,是不配獲得自由的。
現實總是倒逼著女孩做出改變。
不將就的前提是先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是指望別人對你的生活負責。其次,是成為一個強大的人,無所畏懼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是過著被別人寫好的劇本生活。
所有的東西都需要經過自己的大腦做判斷,唯一的判斷標準是:這是我要的嗎?
其次很多人選擇投資自己,而不是把時間投資給男人圈中。時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財富,因為它不偏不倚,它給每個人都是24小時。
一個人想成就某些事,跟他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成正比的,但周圍的人際關係,會消耗一個人很多時間。
二三十歲的年紀是投資自己的最好年華,我們本來可以做活得豐富多彩的年輕人,這樣的活法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吧,可一旦你結婚了,評價你的標準就變了,比如你是不是一個好的妻子?是不是一個好兒媳?甚至是不是一個好媽媽?而這個好與不好並不完全取決於你。
也有人說: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一個人過日子。退一萬步說,我也不是那麼絕對地不需要一個人來陪,但是要把時間用在做飯、搞好家庭關係上,我不捨得,我不願意有這種投入。
這樣的女人,與把自己束縛在傳統里的女人是不一樣的。她們更加敢愛敢恨,更有生活趣味,也更加不去主動迎逢討人喜歡。
優米網創始人兼CEO王利芬,她講上大學時,有的男生說她:「你這麼凶,這麼不女人,怎麼嫁得出去啊?」她反問:「反正我又不嫁你,你管得著嗎?」她說:「可以有很多人不欣賞我,我只要找到一個欣賞我的人就夠了。」
女性,是以一個人的角度去寫,而不是強調她的家庭是否美滿。一個人得先成為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
這麼純粹的人,相應的,也對另一半有所要求,對生活也有要求。那就是:不將就。
很多女孩結婚的時候挺草率的,她們很容易因為一個男人對自己不錯就嫁了,但婚後會一直糾結,在內心盤算,這個人對我的好值不值得我跟他在一起,但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即使你們之間遇到了問題,你也有動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看到這些新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都是:三觀要一致,兩個人真的要門當戶對的,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
一個文藝女青年說:「一個經濟十分拮据的人是無法跟我建構精神上的和諧的,比如我喜歡看電影、話劇和聽演唱會,這些都是之前男友承受不了的,他覺得我過分追求這些文藝活動是不接地氣。」
另一個則說:「我是享受型的人,我願意把錢用在吃喝玩樂上。我未來的另一半在這點上必須跟我一致。」
「不將就」,這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行動。明明白白得告訴大家,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在冷靜得活著。
她們沒有結婚,沒有男朋友,同樣過得充實。
而且她們找到的另一半,是更加優秀更加有情趣的一種。
所以,為什麼要干涉別人的選擇呢?
《聖經》里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送給大家:有福的人,必得活得像一棵樹——不寄望他人,牢牢地紮根在生活的洪流里,不疾不徐,不蔓不枝,按時開花,按時結果,葉子永不枯乾,風雨中才更見翠綠。
推薦閱讀: